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17讲》,自然是好看有经典的。做诗歌鉴赏有困难的同学,仔细翻看这本儿书必然会有一定收获。我这里所说的收获,并不是指具体的答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而是抽象意义上的如何去理解诗歌鉴赏本身。
- 我们经常讲做诗歌鉴赏需要知人论世,读了叶嘉莹先生的这本书估计大家对这一点的理解会更深。一个人的作品必然不能脱离他所处的大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所经历的种种,读懂的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经历,对作者的平生喜好以及性情有所了解的话,是比较容易从大的方面儿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以及倾向的。
其实单单是知人论世,还是不够的。我认为叶先生的书当中传递出来的最主要的进行诗歌鉴赏的态度是,必须保持一定的锐感。
我这里所说的保持一定的锐感的意思是,对生命有所及时感发。这里的生命是指自然界的种种生命,花鸟虫鱼,鸟兽,甚至包括自然界当中没有生命的一些自然景观,比如风,比如月;也包括人类社会当中的种种,比如国家危难,亲朋离别,被贬谪等等。其实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周遭的世界,包括自己的内心,保持敏感的发现和分析的话,那么他是比较容易懂的诗歌鉴赏里的种种感情的。我们上课的时候经常给同学们举例子,你看学校北海里的荷花在初夏是怎么开的,风雨欲来的时候天气有着怎样的明暗变化和对比,等等,其实都是在启发大家,你自己一定要对人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这样,诗歌鉴赏里人家在讲什么,你才能够更好地懂得,再进一步讲,当你对人生有所体悟的时候,你才能更好的和他人交流。这就像如果你平时对追星保持着锐感,那么你自然会和粉丝群体有无障碍的沟通;如果你平时对踢足球保持着锐感,那么你自然而然地就能消化掉许多足球方面的信息;同理,如果你对动漫保持着锐感,那么二次元世界对你来说想必非常的熟悉。
所以,同理,从做题层面来讲,对诗歌鉴赏当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作者感情等保持锐感,学生是比较容易判断出应该采取哪种答题模式的。
然而真正考验一个学生做诗歌鉴赏能力的其实是他对生活的锐感。你能理解为什么柳永不得不做浅吟低唱的白衣卿相吗?是神秘的上帝之手对他的人生做了可笑的安排,还是他自己亲手将一把不算很烂的牌打的更烂了?你能理解为什么在前后脚的时期,同样是被贬谪,苏轼和秦观的词风却很不相似吗?你能理解为什么同样是花鸟虫鱼鸟兽天高和海阔,在辛弃疾的笔下常常带着收复失地感情,而在晏殊的词中却是圆融的关照吗?
做诗歌鉴赏题,一,要对文字锐感,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一定要敏感。二,要对感情锐感,要表达的感情,常常在作者选取意象的时候就已经比较明确了。
做题如此,做人何尝不如此?
对他人的语言和情感保持锐感,那是一个人更好地适应和调整人际关系之间的互动。因为保持锐感,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联想和同理心,而在人际关系的互动当中,这几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锐感的前提是,忠诚。忠诚于自己的感觉,忠诚于自己的反应,将生活中的锐感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相信你会更加游刃有余。
加油,十五班的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