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百无聊赖。看着爸妈忙着干农活儿,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虽然他们从不要求,但总让我想起“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来。记得那时候,我们村的大学生,用一只手的手指头来数,都用不完。所以对于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这件事,村里人时常拿来当作饭后谈资。不过这对于我来讲并不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从小生活在这样闭塞的村子里,去赶集要翻过几座山,走几十里山路,每天看着父老乡亲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无比心酸与无奈。我只是想要逃离,但又不愿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因为年纪稍大后,还是得回到这里继续老一辈的生活。对于我来讲,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我与她的遇见,就在这个暑假。假期要做的事,就是一个人悠闲地走走,看看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偶尔遇到熟人,打个招呼寒暄两句。那天看见她时,她正在小河边洗衣服。那条河是我们这里唯一的一条河,只有夏季,才会有较大的水流,其他季节,总是干涸。还好老山上有一龙洞,之所以叫龙洞,是关于有龙的传说。而我们都叫龙洞里的水为龙洞水,其实就是山泉水。而这条河,因为夏季多雨,会从山上的流水崖汇聚一股水流,所以河里便会涨水。那一刻,看着清清河水,还有河边洗衣服的那个女孩,莫名的感觉,促使我停留在那里,像是欣赏一幅画,余味无穷。等她洗完衣服站起身,转过头来看到我,便冲我一笑。那一笑,像是一朵春天刚开的花,开在了我的心里。我说了一句废话,“洗衣服呢?”她就回了一个“嗯”,然后便端着衣服回去了。
第二天,还是在饭后,从她家门前走过。在期盼中,我又见到了她。那天,她在屋檐下摆了一张桌子,正拿着一支毛笔练字。我走过去瞧了瞧,请她把笔借给我写几个字。“我都好久没写字了,写不好!”我一边拿过笔一边说道。“你不是在上大学吗?上大学不用写字?”她又笑了。其实拿过笔后,我一时不知道写什么,便对她说:“你转过头去吧,不要看,我写完了你再看!”“写什么呀,还不让看。那好吧!”然后她就乖乖地转过头,用两只手撑着下巴,盯着远方,当时我想,她在望着远方的那座山吧!耳边就传过来一句:“你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吗?你上大学,一定知道吧!”我一边写一边回答道:“你翻过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当时她说:“可是我怎么才能翻过去呢?”我一时没有答话,想到了落笔内容。我很认真很认真地写,一笔一画,记忆里,那是我写得最认真最不潦草的字了。写完后,告诉她可以看了。她回过头仔细地看着,一边看一边念:“人生三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微笑着说,字还不错。接着念起了后面的内容:“人生三大乐事,金榜题名时,酒醉逢甘露……”后面的内容她停了下来,没有再念。她低下头去,把笔放在嘴边。突然冒了一句:“你怎么不去帮你爸妈干活?”我笑了,有些不好意思。其实说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写下那些句子,只是彼时情景,就想起了这几句话来。
后来的每天,每个假期,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路过她们家,然后遇见她,跟她聊天。我们的遇见,像是梦一样,感觉很突然。我们的家离得不远,按理说,我们以前也见过。但大三那个暑假,仿佛与她是第一次遇见一样,一见如故。而当时的她,不过小学刚毕业。上学时,我总是会想起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不得我们说过的话,但总是记得她脸上的笑容,纯真,有时又莫名的伤感。想念着她,但又知道自己不能给她未来,所以一直没有敢表白,毕竟我们之间的距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一道坎。
有时候,我会去设想她的未来,想到她那天望着山,询问山的那一边时渴望而又略带伤感的眼神,就特别心疼,想要带着离开,或者带着她一起爬过那座山,陪她一起看看山那边的风景。我想,我该为她做些什么的。于是在她上中学期间,我给她写了一封信。为了不那么明显,也同时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请她代为转达。在信里,大抵是描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对比村里人的命运,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对村里打工者的心酸无奈进行了一番叙述。我希望自己能在她命运的关键点为她指一指路。后来,在爸妈的口中,听到了关于她考上大学的消息。那一刻,无比心安。
如今我已工作多年,有了自己的家。我们已多年不见,尽管我们原来的家并不相邻,但在内心里,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不管到哪里,总会记得,她像一抹阳光,明媚了我那些年晦暗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