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阳光很好,风也不那么大,感觉暖暖的,心情也因为天晴的原因打开了许多,于是就想带着孩子在操场上活动一会儿。
孩子喜欢骑自行车,中午操场上也没有人,就让孩子骑着自行车悠闲的在操场上转了圈。看着孩子熟练的动作和自在的神情,我的心也激动了,然后屁颠屁颠的跑到自行车后边,趁孩子一不留神,一屁股坐上去。孩子立刻从车了上跳下来,扭头看着我,不等他开口,我告诉孩子让他骑车带着我,孩子有点迟疑,我鼓励他说:“没事的,我在你后面,不会摔倒的。”孩子开始直接坐在车前座上,我坐在后座上,我用双脚在地上一划,车起动了。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后重前轻,孩子的车把摇晃了好几次,感觉将要摔倒,幸亏我及时用脚轻轻的支撑一下地面,使自行车保持平衡,反复三次,车子开始缓慢的、平稳地行驶,车子前进了二十米左右停下来了。孩子说不想骑了,中午的活动也到此结束。
想起孩子学会骑自行车的过程,却是经历了一番坎坷。记得三岁多的时候,为孩子让孩子学骑自行车,给孩子买了一个儿童车,后轮旁边各有两个支撑轮子,无论自行车偏向左边还是偏向右边,都有一个辅助的轮子形成三角形,这样孩子就不会摔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儿童自行车,孩子练习起来还是有困难的。因为他刚骑自行车的时候,并不是向前蹬,而是不停地向后倒着蹬,虽然感觉轻松,但是车子不会往前走。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有教会孩子往前蹬自行车。后来看到一个教练在教其他孩子学骑自行车,先用砖头把后两个辅助的后轮支起来,然后让孩子坐上去,这样,原地不动,车轮只转圈,但车子不会走,也不用费多大的力气,为的是让孩子有了向前蹬的意识。就这样通过大量练习,孩子慢慢学会了向前蹬自行车。
到孩子6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很熟练的骑儿童自行车了,是那种带着辅助轮的,可以防摔倒的儿童车。再后来,孩子妈妈看到平衡车开始流行,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后边左右辅助的轮全部去掉,把座椅调低一点,让孩子的脚随时都能接触到地面,这样他会有安全感,即便是快要摔倒的时候,孩子的脚也能支撑地面,不至于一下子摔的很严重。然后儿童车就变成了有脚蹬的儿童平衡车。刚开始,孩子习惯于用脚在地上滑着走,不习惯用脚蹬。再后来,慢慢练习多了,孩子开始能够蹬脚踏骑自行车了,他的兴趣也高涨,胆子也开始越来越大。他骑自行车特别喜欢颠簸的路段,越是颠簸不平,就越喜欢向上骑,而且特别喜欢从上往下冲,大人看着揪心,他却玩的不亦乐乎。
有一次,没有看好孩子,他骑着自行车,顺着山坡往下冲,那一段坡又陡又长又拐弯,当发现孩子骑着自行车不见了时,而且大门开着的时候,心情紧张极了。赶紧去找他,在陡坡的半山腰见到他扶着车子,正准备往回走,走到他跟前,才发现车把旋转了将近180度,衣服也有摩擦痕迹,门牙也松动了,而且摔倒的地方有刹车的痕迹,不远处有一辆汽车低速的行驶过去,我猜测是为了躲车摔倒,当时都能感觉到自己紧张的心跳,差一点酿成意外。
因为门牙去看了好几次牙医,医生说让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能长好了就没有问题,如果一直这样松动,会是个大麻烦。这让孩子妈妈一直耿耿于怀。从此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孩子很少碰自行车。
2020年春节放假,有一次带着孩子在户外玩,走的累了,就扫了一辆共享单车,让孩子坐在车前座上,我扶着车把推着他走。后来觉得不舒服,我就转到车子后边扶着,孩子自己扶着车把,因为有之前摔倒的经历,而且单车相对孩子来说也比较大,就死死地扶着。一段距离后,觉得太累,就稍微换了换手,这一换不要紧,发觉孩子在我换手的刹那,居然没有感觉到,还是很平稳地骑着,然后心头一喜,见路边没人,果断放手。孩子也能感觉出来,当他扭头向后看时,我赶紧把双手再扶在车后,消除他的恐惧,然后让他继续双手扶着车把,慢慢用脚蹬着走,扶着骑一段,我感觉平衡还挺好里,又偷偷把手放开,小步奔跑着跟着自行车,他能歪歪扭扭地骑行五、六米远,当感觉要摔倒的时候,我再次扶着车子。反复几次,他已经能骑一、二十米远了。然后我不停的夸他能干。
这之后兴致又来了,整个下午都会拉着我让陪他练习,一直到天黑。晚上吃完饭后,还要再拉着我下楼,一直不停的说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晚上9点多,有时是晚上11点,他还要下楼找上一辆共享单车,我跟在后边奔跑,他在前边骑行,自行车和他显得极不协调。再后来,我跟不上他骑的节奏了,让他慢一点,他好像一有兴致就不听到我的话,自顾自地在路边上下台阶,压石头,看见不平的路面故意往坑里骑,好几次我的嗓子都差点呕上来了,他却是无比兴奋。不是强制,根本停不下来,好像在他那里是没有时间点的。
因为跟不上孩子骑行的节奏,觉得再这样下去容易出危险,就找了一个没有车经过的地方让他练习,慢慢的他学会了拐弯。独立的启动自行车是半年之后的事情,因为孩子来了兴趣,孩子妈妈说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不能放过,于是上心上意地为孩子专门买了一辆自行车,大小和哈罗单车差不多,大人也能骑,座椅可以调整高度。从这儿开始教孩子学起步,因为是斜梁自行车,孩子很容易跨在车梁中间,用右脚把脚蹬勾在最上面,然后猛的一踩,屁股稳稳的坐在车坐上,左脚顺势蹬着左脚蹬,骑着就走了。一开始练习也很艰难,但是经过练习,孩子能慢慢的熟练起步的方法,动作也越来越连贯,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这个动作练了多长时间,我却不记得了。
现在,孩子已经能够熟悉的掌握骑自行车的要领,但还需担心的是刹车。仪式他也是会的,看到下坡会捏闸,有刹车意识,但力道的控制还不是准确,可能和手部骨肉的控制和力量有关。现在他骑自行车的环境都是相对安全的,还没有能够完全放开。去公路上试很让人担心,出于安全和年龄考虑,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熟悉,特别是在交通状况复杂现在。不管怎么说,经过了一个阶段又一阶段的努力,孩子现在能够自在地骑自行车带着我玩了,尽管从学到会用的时间长,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有的人来说,一项技能很容易掌握,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一项技能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勉强的掌握,甚至有的人一辈子也掌握不了。我们不需要彼此比较长短,大树有它的伟岸,小草有它的坚韧。小草永远也成不了大树,甚至一辈子都要活在大树的阴影里。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大树下边有小草,方能聚集更多的欢笑。大树可以仰望更广阔的蓝天,小草却可以得到更多的浪漫。
人活着,立志做大树也好,做小草也罢,被人欣赏仰望也好,被人奚落践踏也罢,最终命运都要归于虚无。谁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趁着还有时间留存的时候,到找各自的乐趣,就是美妙一生。
喜欢阳光,尽享照耀;喜欢微风,任凭吹过,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