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自打过了二十五岁以后,时间就像加了推进器一样,过得越来越快。奔三奔三,一个略显尴尬的年龄段。壮志未酬,年龄渐老。
虽说境遇在一点点改善,可梦想仍旧高远。说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却总是把「这不是我想要的」挂在嘴边。有事没事时,总会逮住机会唾沫横飞地宣泄着内心的不满。不知不觉,患上了「奔三期后青春综合征」。
只是偶尔,那些曾经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还是会在被工作和琐事填得满满当当的脑袋瓜里浮现出来。所谓生活的美好和意义,就真的要渐行渐远吗?每天这么努力地上班和工作,就只是为了每月打到银行卡里的那一串人民币符号吗?
说好的梦想和自由呢?说好的生活的意义呢?
二
少年,大约是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光之一了。不用为生计奔波,也第一次有能力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比如初恋。
人的一生,会接触和认识到各种数不清的人。可在独处的时候,真正能想到和记起的却只有寥寥几个。初恋,或许是这寥寥几个的人之一。毕竟,那是你第一次发自肺腑地去尝试和另外一个生命共舞。
那么,初恋有意义吗?
和「生活有意义吗」不同,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否认初恋的意义。或许,在你家的某个箱底里,还藏着当年写给TA的那封情书亦或者曾经的定情信物。也许只是一张很普通的纸,但对你来说,意义却弥足珍贵。
三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学妹PO了一张很像大学校园的照片。看到照片时,眼睛瞬间一亮。其实,照片拍的并不怎么样,大学校园也破破烂烂的,可在毕业这么些年后,你就是会被一张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大学校园的照片吸引并感动。
如果,要说大学有什么意义的话,这种感动一定是大学的意义。
四
说到这里,不禁纳闷:一个曾经的人、一张极其普通的纸、一个破旧毫无新意的校园,他们竟然会在你我的生命里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充满着意义和感动。是这个人多么的伟大?那张纸多么的珍贵?还是那个校园多么的牛逼?
全都不是。他们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他们烙印在了你的生命中,成了你生命印记的一部分。所有的意义,都是「你」赋予的。
回到那个被我们用「忍受」来形容的生活。TA有意义吗?恐怕并没有。
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要你自己去赋予。就像初恋、写满情话的纸、破旧的大学校园那样,生活的意义,也得「你」亲自去赋予。
五
这两天看李笑来专栏的时候,有个「里程碑式思维」让我特别受启发。李笑来说:「我们生命中发生的事情,都不应作为终点,而是里程碑。」
说得真好。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没有所谓的大功告成。除非到我们生命的终点,我们永远而且只能在路上。
所以,为什么那些把现在的每一天都当做「忍受」来过的人,会一直在生活的悲剧里轮回?因为,除非生命终结,选择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只能一直「忍受」。
这种「里程碑式思维」让我有两点启发。一是永远不要选择:把当下当做一种「忍受」;二是不去设定所谓的生命终极目标,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之上:尽可能的修炼提升已有的技能,也尽可能地去get更多的新技能。尽情地享受攻占一个又一个山头的乐趣,直到最后走不动了,就永远地安息在那个最后的山头。
六
那天和一个朋友聊天。结束的时候我说了一句「我竟然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你聊天」。一句很认真的戏谑。
笑来同志说,「一个人的注意力是他最宝贵的资源。」真是一语中的。注意力的分配决定了你我每天的所思所想。你该把注意力投放到什么事、什么人身上,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和选择的事情。
很多人终日忙碌、勤奋,却仍然过得艰辛。不是努力本身错了,而是这些人把他们最宝贵的注意力分配到了「错误」的事情和人身上。
世界太美好,而你我的生命又实在太短暂。矛盾之下,最佳的选择就是「把注意力投放在『真爱』上面」。所谓「真爱」,在我看来就是自己认为「值得」和「喜欢」。有意思的人、有趣的事情。仅此而已。
所谓「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人和事之上」,即是如此。
七
差不多俩月前,我的一个前前前任领导在微信里给我转了一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附带的留言是:「觉得你应该会比较感兴趣的书。」
那天,我俩聊了挺多。我还发了一条长长的消息去阐释我人生的价值理念。
我说:要想搞明白人生命的意义,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意义」,或者说什么是「价值」。在我看来,价值就是「被人需要的稀缺性」。稀缺性越高,价值越高。我认为的生命的意义,用文艺青年的话来说就是「为自己的时间赋予价值和意义」。
回过头来看,我现在仍然这么认为。
为自己的时间赋予价值和意义。从自己的角度来说,就是你生命所经历的时间历程中,你的感受、你的体验如何?从他人和外界的角度来看就是,你的周围、这个社会有多少人需要你、离不开你?
八
最后,回到我们最开始说的「奔三期后青春综合征」,说了这么多,你舒服点了吗?
<感谢耐心读完>
路特蒙德 | 文
微信公众号:路特蒙德
此文章是作者订阅李笑来得到专栏的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