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着了,在爱与痛的交织里和冰与火的缠绵中,我们活着了。我们站在苦难的边缘坚强的活着,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那与痛苦相交织的——爱。
读余华的作品,我的内心常常有种酸涩,却又因作者冷静的笔触,读到生死,读到苦难,并不感到特别沉重。作者似乎是在经年以后,笑着在把苦难讲给大家听。这种理智地娓娓道来,直抵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有种安详的忧伤,从心底弥散开来。
余华在序言中写到“在文学的叙述里,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而作品中也体现着这种对于时间的把控。
《活着》是余华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余华创作领域的一个风水岭。
1、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一生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在不同时代幸运或不幸的人生历程。从他的身上,也折射出我们整个国家人民,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一路走来的艰辛。
徐家原本家境殷实,即使他的父亲年轻时,败了一部分家产,到徐富贵这里,日子过得倒也还是不错。可恨的是,富贵浪荡顽劣的程度相比其父有增无减。他沾染了纨绔子弟那些不良的恶习,除了又赌又嫖,终日无所事事。这正应了幼时,他的私塾先生对他爹说的话: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个二流子!
直到龙二设局让他输光了祖上留下来的所有家产,他才灰溜溜的回来。以为能在徐家老宅度过余生的徐老太爷,也给气的跌下了粪缸,咽了气。
自此,富贵的苦难生活开始了。
尼采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
2、童年时候的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逝,由外祖父抚养。平凡的出生和生活的苦难,让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却也让他更为敏锐地,感知和珍惜爱――这种人类最美的情感。
他十一岁就外出谋生,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但他酷爱书籍,正是他这些悲惨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笔下一部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最终成为前苏联一名优秀的作家。
对于徐福贵,苦难更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一夜之间什么都化为乌有,怀着有庆的老婆家珍也被丈人接走,留下了四岁的凤霞。生计的问题严峻地摆在了面前,让他不得不拿起锄头,开始学着做一个地地道道,土里刨食的农民。从龙二手里租了五亩地,过上了与从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01、生下有庆的家珍回来了,回到这个一贫如洗却让她放不下的家。他们一家人穿着粗陋布衣,吃糠咽菜,终日忙在田间地头的富贵,身体一挨到床就睡着了,日子过得虽然辛苦,却很踏实。
富贵的心里觉得,忙完地里忙家里的家珍,真是一个好女人,自己这辈子遇上她真是有福气。可在从前日子好过的时候,竟觉不出,甚至嫌弃怀孕的家珍走路,就像大腿里揣着个碗那样难看。
生活中许多夫妻也经常陷入这样的误区,“能共苦,却不能同甘”。
在一档涂磊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最初,在体制内上班的涂磊,日子过的很贫苦,他们住的房子是租的,为了能攒钱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当时纯粹是为了挣外快,在周末录制节目《爱情保卫战》。每天下来,辛辛苦苦拿着一个装钱的信封回家,看到自己媳妇一张张数钱时开心的样子,多苦都不觉得苦了,他们的希望就是那样一个平米、一个平米攒来的,这个过程现在想起来感觉特别温暖,也特别幸福。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节目也越做越多,可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幸福感也并未见得高出了多少。由此可见,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不是唯一,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才是最重要,最该珍惜的。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02、可谁知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徐老太太就累倒了。前去买药的福贵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直到三年后才回来。老娘早已经不在了,凤霞也因为一场高烧变成了哑巴。
有庆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了,为了让有庆念书,夫妻二人把姐姐凤霞送了别人,等三个月后的凤霞跑回来,舍不得再送回去的富贵,把打算要送走的凤霞又背了回来。两个人的日子总比一个人过得容易些,慢慢地他们买下了两只羊,有庆每天都是割了草,喂完羊才去上学。中午再回来割草,吃完饭再跑到学校,来来回回倒是跑出了名堂,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有庆甩出了同学好几圈,拿到了第一名。
富贵从心里感到高兴,满以为生活终于看到点希望的时候,家珍生病了,得了软骨病,后来连地也下不来了。
而有庆这样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因为学校组织献血,救生孩子大出血的县长夫人,被抽血丢了性命。受不了这种打击的富贵,想要为孩子报仇,却发现竟是春生,仇是报不了了,只好抱着已经没有温度的有庆,哀伤地回了村。
这个时候的富贵,对家珍是心疼得,他怕家珍受不了,就告诉家珍有庆生病在城里医院呢。自己一个人悄悄地把有庆埋了,只是每晚到村西头有庆的坟前坐到天亮。
生活的劫难还没有完,后来的凤霞嫁了城里的偏头女婿二喜,结果却在生孩子时大出血也死了,留下了孩子苦根。被病痛折磨的家珍,终于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在苦根三个月的时候,也命赴黄泉。
03、写到这里,我的压抑无法言语,歇口气我们看看家珍――这个作者笔下美好的女性形象。
从前爱情很慢,遇到一个人便是一生一世,认定一个人便是白头到老。
富贵这一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找了家珍做妻子。
“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这是家珍在儿女双亡,弥留之际对福贵说的话。要知道,就在家珍怀孕七个月,去城里赌场叫富贵回家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徐家的家产一夜输光的那晚。这个男人还对着她拳打脚踢,临了是花钱找人把她拖出去的。
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竟然说:你对我这么好!这样的爱情观让人读来心疼地想流下泪来。家珍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婚姻观念,即使爱的土地多么贫瘠,也要付出一生的心血,让其开出花来。相比于我们现代人浮躁的爱情,肥沃的土地,竟常常杂草丛生。这样的爱情似乎更令人感动。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04、灾难似乎在富贵的家里生了根,都只听说别人在干活时,会伤到手或是脚,可偏头女婿却在干活时被水泥板压死了。
就连富贵生命里这最后一个亲人――平日里吃不上豆子的苦根,也因为生病破例,才吃到了太多的豆子,却被撑死了。
“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一件件打击,都没能让富贵幸免。看到这里,心里的压抑让我感觉透不过气来。这难道是命运对富贵年轻时顽劣的惩罚吗?所有的亲人都走了,只留下了他,任他自生自灭?
海明威说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小说的结尾当他把生命中最后一个亲人――他的孙子苦根,也安葬在了村西头的坟地里后,富贵还是那个富贵。这人生中最后的劫难,不但没有把他击倒,反而唤醒了他心底深处的那份良善。他在大伙的嘲弄下,买下了一头老得不像话的牛,并且给它也起了跟自己一样的名字――富贵。在他心里那老牛就是他,他亦是牛。他照看着那条老牛,犹如照看着他自己。心里的伤痛在时间的冲刷下,一天天变淡了,剩下的,只有人性里最后的一抹温情和长久的坚守。在那片埋葬了他一家人的土地上,安然平淡地守着,迎着朝阳,伴着晚霞……
纵观福贵的一生,不正是一次人性的涅槃吗?
正如作者自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