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忘记彼此,但因为我曾为你写过那些文字,所以总归是我忘记你慢一些。但在如此长的人生当中,有人值得自己这样是件多好的事。——丁丁张《世界与你无关》
MO小鱼:
记得前几年看丁丁张的书《人生需要揭穿》,他揭穿很多人,讲述很多故事,后来一个小妹送我一本丁丁张的《世界与你无关》,讲述另外一群人的故事,幻化成一碗碗“鸡汤”送给读者。
看别人的故事,写自己的总结。
他说:人注定是孤独的,希望你过得特别好,再去想世界是什么?别人是谁?
我们一边享受孤独,又总是想逃离孤独。因为独处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享受,我们还是会担心自己成为一座孤岛。
感知自己的时候是否又太单调,感知世界的时候是否又太浮躁?
今天无意中看到那本《世界与你无关》,就随意的翻看几页,想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段故事:
导语:
我想……
机会从不对等,感情也是。你玩儿命争取的,大多换来不在乎。你随手放下的,背转身藏起太多难过,没有人可以幸免。
我想这就是一些事儿的道理。
念念不忘,必成神经病
文/丁丁张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是电影里的话。
最早的时候我也信这个,后来不信了,不是我因为长大变得不再浪漫,是我发现。一厢情愿是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而当你进入偏执,简直是对其他人的折磨。
凭什么,你爱的人就一定要对你有回应呢?
小时候我们常被要求有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被用得最多的话(当然90后我就不知道了,或许他们课桌上刻着贾斯汀·比伯也说不定),但这个道理用于上学死记硬背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用于爱情就大错特错。
爱情不是靠努力获得的,那些屌丝逆袭女神的童话,往往不是屌丝通过努力改变了什么,而是女神自己想通了。说必有回响,对方说“滚”算吗?
“十动然拒”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来的是残酷,是真实人生,是付出努力没有得到回应,念念不忘全无回响或者没有得到一厢情愿者自以为是的回响,比如在地铁站求婚被抽嘴巴、在教学楼下摆蜡烛被洗脚水浇灭、在高档餐厅玩小提琴求婚被泼了红酒,等等。
先把被追求方的猛烈反馈是否辜负人心放到一边儿,这种真正面对诱惑或者压力岿然不动保持自我,确实是种难得的正能量。你念念不忘,我得考虑下;你持续念念不忘,我可能非常恼火,决不回响也是正常的。
只是很多人不明白,甚至有的因为被拒绝反而愈挫愈勇找到了“求得真爱”的使命感,那真是活该,所以我从不帮助别人求婚,也不帮助别人在生日的时候送一百个赞给自己的女友,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那个没有被回响的人?
我有个朋友,被人骚扰,对方常常发短信给他,以各种形式、各种节气、各种表达,后来粉转黑了,把他塑造成“你冷酷你无情你视而不见”的大烂人,行文甚至有种是他选择她然后甩掉她的始乱终弃感。
他没有办法,只好,在各个渠道都拉黑了她。
但爱是没有穷尽的,恨也没有。他有天发了条微博说了些感叹的话,其实只是抒怀罢了,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说“你能放过我吗?”
这念念不忘,真把这个哥们儿给愁坏了。
所以,他成了不能面对邮包先生,每次来了快递,都要委托同事去接,再让同事打开,再看并无异常,才敢收下。若是匿名礼物,直接扔进垃圾桶。
多少爱和念念不忘,就这样不被珍惜,扔进了无底深渊。对方洗洗手,觉得好痛快的样子。
看过了太多被不爱的人爱着,因此受到困扰的人,就特别愿意劝人放手,劝人保留自我,劝人不要说过头话做有违常理的举动。都是成年人了,不是都该知道点到即止、适可而止吗?
一旦学会了尽可能矜持,就知道进退,知道不强人所难,当然,也有可能孤独终老,孑然一身。
每个人都有个念念不忘的人,我也有,但我把这个人当成了内心的甜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无所依靠,生活像一台歪歪扭扭向前的大车,没有停下的意思。念念不忘的人像悬在蒙眼驴子眼前的胡萝卜,有时候是诱惑,有时候是动力。
我知道我不会打扰,我愿意静悄悄,你爱一个人可以与他无关,尤其是对方不想和你有关的时候。
把念念不忘,当成一种还可以思念或活着的一点儿小证据,而不是做成标本,这大概是成长教给我的事。是啊,很多话一旦说出来,就变成了难看的石头。
即便是念念不忘的表白。
MO小鱼:
时间转瞬之后,让我们怀念的那些过往也跟着淡漠了。也许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过往认真的样子,曾经坚定的眼神也都随之消失。
希望你的念念不忘和对方是相通的,希望你的回响是欢喜的,而不是让自己变成那个执拗的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