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为大家做了好事,为什么大家却不领情?大家偶尔会有这样的烦恼。这与人性有关,不仅现代如此,在古代也是一样。
历史故事:
战国七雄,齐楚秦魏燕赵韩,鼎鼎大名,相信上过历史课的同学们都有所耳闻。
在七雄当中,又以秦国最为出名,毕竟后来统一了中国嘛,建立了秦王朝,又有鼎鼎大名的秦始皇,想不让大家知道都难。
秦国的国力之强,不必多说,特别到了战国后期,秦兵所及之地,各国纷纷颤抖,割地赔款,只求大哥别再打我。但在当时,其实除了秦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能与其掰手腕,便是赵国。
说到赵国,本来非常弱小,经常被其他国家暴打,有几次还打到了首都邯郸城。幸亏旁边国家看不下去了,慷慨解囊,派出援军,这才救了老赵家一条命。
老赵家的命其实真的不太好,大家应该听过一个词,赵氏孤儿,说的就是老赵家的祖先,当时遭遇大难,整个老赵家只留下一个娃娃。这个娃娃活了下来,好好学习,天天奋斗,终于报了大仇。随后,老赵家便一直不愠不火。
直到赵武灵王的出现。
赵武灵王的姓名是赵雍,看到旁边的秦国一直做大,很不舒服,心想任其发展下去,我老赵家必然被其消灭,一味地采取防御手段,不靠谱。
俗话说,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赵雍觉得这话没错,当然,不是傻呵呵的进攻,本来就打不过,还一直进攻,这是傻子。
赵雍不是傻子,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有力量进攻秦国,消灭对方。而且,要强大就要尽快强大,某本武功秘籍说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可是一个弱小的国家,要如何才能尽快强大起来呢?
赵雍翻翻历史书,回顾各国由弱到强的例子,无非都是通过变法。
最初,老魏家通过变法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创建的魏武卒横扫天下,没有敌手。后来,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军事,将楚国由弱变强,扩大领土扩到手软。
再后来,秦国开始了扬名天下的商鞅变法,好家伙,由一个弱小的不敢与东方对视的西陲小国,变为了有实力爆锤东方各国的秦国。
尤其可见,变法可使国家由弱变强,是个好东西。
我们老赵家也要变法,赵雍想。
从哪里开始变呢?
既然如今战争遍地,便从军事开始改革。
赵国的地理位置靠北,主要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一带。赵国以北,便是游牧民族,当时称之为胡人。与中原文化崇尚礼节不同,胡人一直以来都崇尚实用,很少有繁文缛节,打架也是,怎么实用怎么来。
反映在军士的作战服饰上,游牧民族穿窄袖短袄,多使用骑兵,弓箭,而中原的军士服饰宽衣大袍,多使用兵车,长矛。相比之下,游牧民族的军士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赵雍心想,有这样一只来如飞鸟,去若绝弦的快速反应军队,驰骋疆场,岂有不取胜的道理?
于是,赵雍便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
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命令,只是改穿个衣服,并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利益,若非要说要,也是卖中原服饰的商家。这样一项利国的政策,大家认为在推行起来应该非常顺利。
然而不是,阻力相当的大。
皇亲国戚们首先不愿意了,带头的是一位很有辈分的贵族老头,论辈分,赵雍要喊一声老叔。
反对的说辞也是掷地有声。我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诗书礼乐最讲究。这也是胡人部落羡慕的地方,大王为何抛弃一切,反而去学习胡人?
赵雍沉吟片刻,说道:“我们赵国,东有齐国,北有燕王国和东胡部落,西有楼烦部落和秦王国。我们的边防部队,仍使用传统武器,缺乏现代化装备,一旦敌人发动攻击,如何防御?”
“以前,中山国仗着后台老板齐国撑腰,侵略我们土地,杀害我们人民,决河水灌鄗城,如果没有上帝保佑,鄗城可能失守,先祖们认为是最大的羞辱。我之所以改变服装,更新战备,只不过为了准备四境应变,报中山国之仇。叔父大人却坚决维持固有传统,忘了鄗城丢丑,大出我的意料。”
赵雍将国家层面的危险,家族层面的脸面全部分析到位,如此剖析利害,但凡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再说什么。所幸,这位带头的叔父还有头脑。
这是战国时赵国推行改革的状况,史称胡服骑射。
故事分析:
写到这里,想必大家有些疑问。
如此利国利民的政策,大家为什么会反对?
一分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人是有惰性的。
虽然马克思告诉我们,变化是永恒的,我们也相信这是真理,但实际上,我们仍然排斥变化。求稳,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持续的公务员热,便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因此,任何一项改革,在改革之初,不无意外都会受到反对。伟大如商鞅变法,在刚开始的几年里,反对的声音也如雪花一般落到商鞅身上,幸亏秦君坚持,才没有功亏一篑。
古代如此,我们现代也一样,例如学校里告知校车改路线,公司里出新政策变更绩效计算方式,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反对声。当然,一分并没说求稳有何过错,只是说这是人的天性使然,无所谓对错。
第二个原因,大多数人的眼光都比较近,只能看到表面信息。
平凡的大多数,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大多数人在看问题时,第一眼、第二眼都放在了事情表面,没有深入思考背后原因的习惯。
如胡服骑射推行时,皇室的各位大佬纷纷抵制,原因便是如此,他们只看到最直接的信息,自己要换下华丽的,代表诗书礼仪的衣袍,换上简陋的,代表粗犷野性的窄衣。而看不到背后能够振兴赵国的伟大作用,自然会选择抵制。所以说,平凡人当不了领导,当领导的必须要有远见。
故事感悟:
那么,阅读这段史实,会给我们什么帮助呢?
帮助主要给那些不甘平凡的同志们。
第一点,要明白人性有善有恶,要做大事,就要控制人性的恶。
什么意思?
既然同志们有远大的目标,就要认识到惰性是阻碍成功的因素,尽可能的将其控制。
惰性在我们脑海中出现,一开始只是小小的火苗,及时的扼杀想法,就会把火消灭,若任其发展,不加控制,就会变成燎原之势。例如我们定下背5000单词的目标,努力了两天,一看背了300,感慨自己好厉害,便想着稍微放松一下,打个游戏,出去逛逛。
结果,这一逛劲头就逛没了,等逛完了,再需要一两天时间恢复心态,重新出发。所以,若想成就大事业,若发现一点惰性的苗头,便应及时将其掐灭。
第二点,要锻炼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
深入思考的好处不必多说,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那该如何锻炼呢?
一分认为,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便是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也是传说中的5why法。这种方法非常上手简单,疗效明显,非常值得推荐。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对一个问题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然名字为5why,但各位朋友使用时不必限定在5次,主要是找到根本原因,有时可能需要三次,有时也许需要十次,有句古话说的很好,打破砂锅问到底,正是如此。
有的朋友可能对问为什么有偏见,认为你咋像个小孩似的,喜欢问为什么?似乎问为什么是儿童们的特权,大人们不屑与此。
但恰恰相反,大多数情况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抱怨,是因为答不出对方的问题,在恼羞成怒之下,出此下策。
事实上,有才能的人,不仅不会排斥问为什么,更会主动将其应用于实践,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丰田汽车公司解决工厂设备经常停机的问题。
案例如下:
工厂经常停电,员工们多次更换保险丝都没效果,这时候,员工们将问题反馈给了副社长大野耐一,大野运用5why法,开始了他的表演。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案: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机器会超载?
答案: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
答案:因为润滑泵失灵了。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
答案: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
答案: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
好了,经过连续5次问为什么,终于知道了问题的真正原因,需要加装滤网以去除杂质。
这便是5why法的精彩应用,因此,广大的朋友们完全可以将其应用到工作生活中,以解决我们实际面对的问题。
通过阅读赵国胡服骑射的这段历史故事,我们摘录出其中的道理,并将这些道理应用到我们现代,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写到最后:
有趣读书,快乐提高。
如果想继续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思考道理,欢迎关注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