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眼瞅着都快两岁半了,昨天给她打电话,除了一声妈妈之外,重复了至少二十遍“小鸭子,嘎嘎嘎,小青蛙,呱呱呱”。老妈子真是无可奈何。对比别人家一岁半就会讲故事的小妞,真心觉得自己的智商拖了后腿。萌宝奶奶总是用“贵人语迟”安慰我。还说,总比一天到晚叽里呱啦像个小鸭子一样好,清净,该会说早晚会说的。
而今天,听了年糕妈妈语言训练课堂,发现这一丝丝的自我安慰也要被打破了。
首先,贵人语迟其实来源于“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说的是真正的君子,做事谨言慎行,不轻易开口,不夸夸其谈。但是被传来传去,再加上或真实或杜撰的一些例子,让这句话变成孩子说话晚的一个最好的心理安慰。
实际上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非常短,一旦错过,就很难追回。以前流行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这个起跑线越来越提前,恨不得提前到受精卵形成之前。所以,当妈当爹的真不能偷懒哦,不能把跟小宝宝交流,说话看做是对牛弹琴。
虽然出生之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个数不会增多,但是细胞之间的联系网络却在不停增加,变迁。而这些都依赖于外界的输入和自身学习。熟知人工智能理论的亲们应该都知道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式,这就是模仿人类的学习和成长方式。
那么,婴儿语言发展大概是什么规律呢?我也现学现卖一把。
出生后半年内,是宝宝听力发展最快速阶段。出生三天的宝宝就能识别出妈妈的声音。每次妈妈给宝宝换尿布,喂奶时,都可以边做边说,“来,抬起小屁股,擦一擦,穿上尿不湿,揉揉小肚子,干干净净的,真舒服”。虽然看起来有点精分,但宝宝能感觉到满满的爱。
休产假时,大部分时间我一个人在家带娃,为了不变傻,也是只要宝宝醒着,就抱着她满屋溜达,说话。或者把她放在那里,跳舞,唱歌给她看。每次都能逗得她哈哈大笑,只有两三个月的小人儿。
3个月时,宝宝就可以判断出声音中的情绪,喜怒哀乐。这时,注意控制情绪,用尽量舒缓,清晰的语言与宝宝交流。
3到4个月,宝贝可能发出元音,比如a,e。6+7个月,他们将开始蹦出一类似mama,baba的词汇,其实都是无意识的。用我婆婆的话来说是梦语。所以,爸爸妈妈们保持平常心即可。
8-9个月,母语所在语系对婴儿发音影响初见端倪。反正从开始学会妈妈,萌宝就是一口青岛大蛤蜊味的方言,超级萌。
9-12个月,开始对外部呼唤有明确应答。(为啥我家现在还没有,主要看小主心情。)
12-18个月,会说双音节词。此时父母不要为了迎合宝宝,故意说“吃饭饭”,“睡觉觉”,恶心自己不说,也是给宝宝错误示范,等她长大了还得费劲改回到正常语言中。
18个月到两岁,会说简单的句子,比如“宝宝喝水”,“妈妈再见”等等。家长多输入不同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尤其是可与实物对应,可以演示的,帮他们扩充词汇量。说话时,盯着宝宝眼睛,放慢语速,夸张口型。
2岁之后,宝宝语言发展井喷期。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养成阅读习惯,也可鼓励他多交流,随便说什么。话说我一直等着小主自己喷,眼下看不粗来啥时候会有那么一天。
好了,今天啰嗦这么多,算是提前交上母亲节答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