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不起眼的侍女,到雍容安逸的婕妤,再从任人蹂躏的官妓,到坐享尊贵荣华的太后,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之母韦氏的一生,被兵荒马乱的时代演绎成了一部传奇。
而这一切,都缘自于她的一位好姐妹——乔氏。
韦氏18岁那年,朝廷海选处女,分赐诸王使用。韦氏幸运入围,被送到了端王府,成了端王宠妃郑王妃的侍女。
和韦氏一同服侍郑王妃的,还有一位乔姓侍女。乔氏和韦氏朝夕相处,年龄相仿,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性格也很合得来,久而久之,便生出类似女同的感情。二人约定,不管以后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提携自己的好姐妹。
后来,端王继位成了宋徽宗。徽宗是文艺领袖、浪子班头,皇帝当得一塌糊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造诣却无人能及。乔氏生得肤白貌美,娇小玲珑,终于得到微宗的宠幸,先一步被封为贵妃。
“苟富贵,勿相忘”这事儿,说说容易,真正做到的可谓凤毛麟角。而乔氏是难得守信重诺的女子,念及姐妹情份,在枕席间极力推荐韦氏。
徽宗动了心,招来韦氏,一见之下,立刻性趣索然。韦氏生得高大丰壮,肤色发黄,哪里入得了这位诗酒风流皇帝的法眼?野百合也有春天,但在姹紫嫣红的后宫,像韦氏这样的女人,皇帝扫一眼都觉得败兴,春天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梦。
乔氏没有泄气,继续为自己的姐妹寻找机会。一年中秋之夜,徽宗喝得酩酊大醉,指定乔氏侍寝,要和她共渡良宵。乔氏见皇上醉得厉害,就不失时机地再次隆重推荐了韦氏。
皇上醉眼朦胧,大脑缺氧,一向的审美和品位难免有些懈怠。加之箭在弦上,也顾不得韦氏的美丑了,便和韦氏春风一度。
韦氏第一次品尝了男女之欢,更加意想不到的是,皇帝唯一的一次宠幸,居然让她怀孕了。后来,她产下一子,取名赵构。
韦氏母以子贵,进封婕妤。她本就生性平和,此时更是有子万事足,再不敢有什么奢求。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儿子会照例封王,自己也会平淡如水地度过余生。
然而,靖康二年,金国的铁蹄踏碎了大宋的歌舞升平。金兵掳走徽宗和钦宗,将北宋宗室王孙、后宫嫔妃等数百人一同押解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亡国的后妃们遭到了非人的凌辱。金人将郑皇后、韦氏等北宋后妃编入浣衣局,实际上是官妓院,供金的王公贵族凌辱消遣。据说,韦氏在金人的奴役下,还生了两个儿子。
靖康之难发生时,赵构因为出使在外,幸免于难,成了钦宗后裔中唯一的漏网之鱼。不久,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成为南宋的开国之君。
赵构因为害死岳飞而遭到后世的诟病,他的一味求和到今天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孝子。即位之后,赵构遥尊韦氏为“宣和皇后”,想通过抬高母亲的身份,使金人对韦氏网开一面。
后来,徽宗皇帝去世的消息传来,赵构哀痛不已,更为母亲韦氏的安危担忧。她几次三番派特使与金人谈判,要求释放韦氏回朝。偶然得到韦氏的一封书信,就大喜过望,立即谋划筹建慈宁宫。
面对金国使节的非难,高宗发狠道:朕富有天下,却不能孝养亲人。徽宗已经去世,也就算了。今天签署誓约,应当写明放我母亲归国,这样让朕蒙羞让步求和都可以;如果不放,我也不惧拼死一战!协议签订,金使回国,赵构又强调:太后如果真的南回,朕自当谨守誓约;如果不放,即使有誓约,也是白纸一张!
狠话说完,他又偷偷叮嘱两个即将出使的宋使:“我每天向北凝望,眼泪都流干了。你们见到金主,一定要好言相求,就说‘我朝皇帝的慈母在你们大金国,不过是一个老太太,但在我们宋朝,就是国母,干系重大’,用至诚之心劝说他们,希望能够感化他们。
终于,韦太后要南归了。和韦氏在金朝一同蒙羞忍辱15年的乔氏,把自己平日积攒的50两黄金送给金使,恳求他:“薄物不足为礼,只求您好好护送我姐姐还江南。” 临行,乔氏又含泪对韦氏说:“姐姐善自珍重,回国就是尊贵的皇太后了;妹妹恐怕今生难回故乡,只有终老死在这北方大漠了!”
不知道韦太后是不是理解了好姐妹平淡言语中的热切期盼。不久,乔氏带着对未来虚幻的期待和对眼前无尽的绝望,病痛而死。
韦氏南归,受到了极为隆重的奉迎,母子相见,喜极而泣。韦太后过上了尊贵无比的生活,舒心地过了近20年,直到80岁寿终正寝。
(皇上偶尔发情 历史多了一种可能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