上一篇文章咱们跟脱不花同学,学习了如何合理制定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再来跟脱不花学习如何高效学习。
说实话,这样的文章写起来有点偷懒的嫌疑,没有自己的原创。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能转述一遍,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嘛。
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书,国内国外的我读过不下十本,观点大同小异。但我并不是批评不同作者“天下文章一大抄”的问题,而是感谢这些作者对同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因为被不同作者反复提出来的方法,我们可以相信,大概率是真知识。
实话实说,脱不花的“5阶学习法”没有一点新意,但她把已有的观点进行组合,形成了一个学习的闭合环,也算是形成了自己独创的一套方法了。
所有的学习方法无非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效果。因为对学习者来说,有一个永恒的矛盾:想学的东西很多,但自己的时间永远不够。
脱不花的“5阶学习法”,能让学习一步一步上台阶,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达成很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一阶一阶来学习。
第一阶、测试前置。
就是在学一门新东西之前,先给自己做个测试,测完再学,效率能上一个大大的台阶。
(备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他和夫人也都是记忆专家,他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班正常学习,另一个班,针对三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次小型“预考”。预考之后,再学习相关内容。两周后,两个班一起综合大考。结果,提前预考的班级里的同学,比只学习、没有接受预考的同学,成绩平均高出10%。)
比如我们拿到施展老师那本厚厚的《中国史纲》,在阅读前你可以问自己四个问题:
1.这本书的标题是《中国史纲》,我认为它应该主要是谈什么问题的?
2.关于这个问题,在学习之前,我知道些什么?
3. 关于这个主题,在学习之前,我的观点是什么?
4.接下来我要开始学习,我最想知道的、最想通过老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建议牢记,以后读书或者听课之前,都可以这么问问自己。这个测试的目的,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计“学习任务”,帮你进入任务式学习的状态。这时候,你注意力的雷达就会全部打开,学习效果当然就会更好。
显然,第一阶是解决读书效果问题的。
第二阶、指读法。
通过给自己做个小测试,进入了任务式学习,比如开始读一本书了,但有些人读书的速度很慢,怎么办呢?
脱不花介绍了一个最基本、最简单,但也最有效的方法:指读法。 就是在读书的时候,用一根手指指着你要看的那行字,逐字阅读。手指移动到哪,视线就跟到哪。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法也太笨了,只有刚识字的小孩才这么去读书。但是,这的确是国内外的阅读专家公认的最快速的阅读方法。不但脱不花强烈推荐,吴军老师也推荐过这个方法。
吴军老师还有另一个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方法——把书本拿远一点。可笑吧?但吴军老师很认真地解释了原理。我们人类阅读的有效视角只有1度,把书捧得离你习惯的距离远些,能够增大视角角度,养成这个习惯,可以提高30%的阅读速度。
吴军老师还有一个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干脆在这里一次说完,那就是语音辅助阅读法。吴军老师说读书默读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我们一般在阅读时会一行行扫描文字,但是眼睛扫描的速度和我们理解的速度常常不一致。扫描慢了自然读不快,扫描快了脑子理解不过来会卡壳。这种不同步,让阅读速度降到了大约每分钟300-500个汉字。因此,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是不断练习眼睛和脑子的同步。
实验室里是这么做的:让人坐在计算机屏幕前,眼睛盯着屏幕不动,屏幕上的字缓缓移动,眼睛关注的中心区域字体加亮,这样阅读速度可以提高大约50%,换算成汉字就是每分钟500-600个左右。
但人日常阅读的过程,并不能自动移动并且加亮文字,替代办法是用语音帮忙,辅助眼睛移动和脑子的配合。人眼和脑子是无法天生同步的,眼睛一扫而过,脑子往往跟不上。但用语音辅助阅读,能帮助眼睛扫描和脑子理解做到同步。
人在朗读陌生文稿时,遇到自己熟悉的词组,语速会快,不熟悉的,则要卡壳,可见,朗读和脑子思考是天然同步的。
注意!
用语音辅助阅读,不是真的读出来,而是用默读的节奏来控制眼睛扫描的速度。音千万不要发出来,那会降低阅读速度,只要脑子稍微想一下读音即可。
经过练习之后,你在看到熟悉的词组时,可能读了前两个音节,整个词组就识别完了,眼睛直接就跳到下一个词组了。
实验证明,通过这种训练,大约两个月后,可以提高30%-50%的阅读速度。
吴军老师是科学家,他说什么方法后面都有一套研究根据,所以是比较可信的。
指读法也是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它的速度可以越来越快。你的手指跑多快,你的阅读速度就能有多快。因为它其实在管理你的注意力,给你的注意力一个明确的导向,一次只处理一个信息。有这种高度聚焦的注意力,你的速度会更快,你的理解也可以更到位。 其实也是帮助眼脑协调一致的方法。
这三个方法都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可以综合同时使用。
以上三个阅读方法看似极其简单,甚至有点笨拙,简单笨拙到让人不敢相信它是否有效。但有句话说的好:只有聪明人才用笨办法,那些笨人反而都在自作聪明、投机取巧。
这是解决读书效率问题的。
第三阶、多环境输入法。
知道了指读法、距离法、语音法,但有的人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来看书,那怎么办呢?
作为“得到”CEO的脱不花这时候开始做广告了:用得到啊!
虽然脱不花为自己公司做广告,有点小调皮,但听得到音频,我亲测确实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而且得到授课的老师的确都是各个领域的大咖,所授课程质量非常高。
脱不花说的一个现象我特别感兴趣,那就是很多人在得到上能稳定地听3倍速的音频。乖乖,那就是用正常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听完同样内容,这能省多少时间啊!
脱不花说任何人都可以训练达到这种听力水平。刚开始可以用1.25倍,慢慢的,1.5倍速、2倍速,然后越来越快。
我连续训练了两天,现在用两倍速听,没有太大问题。
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听完以前要花很长时间才听完的课程,这让我大为惊喜。
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是,利用跑步、开车等零碎时间听一遍音频,然后再利用稍微完整的时间边听音频,边看课程文稿。
指读法的核心在于用手指头来管理视觉注意力,告诉你的视线:诶,你该看这里了。
音频也能起到这个效果。听着这一段音频,跟着音频的引导去看文字,音频读得多快,你就能看多快。更重要的是,一边听音频,一边看文字,相当于一个信息同时输入了两次,而且是不同渠道的刺激,有效性就高得多。
这也是解决读书效率问题的。
第四阶、记忆宫殿法。
以上讲了怎样输入得更快更好,但刚学会的东西容易遗忘,那怎么办呢?
脱不花推荐记忆宫殿法。
这个方法简单来说,是假想自己大脑里有个宫殿,这个宫殿可以是一个你很熟悉的空间,比如你的家、你的办公室,甚至是你随身背的包包。这些空间,你闭着眼也知道它们是怎么分布的。然后,把你需要记忆的东西,“放到”这个宫殿的各个地方。
请注意,这个“放”的动作,是个比喻,就是让你把需要记忆的陌生信息和你非常熟悉的空间信息,牢牢地勾在一起。因为人的基因,就是更擅长记空间,用这种方法,就能把你熟悉的信息和你不熟悉的新信息捆绑在一起来去记忆。
其实古典、成甲等人都提到过这个记忆方法,古典把这个方法叫做“勾连”,就是将新知识勾连上熟悉的、老的知识、记忆。
这是解决读书效果问题的。
第五阶、刷书法。
我们输入的速度更快了,记忆更牢了,但是,在提高学习效率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在任务式学习中,如果真的想要完成一个任务来学习,我需要的,可能不仅是读一本书,或者听一门课这么简单。我需要同时并行很多任务,需要涉猎的领域很多。用熊逸老师的话说,就是你要想理解一个点,就要先理解整个坐标系。
当我们想快速扩展视野,增加学习的广度,建立整个坐标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脱不花推荐“刷书大法”。
注意:不是读书,是刷书!
“刷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他要解决的不是怎么读得更细,而是怎么读得更广。你是为了获取广泛的信息,来进行刷书的。
应该怎么刷呢?
第一步,先看序言,或者是第一章,只看个开头,然后马上跳到倒数第二章。这样,可以对这本书做个初步判断。因为一本书开头,是作者最精心准备的地方。如果开头不好,那这本书就不要看了。而看倒数第二章呢,能看出作者的功力,尤其是控制力。如果到了倒数第二章还不错的话,那说明这本书整体来看,是值得读的。
第二步,要有帝王的派头。当我刷书的时候,我要有一个想象:在知识的世界里,我是国王,而这些作者是我派出去的大将,他们都驻守边疆。如果有事儿的话,他们都要给我汇报。你只需要知道,不同的作者,在你心目当中是怎么分工的。
第三步,作为帝王,你心里有一张任务清单。就是我不能无目的地刷书,要定期想一想,我现在正面对的挑战是什么?然后,就重点关注回应这些挑战的书籍。比如我关心怎么做好一个产品,那所有关于产品研发的书,我就要重点关注。我关心中国哲学思想的流变,那所有关于这方面的书都是我的重点关注。
但是,需要强调一下,这种刷书方法,不能代替传统阅读。这个方法是有特定功能的,它能帮你迅速打开视野,快速筛选出那些真正值得逐字精读的好书。 这样,在你学习的时候,该快速的时候快速,该放慢的时候放慢,你的整体效率就会被优化得更好。
其实这就是吴军、何帆老师所说的主题阅读。即精读所关注知识领域一两本比较权威的书,在大量“刷”掉其它的书。这样,阅读就既有了深度,也有了广度。
这个方法既解决效率问题,也解决效果问题。
“五阶学习法”的测试法,帮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输入;指读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多环境输入法,音频阅读一起上,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记忆宫殿法,可以帮我们快速记忆陌生信息;刷书法,能帮我们扩展视野。用这5个方法,我们就完成了高效阅读的整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