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这本书目前我只看了七十多页,结合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所经历的过来的阶段中有很多共鸣处。值得推荐大家看一看。对准宝妈和已是宝妈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这本书主要是讲儿童在学龄前的一个心里行为。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不是怎样控制孩子的行为,而是知道怎样理解孩子的行为。与孩子达成合作。让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就像这本书的前言标题一样,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也是最爱孩子的人。孩子的细微变化,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孩子的各种哭声,都代表他的一种心里活动外在的表现,其实有的时候孩子正常的哭声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的哭声对症下药。例如孩子饿了,孩子要换尿布了,孩子想让你抱抱她,孩子累了,想睡觉,太热了,或者太冷了,突发状况,孩子睡得不舒服,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一些表现,孩子病理性啼哭,孩子夜间惊哭,孩子阵发性剧哭,突发尖叫啼哭,啼哭抓耳挠腮,突然持续剧烈哭闹,啼哭嘴里淌着口水,哭的时候咳嗽,哭的声音很小,排便时啼哭,哭的时候嗓子像小鸭子一样,突然之间傍晚惊声尖叫的哭,白天不睡,夜晚睡是什么现象?一般这些情况都是孩子的一些生理性啼哭,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学习到怎样应对这些方法?特别是新生妈妈,可以通过读这本,对于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不会让自己措手不及。孩子成长到6至8个月的时候,就会有认生的表现,对于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并谨慎处理,怎样帮助他温柔地度过这个认生期呢?这些现象正常吗?孩子在学习走路跌倒后,会有走路恐慌时期,当孩子摔倒时,父母应该怎样注意呢?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宝宝也会通过面部表情向大人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的年龄很小,但是他们的需求很多,由于他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所以只能通过表情来表现,怎样解读孩子们的这些心理行为?这本书里对于孩子常见的共性问题讲解的特别仔细。
我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们会怕孩子的指甲长,自己抓伤自己的脸或者其他部位,就会在商店购买专用的婴幼儿手套将他的手套起来,这样以为就能很好的避免自己受伤,其实不然,看完这本书才知道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人类的手是如此的细致与复杂,不能使心智显现出来,也能使整个生命与环境进入新的关系,人类是借助手,而拥有了环境,双手在智慧的引导下,改变了环境,进而使人完成世上的使命,婴幼儿他的小手变化也是她的一种心理活动反应,如果她想伸手去抓一抓,挠一挠,动一动的话,是宝宝在不断的探索,并可以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使她的大脑能够很好的发展,所以作为大人,千万不能阻止他,而应该鼓励她去尝试,去探索。
孩子和大人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去爱她,让她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