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苦于写不出文章,看到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只读到序言和导论部分,就被迷住了。
对写作枯竭的人来说,好像看到了救命稻草;对好奇心重的人来说,已经非常渴望像剥洋葱一样把它给剥了。
把书翻来覆去地刨了几遍,很受启发。
此书主要描述卢曼记录和组织笔记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在思考时专注真正重要的事情,即为了理解而阅读,将不同的想法以有意义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在有趣又严谨的重组、思考和写作过种中获得新的洞见。
作者申克•阿伦斯是教育哲学讲师,听过卢曼的讲演,也看过卢曼的部分笔记展品。而卢曼在成名前只是一名爱读书爱做笔记的公务员,后来凭借自己发明的卡片笔记写作法高质高产,成为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30年出版58本著作,平均一年2本,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非常的神奇和给力。像卢曼一样写卡片,就能像卢曼一样有这么辉煌的成就吗?它是否适合所有类型的写作者呢?
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强调这种写作方法适合跨领域研究、开放研究和非虚构类写作。当把卢曼写作法向社会分享后,他非常惊喜地发现,医生、律师、作家、剧本写作者甚至商业人员,都在积极学习和开始运用。
这么说,像我们这种普通的写作爱好者,把卢曼写作法好好琢磨一下,说不定也有奇迹出现。
写什么?去哪找素材?怎么把素材用起来?这是写作者最关心的问题。
作者告诉我们,卢曼的写作素材是平时做的笔记。对“写什么”这个问题,卢曼不操心,每天在笔记中漫游、思考和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一个一个的想法会自动涌现,相应的主题和系统思想也随之诞生。
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写法,颠覆了自上而下的写作传统。根据书中的说法,用容易理解的话来讲,“下”是指准备工作, “上”是指开始下笔写作。
传统:自上而下
书中提到这种写作方法。这种写作往往从打开文档或者一页纸开始。有时为了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还会先订一份计划。
确实,一般人都这么开始写,还要找素材、搭结构,可能还得边写边删。有些人盯着空白文档,很长时间都挤不出一个字。有些人写完,常说不知道自己写了啥,改来改去,总是不满意。
作者也提到临时抱佛脚写毕业论文的学生。现实很多这种情况。那些平时没有做笔记积累的学生好不容易选题、开题通过了,就开始下笔写。但真正开始后,才发现论据和论点不充分,还得到图书馆查文献、在网上找资料,甚至还得去找专业人员咨询。
可是,这种近似大海捞针的做法,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匹配且有力的资料。实在没办法时,不得不另外选题,又开始新一轮艰难的资料查找。结果往往是随便上网抄,硬着头皮交,最坏的只能申请延期毕业。
这种写作法,像不像想做个菜吃,才发现菜没买、没洗、没切,调料也还没准备?真的是大工程,似乎没有计划就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卢曼:自下而上
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是自下而上的产出。他的写作生产力,来自他的卡片笔记盒,盒子里装着他随时收集、定期整理、不停思考、建立链接产生的用卡片制成的永久笔记和文献笔记。他的功夫主要在平时。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好像真的就是往储蓄罐里存钱然后缺钱时从里面拿一样。其实不然,如果仅仅是储蓄,那跟素材库没啥区别。作者强调,记笔记不是最关键的工作,思考、阅读、理解和提出想法才是。笔记由此不停地衍生新的想法,知识产生了复利。
他的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随时记录脑子里闪现的想法,形成闪念笔记;阅读时把有用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形成文献笔记。他每天对这两种笔记进行思考,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扔掉。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他会记录下来,形成永久笔记。
而我们记笔记,是在书上划划,写写评论,或者记在本子上。这些笔记往往是分散的,可能用过一次就被随书本丢掉,或者被束之高阁。说白了,笔记,可能就是一次性消费品。而我们的素材库呢,也许只是分个类而已,需要时提取就是。因此,我们的笔记,也只是笔记,没有思考,没有链接。
卢曼的笔记法,追求笔记与笔记之间的内在逻辑。他准备多一个盒子,用来对笔记进行链接,让笔记与笔记之间彼此关联,形成知识网络。
他保持对笔记的思考,因此他的卡片内容一直在变,所有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他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积累,因此想法也会循序渐进的发生变化,逐渐丰富,最后形成想法集群。当想法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确定写作主题了。
写作,对卢曼来讲,真的是一件无心插柳、又信手拈来的事。
书里提到了卢曼写作法的具体操作,也提到了相应的标准工作流程,这里不再赘述。
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可能有人置疑它的神奇,但相信也会有人感兴趣。
要运用新工具吗?要抛弃旧习惯吗?
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作者作为教授人们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的讲师,除了与我们分享卢曼的写作方法,还让我们学到了一些学习背后的成长知识。
比如,关于是否要学习新事物,作者建议我们尽可能多地寻求学习的机会,因为这是最可靠的长期成长策略。想让不喜欢运动但又知道必须要运动的人动起来,作者主张建立积极反馈循环,让他们先有良好的运动体验并寻求反馈。当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发现自己很擅长时,就会主动且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在培养新习惯方面,作者建议不要试图与旧习惯决裂,也不要指望通过意志力逼自己去做,而是要有策略的逐步建立新习惯。
因此,对于这个新工具,当我们想着手学习时,要有成长型思维,及时并多次看自己是否喜欢,也要正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失败。走出舒适圈是需要勇气和时间的。当看到成果,会被鼓励继续做下去,这种改变是心甘情愿和持久的。
写在最后
可以这么说,这本书表面好像是一本工具书,字里行间却充满促进个人成长的智慧。干货满满,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触动和更多的收获。
卢曼用的是笔+纸的魔法,现在很多人不习惯用笔,也可以尝试研究一下类似这种写作法的软件,比如书里提到的“浮墨卡片笔记”。将此书与软件结合起来,有理论联系实践的感觉,是不错的体验。
卢曼笔记写作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弄懂具体的原理和工作程序,还必须认真看书,根据书中的指引操作才能学到精髓。善于学习的人,一般喜欢研究新事物,花点时间读一读抛砖引玉的书,是值得的。
像卢曼一样写卡片,可能没那么快像卢曼一样高产,但喜欢并习惯“自下而上”的写作,假以时日,相信会给我们带来奇迹,让我们成为某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