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完剧本我就想要去读两个心仪的角色,后来看了关于疫情电视剧《在一起》之后,更想要读小护士平小安的角色。可昨天看到了角色分配表的时候,就发现已经选好角色了,内心有一些失落和不解。项目负责人薇薇给我的解释是这个角色有人更适合,她本身就是一名医护人员,简简单单的一句。我说:"好吧,原来是本色出演",其实内心也在试图说服自己,嗯,对方比我合适。
人慢慢落座,开始了一个破冰游戏,大家先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然后是常规的向身边的两位伙伴做自我介绍,为了和读剧本扣题,主持人自己示范演绎了如果用剧中角色的特点或者情绪来做一个自我介绍。精彩时刻也来了,有人表达愤怒,悲伤,可爱,沉稳,傲娇,淡定,烦躁,各个戏精附体一般开始自我发挥,与刚开始的拘谨相比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回到读剧本的主题上,通过重读《春天,我们在一起》剧本,未确定的角色也有了着落。可是我最关注的还是平小安角色的演绎。一开始我说服了自己,可在这位本色出演的医护人员读完后我又产生了一些疑惑,她似乎也没有完全表达出平小安当时的情绪和感受出来。
在最后互动的时候,薇薇提到了萌生这个读剧本活动的发心,它来自于疫情期间自己身边看到和接触到的人给自己带来的触动,内心便很想做这件事情。当平小安的那位医护人员又再一次回顾疫情期间状态的时候,她看似简单的提及却难以想象到她内心的挣扎,那段不是剧本而是真实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她说自己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平时并没有那么多的情绪,也更正了自己并非护士而是一名妇科医生。那些来医院找她的几乎都是身体出现疾病的人,而疾病的背后又是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是看的多了,医生的内心反而愈发强大甚至不得不强大。她补充说"生死以外都是小事。",我点点头,这一次似乎才真正明白为什么她更适合这个角色。
很快两个小时读剧本就结束了,今天来了一位关于独立戏剧的创始人朗老师,全程他都默默的坐在角落看大家朗读和交流,此时他才说明了来意,想帮助这类活动,提供一些需要的指导。我对创作挺感兴趣也就留下来和郎老师交流。后来和薇薇、赵导还有两个朋友一起到了一楼的咖啡座继续聊。
两个小时,让薇薇和郎老师更多的表达了一些各自自的想法,我们几个就在旁边一边听一边回应。朗老师提出了自己关于疫情一周年也想做的一件事,但是表现形式与读剧本不一样。不去回看疫情的过往,大家心知肚明却都不会主动提起。有一个小细节是提到当时需要医生来分享的时候,她的那句"又要再说一遍吗?",看似不经意的话,我当时却忽视掉了。仔细想想,如果是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谁又愿意反复被提起,就像把自己的伤口撕开告诉别人我真的很痛。
就像前段时间有一个投票提问"你愿意2020年再重来一次吗?为什么?",我毫不犹豫的投了"否",这个答案也是支持最多的选项。而这个为什么,是每个人给自己的解释,我们都有选择面对和回避的权利,只要可以让自己今后生活的更好,哪种方式都可以。
晚上去看了评分还不错的电影《拆弹专家2》。故事讲的一个优秀的拆弹专家因一次拆弹任务结束后的意外事件失去了自己的左腿,他非常乐观的告诉自己和朋友同事,只要我积极复健恢复体能,完成警队的各项测试就可以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做一个拆弹专家。可在表彰大会上,警队并没有给他官复原职,而是给他安排了一个文职工作。他不满这个结果,大闹了表彰大会最后被反告袭警而被开除。被抛弃和不理解,让他仇视整个社会,他的一句愤怒时的玩笑话"难道我要自己做一个炸弹然后向世界证明我的能力吗?",让他走向了犯罪深渊,结果是他也如愿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只是代价是用生命去降低自己制作的炸弹爆炸带来的伤及范围。
电影落幕,回家路上我又想起下午薇薇在读剧本结束后分享过当中她听到的一个故事。有一家三口,在疫情期间疑似被同楼栋的医护人员感染后被送到了三家不同的医院,庆幸的是最后三个人都被救回来了 ,只是在疫情结束后他们选择了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武汉,没有和身边的任何亲朋告别,就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也许当时这样一个家庭在患病期间获得过来自身边的一点点温暖,是不是结局会不太一样。电影来源于生活,也许当时拆弹专家的内心需求被更多的人关注和看到,去帮助他,是不是就没有那么一场悲剧的发生。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每个人也有帮助他人的力量,或许只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积极的聆听,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可以治愈那颗濒临崩溃的心灵。
这次读剧本让我对整个活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明白为什么而做。重要的并不是读剧本或者是哪个角色,而是我们因为这个读剧本而走到了一起,彼此关心互相倾诉,表达情绪和感受。不管你因什么而来,都希望有所收获。
下周六是最后一次排练,1月23日在时见鹿公演,对读剧本有兴趣或者对这次主题有兴趣的可以来围观。我们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