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研讲到区域材料,这是围绕在每个幼教人头顶上的一个难题,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以下三个反思:
一、高品质的区域材料是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能实现无标识化吗?
三、区域材料如何与课程教学相匹配?
针对这三个问题,老师们众说纷纭,现在来说说我对这三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吧!
一高品质的区域游戏材料是什么样的?
针对区域材料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的层面都停留在材料的商品属性上及材质耐用度美观以及教育性,当然,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拥有发言权,但最终的选择权应该落在孩子身上,孩子喜欢玩这个材料,并反复利用此材料运用到游戏中,孩子的游戏也因为这种材料而呈现出各种变化,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我想这类区域游戏材料即使不止分文,但却隐藏不住其高品质的游戏价值,
二、区域材料能实现无标识化吗?
这是区域游戏活动进行到某种程度的一个终极目标吧!首先,无标识化的区域材料,他是针对所有的区域材料吗?显然,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数学区,科学区的材料,它有它内在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那么他的材料是有结构的玩法,也是有固定套路的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去理解她内在的树立关系,逻辑关系,从而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无边界学习甚嚣尘上,很多幼儿园打破区域的界限,摆脱区域规则,区域设置的束缚,让孩子回到完全自主游戏状态,孩子在自主游戏中体会冲突,自我重构,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正常的游戏材料层次,有品质的投放,对孩子本身学习就是一种促进,毕竟她让孩子在区域学习中建立了一种内在的秩序感,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材料如何与课程教学相匹配?
最早的区域材料是建立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集体教学课,上学具的操作没有办法满足每个个体化的操作需求,区域的自主选择,自主主操作变成了满足个体化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主题教学弥补了再领域教学上的单一性和不连贯性,在主题教学中,教师以集体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最开始的时候还有教材相匹配,教师教学也辅以相应的学具,课后自制学具便是区域材料,这时候的区域材料的目的性和层次性还是有一定水准的,毕竟教材的目标还是依据纲要和指南置顶的,直男颁布后,教材取消一切的活动开展标准便是指南的目标与建议,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学习内容的摄取,却如大海捞针般的找寻,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内容摄取的合理性也有待考较,为了区域材料制作的科学性,便出现了以指南为目标来寻找区域材料,这样既牢靠也不会跑偏,这也成了现如今的一个区域制作材料的一个总的思路,总归是越来越科学了吧?
今日所思皆落于此,明日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