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的我曾:
早晨5点起床看书
写文章到晚上2点
走路、开车、做饭、带娃都塞着耳塞听学习音频
一个人飞1600公里去学习.......
2016的我也曾:
恐慌未来,疯狂购物
为了逃避,每天刷肥皂剧
逃避焦虑,吃垃圾食品,复胖10斤
也曾满身鸡血,鲁莽冲撞,也曾受挫迷茫,混混僵僵。
看似还行的2016,其实混混僵僵占比的时间非常多。如果能多一些反思,内在的提升才会更大吧。总结了2016走过的一些弯路,希望和大家共勉:
1、不懂得复盘和反思
复盘原本是指下棋完后,优秀的选手会重演一遍刚才的下法,总结、思考、提升。由于很形象,现在也多用在学习上。知道复盘的重要性,但每天大量信息的冲刷,每天真正践行复盘行为的时候却少之又少。
比如2016年我在简书写了40篇文章,却没能有一篇上首页,当我写了好多篇也没能上首页时,我更多的是泄气,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我的文章上不来首页?我和人家比差在哪里? 而我只是在自我损耗中,越来越焦虑、颓废、迷茫。
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时,她提醒我,画不在多,关键在画完后对作品的思考和总结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从来都是一味看中量,每天给自己说我要输出好多好多,却忘了最重要的那一环节,没有把知识形成封闭型循环。回头看看早前的作品,我真的忘得一干二净了....
2、用结果思维来提升思考力
为什么学了干货,喝了鸡汤我还是没啥长进,我发现本质原因是思考的太少了。决定每天拿一个学到的、听到的有启发的内容拿来思考,在微博进行#11每日一思#。
同时用结果思维思考,睡觉的结果是什么?学习的结果是什么?上班的结果是什么?沟通的结果是什么?从今天起,专注于做事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因为你的结果清单,就是你的价值清单。—by 古典老师。
3、先做一流的事
看完秋叶大叔前几日的推送,思考良多。这个时代大家都想速成变现,忙于勾搭牛人,但对绝大部分有职工作的人,业余时间都花在各种交际上了,又能真正留下了多少时间去琢磨、打磨内功呢?大叔说“ 把心思都放在赚钱上,就很难有心思做把事情做好了,要做好事情,心思得简单,想钱想得太急,人就不专注了。先做第一流的事,自然第一流的待遇找你” 。钱也曾是我的行动力,但不应该是原动力。
4、关注自己,死磕去
烦躁、焦虑、无奈、伤心、无助..... 都会极大的消耗自己的正向能量场,让情绪陷入无休止的低落状态———对,说的就是我!其实我们每天的“ 意志力”产量真的很有限,把注意力放在勇敢前行上才是坏情绪的良药,而不是陷入情绪中不能自拔。
我一直是一个不太爱刷朋友圈的人,现在细想,与其说是不喜欢,不如说是怕刷吧。看到大家都比你优秀还比你拼,又作出了XXX成绩时,我总是更泄气,更自卑(好奇怪,好像大多数人并不是这样)。现在想清楚了,既然过不了心理障碍这一关,那不如放下非要关注他人的执念,投入到打磨自己技能的心流中去。
写在最后:
古典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你怎么过国庆,就怎么过人生”,我印象很深刻。意思是说,如果给你的空白时间,你都漠然、发呆,任凭它在无所事事中度过,有怎能期待在高压力、高节奏的生活下,能有所成长呢?
为什么有些人越忙越有时间?据说时间的富人,只是在他们一旦空闲时,比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
2016已不重要,重要的是,2017年1月1日,如果有了空闲时间的你,你会怎样选择呢?
2017,愿我们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