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吖艺术工作室 袁媛
画室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习惯,走进教室就会径直走到画桌边,拿好纸和笔主动找到位置坐下来开始画日记画,这是我们课前的不成文规定,每个孩子都能做到。
但是有一个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便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下笔就有了灵感。而有的孩子啃着笔杆,耷拉着脑袋,愁容满面,思绪良久也不见得能画出来。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这么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人有了思想并怀有表达欲望。画日记画就是这样的,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非常重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感知身边的美好,才能打开孩子想象的大门。比如:虫子的爬行、水波的流动、斑驳的树影、日出时的霞光、海浪的声音…孩子们都是好奇宝宝,会对这样的场景有很强的探索欲望,他们年龄越小,感知力就越强,脑洞就越容易被打开,自然而然的就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孩子们思维活跃,迸发出的想法也多,才能流淌出更多的内容。然而很多成人却对此无感。
想要有灵感源源不断,还需要保持流淌感,也就是保持记录的习惯,持久的保持这种习惯,画日记画就变成了一件顺其自然的事。
其实,画日记画就像写作一样,洞察力和流淌感很重要,不常画日记画一定觉得很难。每个人在做不擅长的事情时都是非常痛苦的,而能够把不擅长的事情持久做下去,一定会积累经验,逐渐做成擅长的事。
然而,洞察力和流淌感的培养要依赖于日常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父母的全力配合。
• 大自然的力量 带孩子们看世界,去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做朋友,在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的灵感,这也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榜样的力量 陪孩子一起画画,一起回味过往的生活故事,不仅能在绘画方面得到提高,还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
•倾听的力量 倾听就是一种肯定,孩子会越来越乐于分享他的想法,家长适时还能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引导。
•鼓励的力量 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因为旁人的一句肯定而加倍努力,想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保持长久兴趣,家长就一定要做到鼓励和支持。
其实,日记画是最适合在家完成的作品,也是最适合和家长互动的亲子活动,无需要求技法,只要做到情感的流淌就好。
孩子在家画日记画时,不需要限定纸张工具,随意拿起一张纸,一支笔都可以画,也不需要限定时间,五分钟可以完成一副,一小时也可以完成一副。对于日记画的评判标准,那就是孩子能够准确表达即可,千万不可用“像”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看到画室优秀的日记画作品,家长们是否有所启发呢?
孩子的语言、画面都是稚嫩的、可爱的,好的日记画会让我们看了又看,越看越觉得有趣,我们作为家长,在家所要做的就是带动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主动爱上画画。即使孩子们不想画,也不要去逼,如何带动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去画才是我们应该去好好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