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08.金兵营帐内,张安国与金人正在狂呼滥饮。
“哈哈哈,将军,这下儿您放心了吧,耿京那窝囊废被我砍下首级,做‘平顶侯’去了!”
“只是让辛弃疾等人逃脱了,他们手中有宋国皇帝的委札和官印,不把他们生擒真是可惜了。”说话者是金国南征将军完颜莫,此人正是收买张安国、杀害耿京的幕后主使。
“不过此番张将军也是立下了首功一件,待我回幽州面见狼主,定给你邀功封侯。”
“好,将军大恩大德,末将没齿难忘,跟着将军,比耿京真是胜强万倍啊。”
二个人狂笑不止,手下军卒更是胡作非为起来,一时间金营如同闹市一般。
只有一部分义军将士垂头不语,其中为首的王友直,手里紧紧攥着佩刀刀柄,双眼如同将要迸出火花。张安国与完颜莫依旧对饮连杯,并未以此为意。
夜深人静之时,金兵营帐如同死一般寂静,几名巡逻打更的军士昏昏欲睡。
09.夜幕笼罩下,几声沉闷脚步声响起,随即又归于寂静。
“老哥,听见了吗?”
“听见了什么?”
“好像有马蹄声。”
“哈哈,没喝酒怎么说起醉话了,哪来的马蹄?”
噗、噗两声的,两个金兵的头颅滚落在地,来者真是辛弃疾与余下的义军将士们。
辛弃疾手里,握着那柄明晃晃的长剑,严峻道:“朱天阳听令,你领二十人设法寻找王友直,好言相劝,希望他弃暗投明,里应外合,往事既往不咎。”
“末将遵令。”朱天阳低声回应。
“余下三十人,随我一起上马冲入金营,擒拿叛将张安国,不得有误!”
“是!”
一声令下,众人各执刀枪,飞身上马,直冲金将帅帐。
“不好,有人袭营!”一名巡查的金兵见势头不对,连忙大吼起来。
一霎那,其他巡岗的金国军卒吹起牛角号报警。
张安国与完颜莫一同惊醒,张安国伸手抄起大斧,完颜莫则拎起一柄防身弯刀,冲出营帐,准备应对。
“金兵听真,我大宋七万北伐军开来,尔等速速归降,否则格杀勿论!”辛弃疾一声大吼,所有金兵不禁一惊,停下来观看。
10.“杀!”三十人虽少,却是如同虎入狼群一般,没有提防的金兵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纷纷作鸟兽散。
说时迟,那时快,正在金兵一愣的刹那,辛弃疾已然闯到帅营前,手起剑落,斩杀了看守士兵。
擒贼先擒王,此次闯营,辛弃疾抱着和敌将同归于尽的念头,由此势头极猛。
“南蛮,本将军今日便取你人头,献给狼主请功受赏。”完颜莫披挂整齐,端坐在马上。
辛弃疾并不答话,挺剑猛刺过来,完颜莫见势不妙,侧身避开,催马横刀,应战辛弃疾。
辛弃疾剑术精通,临敌却少,完颜莫久经战阵,刀法自是不弱,一个猛虎横江,弯刀横劈来,辛弃疾连忙一个金刚铁板桥,躺卧在马鞍上,刀刃擦在护心镜上,终于走空。辛弃疾跃起身来,一式风搅雪,剑尖乱点完颜莫的面部,完颜莫挥刀格挡,二人刀来剑去,剑来刀往,不分上下。正是:上山虎遇下山虎,云中龙逢雾中龙。
辛弃疾心想必要速战速决,否则三十几人定将覆灭于金人之手。瞧着完颜莫一刀劈来,辛弃疾拼力一记横担铁门栓架住大刀,又一个白蛇吐信,直刺敌将胸口。
完颜莫一愣,没想到对手竟使出舍命相博的招式,直冲之下,大刀劈落,定会折臂受伤。
打仗讲究当场不让步,举手不留情。完颜莫惊骇之际,长剑业已经到了眼前,完颜莫惊慌失措,连忙催马避开,哪里知道辛弃疾横剑一撩,正中完颜莫腰间。
金将连声暴叫,辛弃疾又顺势刺出封喉一剑,可怜完颜莫,尚未叫出声,就奔赴黄泉、拜见秦广王去了。
杀死敌酋,三十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时间,金兵各执刀杖,骑马蜂拥而至,三十人如海上孤舟,一个浪涛便冲散没入人群。
“辛弃疾,黄口小儿,拿命来!”一人挥动大斧,拍马而来。
辛弃疾定睛一看,正是叛将张安国。
此时他斩杀金将金兵,饶是金刚转世,罗汉临凡,也早已疲乏至极,莫说是张安国,即使平常军卒也难以招架。
辛弃疾只好横剑护身,连连闪避劈来的大斧。
“张将军莫急,末将助你一臂之力!”喊话之人正是王友直,此人正在张弓搭箭,张安国见人前来助拳,忍不住哈哈大笑
“天要亡我!”辛弃疾不禁掩面而泣。
嗤的一声,一支雕翎箭如流星赶月一般飞过,辛弃疾只得闭眼等死。
“啊!”一声惨叫,辛弃疾心下一动,再睁眼观看,只见得张安国已经落马,自己毫发无损。
“王将军!”辛弃疾连忙抱拳施礼。
“辛将军不必客气!”王友直爽朗一笑,随之而来的朱天阳也现身出来。
“所有义军将士听真,立即弃暗投明,杀金兵,擒逆匪,往事既往不咎!”辛弃疾振臂一呼,响应者云集而来,金兵金将茫茫如丧家之犬,慌慌似漏网之鱼,皆被众人拿下。
——(全文完)——
尾声:临安城下,辛弃疾手提长剑,代高宗传令:“叛将张安国,杀害山东义军首领节度使耿京大人,罪在不赦,按大宋律,现判处斩立决!另有诸位义军将士,抗击金兵,建下不世之功,现编入大宋官兵制下,待到他日北伐之时,再行建功立业之事!”
作者有话说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其词风豪放沈郁,在我国可称妇孺皆知,号称“词中之龙”。但其青年时期之抗金的英雄事迹却知者寥寥,笔者有意将其呈现给读者,小说内容情节需要,其中略有无伤大雅的演义成分,另因文笔所限,言辞拙劣,且望诸位海涵。
辛弃疾自归宋以来,并未被宋廷重用,其北伐的奏疏,也未被重视,可称并不顺心如意,直到六十八岁高龄时,生命垂危的他依然高喊着杀贼二字,终于故去。
在我看来辛弃疾的词并非豪放,而是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鸣与怒吼,倘若当年宋王能随他北伐之愿,恐怕其早已是宗泽、岳武穆与韩世忠等人齐名的民族英雄,可惜南宋朝廷无能,自毁长城,少了一名擎天架海的忠臣良将,历史上也少了一位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
往事由如尘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之中。
这正是: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018年05月31日写于锦州市渤海大学滨海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