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做什么的?”“我是自由职业者,靠写作为生。”“哦,不用上班啊,随便写写东西就能赚钱,真是轻松啊!”
如果你周围有人炒股,同样的对话也会发生:“你是职业做投资的啊?投资什么?哦,炒股啊。嗨!”这一声“嗨”,道不尽混杂着羡慕和不屑的妙味。
从这个角度而言,写作和炒股是类似的,都会让观者产生错觉——炒股嘛,看看新闻,点点鼠标就行啦;写作嘛,看看书,动动笔就行啦。没什么成本支出,工作时间灵活可控,不用受老板的气,也不用和同事撕逼,爱在家在家,不爱在家出去随时随地也能干——多好的差事啊!
看起来很美的,往往一点都不美。人们常常会被成功表面的风光所吸引,却忽略了背后真实的残酷。
写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靠写作赚钱,甚至以此为生的,大多是在他人眼里既自由又风光,其实却是选择了hard模式的苦孩子。
-1-###
写作到底有多难?
其实写作本身并不难,识字的人都能写。问题是,要把写作水平提升到具备吸金属性,太难。
最近看到简书群里有很多同学在问,怎样能更快地开通原创?似乎大家都沉浸在这样的幻想中:开了原创,再开通赞赏,等自己发完文章,就能财源滚滚,享受躺着数钱的快感了。愿望总是美好的。可是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每天会点开多少篇公号推的文章?点开了之后,有几篇会“舍得”打赏?什么样水平的文字,能激起你我打赏的欲望;这样的水平,我们自己能达到吗?
昨天在某非简书群聊天时,有位作者推送了篇宝宝事件的公众号文,某位吃瓜群众评论说:“王宝强事件最赚的还是各种微信公众号啊,只要写这个事,分分钟破万啊”,原作者的回应很简短,但很有力:“你破一个”。虽然这是“You can you up”的变种,但用在此处,我觉得没有错。
我们在看爆文时,看到的总是套路和模式。可问题在于,当你也学会这种套路时,你会发现,你的文章还是爆不起来。为什么?简单的反证法,如果套路能成功,那使用这种套路的人岂不是纷纷都成功了?毕竟套路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再难的套路也是可以被很多人学会的。
套路的表象之下,内核是什么?说到底,在千军万马的热文里最终脱颖而出屹立不倒的,除了必备的时效性和作者本身热度之外,还是要靠文笔的流畅,文字的技巧,知识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至于套路本身,只是入门而已。
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长期的积累。现在的自媒体竞争,已经从草根们的业余竞争,转变为资深媒体人士、职业写手,甚至是专职作家之间的专业竞争。一般的业余写作爱好者,想从几千万自媒体里突围而出,让读者把钱掏给你,先问问自己:凭什么?
写作,不是一个纯靠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情。当作家告诉你:我的写作成就全靠我的努力时,要么是他谦虚,要么是他刻意忽略了自己的天分。我们都知道咪蒙在火之前已经写了四五年,但并不意味着如果我们写上四五年,也可以变得那么火。我们都能看到彭小六分享的每日作息时刻表、他看的书和他参加的活动,但也不意味着,我们把这一切同样复制之后,就能像他一样成为简书第一人。经验终归是他人的经验,套路终归是浅显的套路,我们可以学习,但不能复制,更无法苛求结果的必然性。
-2-###
写作的人,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写作之路,是一条起点风景尚可,越往前越荆棘密布、压力重重的苦修之路。
刚开始写作时,虽然无人关注,倒也能浸润在对未来的美好期待里,感受些自娱自乐的乐趣。每一个新的点赞,每一个新的粉丝,每一篇通过的首页,都能激起心中自嗨的小浪花。
可是,烦恼总是和快乐如影随形。有人点赞,也会有人唱衰;有人送花,也会有人扔屎。写作之人,不少内心细腻敏感,对负面评价,很少能做到不以为意。虽然可以对评论者反唇相讥,但反击的动作,实际也是对自己文章不自信的表现。
当写作逐渐进阶之时,更多的干扰会随之而来。我的这篇文章能不能通过首页?上了首页能挺多久?点赞数和粉丝数涨了多少?离签约作者的目标还有多远?……越来越多写作之外的因素会难以控制地蹦将出来。焦虑的感觉开始滋生,并在时不时的首页拒稿,和爆文难产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强烈。更郁闷的,是在遭遇到写作瓶颈期,你分不清这到底是暂时性的瓶颈,还是自己写作能力的天花板。
如果写作者有幸扛过这些困难,逐渐变得小有名气,自己的作品开始结出一些经济成果时,却发现这远非庆祝的终点,而是更大的压力的起点。感受过热门处的灯光和掌声之后,聚光灯之外的生活会变得冷清而落寞。上热门,是具有强烈的惯性的,既能提供持续的动力,同时也是持续的、难以排解的压力,就像是你开上了一条快车道,无法减速,更不可能停止。
常年排在中国网络作家排行榜第一的唐家三少,年收入数千万,但他的痛苦,是十年如一日,每日更新万字的压力。我记得唐家三少曾经分享过他对一日一更的感受,不仅没有任何节假日,而且在思路枯竭、心情郁闷、来大姨夫的日子里,还得憋出那么多情节合理、文字流畅、前后通顺的文章来。这其中的痛苦,我仅仅是稍微想象了一下,就感到不寒而栗。罗振宇在每天更新60秒的语音时,也有过同感。他们不是不想停,而是真的不能停。他们一旦停下,辜负的是他们对读者的承诺,影响是他们个人的品牌形象。这场面,就好像是“成功”变身成了恶魔,在他们身后使劲地抽着鞭子,一刻不停。
即使你的写作,不需要一日一更,也会有其它类型的压力。比如你成功的模式,是否可以被复制?你的读书技巧、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的方法,是从大神那儿学来的,如今那些大神自己出山了,你还有什么优势?你开的班,教的学员学到了你的知识,未来是否可以和你竞争,甚至超越你?这一系列问题,在简书大神的文章里有提到,不赘。
写作,本来是一件感受乐趣、享受满足、得到成长的乐事。可是如果你需要把写作当成赚钱的主要手段,甚至是谋生的依托时,那些原本的乐趣和满足都会远去,你将和压力和焦虑的魔鬼,短兵相接,缠斗不休。
-3-###
在这个时代写作,如果你还没到衣食无忧的水平,那就无法绕过这个很俗的话题:写作能赚多少钱。
2015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排名上,江南以3200万的年版税收入夺冠。这数字听上去似乎很振奋人心。可是再仔细一看,作家榜收入在1000万以上的,仅仅有11个人。其它知名的畅销书作家如冯唐,只有520万,当年明月475万,韩寒只有195万。
这组数据的残酷之处在于,这些可都是写作行业内金字塔尖的人物。如果横向对比其它行业的富豪榜排名前十位,那可是十倍百倍的差距。当然,这些作家们还可以有版税之外的其它收入。可是,毕竟写作和混娱乐圈不同,如果作家专注于走穴和广告,或是直接跨界到演艺圈,那这个作家本身,也基本要告别写作事业了。
我们把视线往下挪一点,看看自媒体的巅峰:咪蒙。几百万粉丝,单篇阅读量过百万,一篇软文价格几十万,还附带霸王条款,看得其它自媒体们心痒难耐,既不屑咪蒙极端功利的丑陋姿势,又恨不得自己是最早摆出那个姿势的人。我是没法接受咪蒙这类自媒体的价值观的,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只是想说,你知道微信公众号现在有多少个吗?2016年初的数据是:1000多万。咪蒙这个级别的公号有几个?这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强度了,而是当年你我还是受精卵状态之前,那个拼命游在最前面的小蝌蚪,所遭遇过的竞争强度啊。
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都习惯了看到巅峰处寥寥几位成功者的耀眼光环,而忽略了在山路上挥汗如雨朝着顶峰攀登,却永远无法抵达终点的大多数普通人。
再把视线挪得近一点吧。简书大神,彭小六和剽悍一只猫,来简书的大都认识。如果你能从他们标题里5万、10万的数字激励中冷静下来,体会一下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长和工作强度,什么感觉?像不像看到上了弦的机器人?虽然我相信他们以后的钱途无法限量,但至少在现阶段,还只能在月收入10万以下徘徊,而且并不稳定。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他们可是简书几万作者里屈指可数的佼佼者。如果纯从性价比角度而言,真的并不高。当然,他们有自己本身稳定的工作,投入这个事业并不只是为了钱。其实他们选择的这个模式,正说明了,光靠写作谋生,即使是这样的大神,在现阶段也力有不逮。
-4-###
既然写作这么苦,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写?
写下此文,绝非让简书的作者们,都金盆洗手,放弃写作事业。而是希望,我们都可以从写作中,获取最大程度的乐趣和满足。
写作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些乐趣:提供倾诉的渠道,写作可以让我们内心压抑不住的思想的洪流得以倾泻而出;满足被认可的诉求,写作可以让我们在点赞和粉丝的鼓励里得到被肯定时的愉悦;提高思维能力,写作可以让我们不断地锻炼自己大脑中提问、分析、总结、类比、想象等多种能力,间接地让我们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
以上,是不需要建立在任何前提之上的写作的好处。
总结一下,两个建议:
一,如果你的才华,足以支撑写作事业的,或对写作有着狂热的兴趣的,尽可能去全力地追求吧。如果你感到,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养家糊口这个目标有着巨大差距的,不妨找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机会,不要因为对写作的追求而决然地让自己陷入苦行僧的生活。毕竟,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写作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需要变成全部。
二,把钱作为写作过程中的附带成果,而非主要的追求目标。写作者不需要避讳钱的话题,但不能聚焦于钱的话题。把钱作为对我们写作进步的认可和嘉奖,而不是把我们自己变成被钱所牵引的提线木偶。当我们不那么刻意地谈钱时,也许我们反而能不经意地得到写作给予我们的钱的馈赠。
最后,祝所有人:写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