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是村上春树作序、邓若虚翻译的kindle的版本,了不起的盖茨比(Kindle电子书)。
我对菲茨杰拉德了解不多,大概只知道是个美国作家。但说实在的,我对大部分的作家了解都不多,所以基本上只会单纯的从作品带给我的感觉而评定我对作家的印象。而对菲茨杰拉德的二次认识,却是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我十分着迷这部电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它巧妙的呈现了二十世纪时,一部分旅居在巴黎的艺术家的生活状态。恰好,里面就出现了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
印象相当深刻的一幕是,在喧闹的舞会过后,海明威安静的坐一旁。菲茨杰拉德和他那美丽活泼的妻子泽尔达走过来,泽尔达问海明威:“你看过我的作品了吗?你觉得怎么样?” 海明威不置可否的态度激怒了泽尔达,菲茨杰拉德连忙柔声安慰:“亲爱的,你的作品非常棒!” 泽尔达神经质的大吼:“你喜欢我的作品!但是他不喜欢!我要去夜店喝酒了!” 然后便跟随旁边一个只是单纯路过的男人一起喝酒去了。
菲茨杰拉德相当沮丧,埋怨海明威不应该这样对待泽尔达。海明威毫不留情的说:“这个女人会把你拖垮的!你是一个作家,你才华横溢,你应该静心创作!你不应该跟随她每天流连这种声色场所!” 菲茨杰拉德面对海明威的指责,却诚恳的说:“她没有拖垮我!她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自信和相当有才华的女人!” 说完,他便转身去追随泽尔达的脚步了。
这一幕我本以为是伍迪·艾伦天马行空,但后来我去查阅菲茨杰拉德的资料的时候,开始理解这个场景的妙。短短几句对白,便把海明威对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的看法以及菲茨杰拉德夫妇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作品本身,这个版本开篇便是村上春树写的序,这篇序言写得让我简直要拍手叫好。《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在村上君心中那是摆在神龛上的作品,所以他在序言中对作品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解读,他说开头和结尾是最难翻译的部份,因为采用第二语言翻译过后,或多或少语句本身便会失去原本的味道。不得不说,本书的翻译,也给我这样一种不畅快的感觉,总感觉很多句子所包含的意境应该远远超脱了翻译出来的句子本身的。所以在我看来,这个邓若虚翻译的版本还是稍显生硬了,虽然我在亚马逊的评价里曾经看到有人说此版本是看到众多版本中最好的了。但是,我仍然不满意。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在读菲茨杰拉德自传的感觉,因为书中主人公盖茨比的一生,有相当多的轨迹是与菲茨杰拉德真实生活重合的。盖茨比的参军史,以及后来和黛西感情发展,无一不在诉说着菲茨杰拉德自身的经历。菲茨杰拉德如此狂热的爱着妻子泽尔达,虽然泽尔达对金钱的崇拜让菲茨杰拉德曾经陷入无助,但这从来没有影响菲茨杰拉德对她的爱,他反而把这压力当成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我想,菲茨杰拉德或多或少地陶醉在自己这种毫无保留的爱里吧,他陶醉在自己为爱付出一切的伟大里。就像盖茨比对黛西一样,苦等五年后他功成利就,于是在海湾的另一侧买了豪华的别墅。别墅夜夜笙歌,每天晚上都是奢华铺张的晚宴与舞会,有名流富豪在此穿梭不息,也有努力想跻身上层的普通人在此整夜徘徊。而盖茨比总是置身在热闹之外,走到黑暗的草坪上,面对着海湾的那一边,闭上眼睛张开双臂。而海湾对面路的尽头,是一盏碧绿的灯,那是黛西和丈夫汤姆的家。
菲茨杰拉德把自己对妻子泽尔达的爱,如实的写在了盖茨比和黛西身上。但事实上,我认为这正好表明菲茨杰拉德在潜意识里对这段爱情早已做好悲剧收场的打算。在书里,黛西和丈夫汤姆既冷漠又无情,把深爱自己而自己也声称深爱着的人的一生摧毁后,便心安理得地退回原有生活继续逍遥下去。而在现实里,菲茨杰拉德更像是奋不顾身的飞蛾,扑向了发光发热的泽尔达,最后泽尔达精神崩溃,而飞蛾也被活活烧死。这样看来,书里和现实,难说究竟哪一个更悲哀。只不过是,在现实里的菲茨杰拉德没有死于非命罢了。
如果一本书里,没有值得令人反复阅读的句子,那无疑是一个败笔。本书的措词华丽、文笔优美是世界文坛公认的,但作为英语不甚精通只能阅读翻译版本的我来说,是体会不到那种原汁原味的美感了。kindle版的书有一个好处,是会显示哪些句子曾经被多少人标注过多少次。我发现,那些常常被标注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次的语句,却极少引起我的共鸣。我想,除了优美的文字以外,我更喜欢的是对人性、对世事、对人生的至深感悟吧。
以下,是我在本书里标注过的几句,初读时便觉得心头一震。而后反复咀嚼不忍翻页,总觉得这几句简单的说话,已说尽人世沧桑。
“世间只有追求者和被追求者,忙碌的人与疲倦的人。”–选自第四章
当盖茨比为摆脱穷困拼命努力的时候,黛西却依然在金钱的城堡无忧无虑,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她也是爱过盖茨比的,只是她也会爱上其他人,其他除了能给她爱情以外还有奢华生活的那些男人。而在现实里,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的境况如出一辙,只有爱情是不够的,如果你无法负担起富足的生活,爱情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笑话而已。
“她足够明智,不会背负早已忘却的梦走过一年又一年。”–选自第七章
我把这看作是菲茨杰拉德为黛西的自私作解脱,这足已可见他的善良。在那样年代,出身宝贵的千金小姐若能为了爱情抛弃宝贵生活,那是世间少见的难能可贵。但如若坚持物质与经济为先再谈爱情,又无可非议。毕竟若真爱一个人,你会渴望对方得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和你一起受苦受累。无论是菲茨杰拉德还是盖茨比,泽达尔也好黛西也罢,终归是自信自爱又带点自私的女人更能惹他喜爱吧,如果姿态放得太低付出无止境,终归也只会落得被抛弃的下场。人性本就如此。
“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会在朋友活着的时候讲交情,而不要等到死了以后。”–选自第七章
从夜夜笙歌人潮不息的通宵晚会,到死后人人避之不及的葬礼, 这种鲜明的对比就像是用力打在脸上的巴掌一样,火辣辣。就像是我们现在信息泛滥时代每天都在谈的所谓资源与人脉一样,有能力有资源自然有人脉。但是人脉再广,也不能凑来出席葬礼的人数。在漫长人生里,我们还是需要一个或者几个发乎内心的真朋友,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单纯因为欣赏对方喜爱对方而成就有友谊,这种友谊弥足珍贵。
“他走过漫漫长路才来到这片碧绿的草坪上,他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触手可及。他无从知晓,这梦想早已离他而去,被遗弃在城市之外一片漫无边际的混沌之中,遗弃在寂寂长夜里一望无进垠的合众国的黑色原野上。”–选自第七章
这是本书最让我伤感的一段话,它概括了盖茨比(又或者是菲茨杰拉德)孤军奋战的一生。最痛苦的不是路漫漫幸福遥不可及,而是几乎垂手可得的梦想瞬间破灭。他孤独的死去,但我想这是最好的结局。
直至你死去那天,才发现葬礼无人出席。再见,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