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历史时期教育的社会涵义,其一:讲得最清楚的柏拉图。
当社会中,每个人都能按他的自然禀赋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时(或对他所属整体有贡献的事情),社会就能稳固地组织起来;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一个人的禀赋,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应用于社会。
但他没有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多元无限性,所以观点被局限在有限的几种天赋能力和社会布局上了。
而以了解“存在目的”为出发点的观点,需要在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中,否则错误的价值观、各种党派组织诱导性的观点输出,都会让心灵迷惑、扭曲。
柏拉图的哲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了社会组织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又充分认识到了教育儿童是社会布局的基础。
可惜的是,柏拉图并不认为个人有无限变异的活动倾向以及各种倾向之间能相互地结合,虽然他想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但他的目的却是建立一个不容变革的国家。
而提出这个理念的时代和社会,并不能满足社会这个基础发展条件,也就更谈不上解决其他问题了。
但至少在这两点上,柏拉图走在最前列:
1,如果每个人都从事具有天赋的活动,个人就会觉得愉快,社会的组织就更完善;
2,教育的首要功能在于:帮人发现他自己的天赋,并训练他有效地利用这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