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踵息法的认识
庄子在巜大宗师》章节中有记载:"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踵是足跟之意,息为呼吸,这样大家就比较容易明白古人讲的这句话。
庄子倡导的踵息法说的很清楚,众人之息在喉是浅呼吸,真人之息为踵是深呼吸直到人体足跟。这种从咽喉到足跟的连接,就是人体呼吸上下的一种”天地连接",因吸纳天地之真气久之自成浩然之气。
咽喉之息的呼吸、吸纳的空间之气,会很自然的接纳天然之气:踵之足跟踏着大地呼吸时,地下之能量就会在人的意识主动索取下,源源不断涌入踵部滋养周身,是为形成浩然之气之因之源。
学习踵息法的作用
从道医的角度来看,人的脚底是重要经络的汇聚地,其中脚后跟又具有相当关键的地位。流经脚后跟的经络有足太阳膀胱经和奇经八脉的阳跷脉、阴跷脉,足少阴肾经也有一支别入脚后跟。所以,运动脚部对这些经络的气血运行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道医所讲“男怕伤肾,女怕伤肝”。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道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因此,对于性格比较急躁且有肾虚病史的老人,更加要多加练习踵息术,能有助滋补肝肾。
从字面的意思来看,“踵息”是用脚后跟来呼吸的意思。但其实,踵息术是指人的呼吸应徐缓深沉,而不是用脚呼吸。一般人即使深呼吸,其“气”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古人运用踵息术进行呼吸,却可以使“气”缓缓下沉到脚后跟。庄子所谓“真人之息以踵”,其本意要的是一气到底,也就是人所吸入的气能够贯穿脚底或者脚后跟的意思,此亦为养气要诀之一。
踵息术的运用要点是人在呼吸时,不但要求呼吸徐缓深沉,使“气”渐渐下沉到脚底,并将意念集中于脚底的涌泉穴之中。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及体表的经脉,肾经的经气都从这个位置输出。所以,此呼吸锻炼法能够起到滋养肾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