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成长,永远都少不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宝宝们永远都是依赖爸爸妈妈的,有爸爸妈妈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只有一个完整整的家才能够给宝宝带来的一个完整的童年。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感人短文:做为男孩的父母,你们的路还很长",希望对您了解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近段时间,无论是在QQ群里与家长交流中,还是在与家长面对面的互动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男孩的家长咨询的问题比较多,比如: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字写的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看电视,爱上网玩游戏等等。老师和家长都采取了各种严厉的措施,但都是收效甚微。有的家长说孩子的这些行为怎么就在我们的严格教育下反而更严重了呢?有一个家长给对我讲:她的儿子上课违反纪律,老师就叫家长,回到家爸爸就骂他或者打他。这个孩子不但没有改正错误的行为,在课堂上更是大声说话,戳戳这个同学,动动那个同学,搞的他周边的同学都受影响。老师就再叫家长,儿子就再次挨打。有一次,爸爸又要打他的时候,儿子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他爸爸。这个孩子只有8岁。
我看到一篇帖子,是这样说的“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团支书是女孩子,学委是女孩子,语文与英语科代表是女孩子,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懂事体贴的是女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课后认真作业的是女孩子,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计算准确无误的是女孩子,单词默写全对的是女孩子,英语发音清晰的是女孩子,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阅读理解透彻的是女孩子,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
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子,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是男孩子,老师出错大声质疑不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是男孩子,单词默写全错的是男孩子,口语训练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做阅读不看文章提笔就做的是男孩子,计算频频出错的是男孩子,拿着相互喜欢的游戏与球队较劲的是男孩子。” 充分表现了目前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中的少年仔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以男孩为主的,男孩是否强大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女孩子的切身利益呀,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到了婚嫁的年龄都在感叹“我心目中的男子汉到哪里去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男孩究竟怎么了?因为我也是一个男孩的家长,老师也经常反映儿子在上课的时候喜欢做小动作,说他的手,一会摸摸书,一会摸摸笔。屁股上像长了牙齿,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我也采取过一些纠正的措施,但没有什么作用。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就学习研究这个问题,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呀!原来这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一、科学研究证明:男孩女孩是不一样的。
近30年来,一门全新的科学------性别科学正在崭露头角,对性别如何影响男孩女孩的问题,包括美国、 英国、 加拿大、德国等35个发达国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大脑之间差别至少有100多处。我总结了和我们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有关的以下几项:
(一)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流量多,小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就爱动。)这些因素是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从肢体运动中学习。
(二)男孩的胼胝(pian zhi)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纤(xian)维素束)与女孩的体积不同,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比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是大吼一声:“你听到没有?你没有长耳朵呀?”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他一脚或一巴掌。儿子经常被吓的一机灵。现在我已经把儿子训练成:我一叫他,他赶快回答:“妈妈我知道了,”但是一个很惨痛的代价是:我打扰了儿子,破坏了他注意力的形成。
(三)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所以用听课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
(四)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男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内容。这就是背课文对男孩是件困难的事一个原因。(我儿子有背的作业时,要背好长时间,很困难啊。给他想了很多办法,效果也不是太好。后来,我就让他在动中背诵,他走着背,躺倒地上打着滚儿背,反正你愿意怎么动就怎么动,完全不必要老老实实地坐着背,效果就好了许多)。但是,因为男孩的海马更偏爱序列,在记忆大量序列和层次分类(如:要点、子要点、子子要点等)的信息时就非常成功!如,我就发现我儿子写作文,经常是:一什么什么,二是什么什么,三怎么样怎么样……跟写总结似的。我想这就是男孩的特点。
(五)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活跃也没有女孩发育的早,所以,男孩容易作出冲动的决定。这种冲动,会使男孩在进行户外独立学习时效果更好。而我们是让很多孩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男孩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女孩还拥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这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男孩则具有更多的睾丸激素(一种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激素)与后叶加压素(与地盘性和等级制度相关)。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男孩在静坐或谈话时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脑中学习那个键,常常通过行为反应、等级竞争和攻击性培养起来的。)
(七)在完成任务的休息时间,男孩的大脑会进入一种“睡眠状态”,使自己恢复、补充能量后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这种对男性大脑的活动至关重要的睡眠状态很可能在教室里酿成大祸。大部分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停止做笔记或睡觉,或者以摆弄铅笔(做小动作)或坐立不安等方式进行自我刺激的学生都是男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看来我们都错怪了我们的男孩,总以为他们是故意违纪的。
(八)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这种结构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此时深度学习在发挥作用。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大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过度刺激的主要反应是挫折感,因此,男孩在课堂上容易发生更多的违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学校的教育有深度学习的时间吗?有深度学习的方法吗?
(九)男孩主要的荷尔蒙是睾(-)丸激素,它在中学和高中期间达到很高的水平。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通过大脑接受5—7次该种激素的刺激。睾丸激素可以提高男孩空间—运动知觉的发育和右侧大脑中心的应用。男孩拥有的睾丸激素比女孩高20倍。所以毫无疑问,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大脑和女孩是不同的。此时女孩的荷尔蒙雌性激素和后叶催产素正不断提高左额叶的语言发展,而男孩荷尔蒙正推动男性大脑的攻击性行为、空间—机械和肌肉运动知觉的身体体验。(我的邻居家的儿子,到上高中的时候,突然特别喜欢打篮球。家长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上高中了,要考大学,每一分钟都要用在学习上。结果和儿子爆发了激烈的斗争。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家长和儿子吵架的声音。)家长不了解,在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多进行体育锻炼,让男孩有机会发泄掉由于荷尔蒙激素给他带来的烦躁。哈佛医学院教授约翰.J.莱特伊说:“体育锻炼本身不能使你更聪明,但它能是使你的大脑处于最有利于学习的状态。”
(十)女孩在阅读和写作上平均比男孩超前1---1.5年,而这一距离从童年早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很多男孩的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缺的。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但对男孩而言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
(十一)从人类历史的遗传来看,由于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因而他们需要培养出一种更具空间—运动知觉能力的大脑,他们需要良好的视觉,但又不需要像负责生儿育女的女性那样具有特别精细敏感的感知能力。男孩的大脑是及其兴奋的。与女孩大脑相比,血液更多地流过脑干。因此更适合身体运动,但不适合语言的导入与输出。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男性通过狩猎等空间---机械运动原理、经济和贸易上的数字往来、发明与创造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机的自我发展。男孩的大脑是一个美丽的连接迷宫,正等待着连接数字、距离、大小、方位和方向。男孩的思维充满好奇,富于创造力。(想一想,这么好的大脑,教育来教育去,我们中国的男孩怎么就落个没有创造力的名声呢?) 也正是由于男孩的大脑趋向于空间---机械游戏和学习,和女孩的大脑相比,它总是要“占有更多的空间”。当男孩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时,男孩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感到困惑和焦虑,随之便会出现许多违纪问题。(包括男孩需要的桌子都要比女孩更大的桌子空间。男孩的大脑时常喜欢把东西铺开,这是男孩大脑常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就是为什么男孩为什么学习的时候把书啊本子啊搞一桌子的原因)。男孩喜欢把东西展开或拆开,然后再重新组合或重建。这也是男孩为什么喜欢搞破坏的原因。
有的家长问“为什么我家儿子不喜欢老师或家长给他推荐的书,喜欢看那些漫画,科学呀有关的书呢?”这是男孩的荷尔蒙、神经性、心理特点和他们空间----机械的大脑所决定的,他们只喜欢他们感兴趣的书,大多数男孩喜欢读:
1.充满空间----运动知觉活动的书:如:恐怖电影、科幻小说、体育传记,还有那种令人兴奋、神秘、充满阴谋和在正义与邪恶之间最终决一死战的内容的书。
2.技术或机械类的书,如科技类的书。
3.图解或视觉类的书,如漫画书。
只有当男孩进入大学时,他们的大脑发育趋于完成,这种现象才会消失。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子喜欢读书,就不要把你开的书单强加给你的儿子。
总之,男孩们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为男子汉,成为律师、医生、运动员、飞行员、公司经理人等等,推动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得出结论:不是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男孩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不适合目前的传统教育。研究人员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应当改变现行的教育体系?”他们可以这样问,我们这样问似乎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继续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改变我们的家庭教育?”
二、目前男孩在学校的现状
我们通常说的性别歧视是指女性在职场和社会所受到的歧视。但在进入大学前,是男孩在受到性别歧视。虽然现在进行了新课改,一再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但学校仍然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继续着应试教育之实,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利于女孩优势的发挥,而男孩的优势相对容易被压抑。学校的教育重记忆,轻分析,重灌输,轻方法,纸上谈兵多,动手操作少。所以尽管男孩到初中阶段,逻辑思维、空间想像、动手动脑能力都明显优于女孩,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男孩不仅“缺少用武之地”,还被认为“问题多的学生”,受到的批评多,打击多。(有的老师还打学生,挨打的大部分是男孩)。
男孩的特性在学校得不到发展,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困惑。爱因斯坦说:“对我而言,最糟糕的事是学校主要通过恐吓、强制和虚假的权威来维持运作。这些做法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以及他们的自信。”“来自无知和自私老师的羞辱和思想压力对年轻的心灵造成极大伤害。这些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其恶劣影响甚至将伴随受害者终身”。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我们的教育,就是给所有的学生穿上一样的鞋,然后让他们走不同的路。” 他的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教育的特点,就是试图将孩子统一培养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教育可能对女孩不会带来困惑,但对男孩会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海科学育儿基地曾对前来咨询的4000多名小学生进行统计,其中男孩有问题的竟然占到70%以上。(我儿子的班级,有二十八、九个男孩,平时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学习好的男孩就2、3个,其他的男孩是很少得到表扬的。)然而,这些“问题”真的是问题吗?他们真的应该当做问题来处理吗?对此,孙云晓说:“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后面听8个小时的课。”从生物学角度看,男孩每天大约需要4次课外活动,而在我们的教育中,男孩能一天有一次就算不错了。前几天,有一个家长给我说,她儿子下课10分钟,都舍不得上厕所,儿子说上厕所回来就不能玩了。
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没有得到承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技能、运动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的“安分守纪”了,但他们的特殊天赋也终于被钝化或扼杀了。很多男孩由于淘气、违纪和学习原因被勒令“请家长”,而家长呢,回家后就气急败坏地把儿子“修理”一顿,谁都没有意识到男孩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原因,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正在伤害着我们的男孩。我想问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三、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
(一)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我们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长沙有个叫张微伟的男孩,他的成长经历就很能说明这些。
张微伟刚上小学的时候,很喜欢看漫画书,爸爸就鼓励他给小朋友讲漫画故事,讲着讲着,张微伟就搞出了一部《校园水浒传》的漫画书。有段时间,微伟喜欢看卡通片,妈妈不愿意,说这太影响学习,要对他采取强制措施。爸爸就陪着儿子看了一集卡通片,对妈妈说:“这些卡通片都是益智的,是儿子自己买的,我们不能制止他,因为他学会了自己选择,而且选择的还很对,这一点难能可贵。”上二年级的时候,张微伟特别想要一台电脑,妈妈担心儿子玩游戏影响学习,坚决不答应。爸爸说:“儿子虽小,但电脑知识是要掌握的,再说他想用就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要阻止他。”执意给儿子买了电脑。为此妈妈和爸爸大吵一架。用上电脑后,张微伟居然发明了7款风靡校园的纸上游戏,成为学校知名的“儿童游戏专家。”看到这些,爸爸对妈妈说:“知道我为什么要给儿子充分的自由吗?因为在自由的天地里,更有利用培养儿子的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他才有创造力。”
高中一年级时,张微伟发疯似的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如:主持人培训,戏剧社的排练,做学校广播站的主持人,做校刊的美术编辑等等。结果期末考试倒数第三。张微伟哭了,他对爸爸说:“爸爸,你骂我吧,我没有好好学习,把学习搞的一塌糊涂,得不偿失”。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说:“傻孩子,这不叫得不偿失,这叫顾此失彼。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习虽然没有搞上去,但你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既然你现在应该提高学习成绩,那么就在这方面努力吧,反正时间来得及,老爸相信你。”张微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每天玩命地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张微伟对爸爸说:“原来我考试一塌糊涂时,我还担心你会狠狠地骂我一顿呢,没有想到你对我这么宽容,你的宽容让我重建了自信,我需要你的宽容!”
后来,张微伟给自己定下目标:向清华、北大冲刺。爸爸不但不给他压力,还再三宽慰他:“考什么大学都无所谓,你不要太计较。即使考不上,在我眼里你也是最优秀的。今后,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会给你极端的自由。”张微伟暗暗下定决心:“冲着爸爸的良苦用心,我一定要考上好大学。”
2006年9月的一天,张微伟在校长的办公桌上看到美国哈佛大学的介绍,深深地被吸引了。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爸爸打了电话:“爸爸,我要上美国的大学,美国的大学太诱人了,您支持我的决定吗?”爸爸吓了一跳,这孩子的标准怎么又提高了?这个爸爸可不是个有钱的爸爸,他也是个普通人,但他没有多想,就对儿子说:“儿子,爸爸早就说过,你的决定只要是对的,爸爸就永远支持你,你就放心地去考吧,爸爸是你的坚强后盾。”
2007年4月,张微伟考过了托福,考过了美国的高考,而且成绩都远远超过录取分数线。美国的大学不是高分就能录取你的,别忘了,张微伟曾经有过的那些小作品,小发明,还有高中时的那些社会活动,特别是2007年,他先后参加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和“2007年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活动,主办方给他高度的评价:“你具备的外交家素质,远远超出了主席团的想象,我们希望将来在真正的联合国会议上能看到你的名字。”这些都给他加了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他选择了奖学金最高的耶鲁大学。
2007年11月,张微伟到北京面试,又以出色的表现,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2008年2月,他收到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时给他提供了20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
从这个案例中您有什么启示呢?如果你想把你的儿子培养成参天大树,你就要给他成长的空间,否则,你只能制作出一棵扭曲的小“盆景”。
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在《怎样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中说:“什么样的家庭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呢?最理想状态就是家长本身不墨守成规,家庭内部就有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如果家长本身没有创新精神,也应该凡事想的开,心胸宽广,不过分管束孩子。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束孩子,那就从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未来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很可能就出自这样的家庭。”
(二)成就欲是促进男孩的充分发展潜能的主要动力
消极的评价对男孩的伤害很大,它可以毁掉男孩的自信、乐观,会变的懦弱和自卑。一个对自己丧失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有所成就呢?所以对男孩进行适时的肯定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越努力,这种表扬和肯定会使男孩确认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当成就欲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男孩的潜力就逐步地被挖掘出来。所以说,表扬和肯定对于男孩就是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机会。男孩通过父母的眼光看待自己,父母的爱、理解、鼓励是男孩的强心针,特别在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他们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
这需要我们家长处理好两个问题:
1.当孩子在学校受到批评怎么办?
这里讲两个案例,看看智慧的家长怎么做的。
有个男孩因为考试不好挨老师罚了,一直站到中午近1点才让回家。一进门,妈妈特别着急地问:“怎么这么晚才回家?”他如实向妈妈说明原因。心里想:“大人都是和老师一条心的,今天,妈妈肯定要对我发火了。”但他听到的是:“你们老师也不能不让孩子吃饭呀!儿子快吃饭吧,要不耽误下午上课了。”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儿子忍不住地流泪了,妈妈拿出纸巾给儿子擦着眼泪说:“没有什么大事,别哭了,吃饭吧。”后来,儿子在作文里写道:“我哭是因为我看到妈妈心疼我的样子,我不愿意让妈妈为我伤心和担心,我应当让妈妈高兴。”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温暖的地方。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最好的做法是体贴和安慰,很多时候不一定非要分出个是非对错来。
有一个高考状元的男孩讲述了他爸爸的做法:刚上小学时,我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问题男孩”,妈妈和外婆都被老师叫去训怕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学校了,于是就改成爸爸频繁地被老师“请”了。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叫爸爸去,把一堆字条摊在桌子上说:“看看你儿子写的,都是骂同学的。”老爸拿起字条一看,上面是些“某某是小乌龟”、“我是某某某的爸爸”。等幼稚可笑的话。爸爸禁不住笑了:“骂人也没有水平,满纸的错别字。”老师满脸惊愕,生气地说:“我没有见过你这样的家长,这么放纵孩子,会毁掉孩子的。”爸爸连忙说:“老师说的对,回家后我一定好好批评教育他。”
回家后,我提心吊胆地等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没有想到爸爸根本没有提这件事。我有点沉不住气了:“爸,老师是不是找过你了?”爸爸正在看电视,只是“啊”了一声。“我还以为你会骂我打我呢。”爸爸问:“你是不是觉得好玩才这么做?”我赶紧点头。老爸接下来说的话让我吃惊的一辈子难忘。他说:“你这纸条上的错别字太多了,这很丢人,你这些骂人的话也太没有水平了”他从兜里掏出纸条,逐字逐句地纠正我的错别字,哪些句子不通顺,哪些用词不当。爸爸说:“其实骂人不一定用脏话,可以写的艺术些,如你懒得像只兔子,你胖的像只企鹅。”
那两年,爸爸每次从学校挨训回来,都没有再接再厉地批评和训斥我。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样做是为了不想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而破罐破摔。老爸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后来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爸爸,在孩子没有对自己形成特别的客观认识之前,他避免了过多的负面评价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可是,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呢?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后,说的话大部分都是“你怎么这么笨?”;“这都是你不听话的后果,活该!”;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你真给我丢脸”;“我怎么有你这么个儿子”;“我再也不想见你到了”;“要你这个笨蛋有什么用”;“再考这么点分,你就别回家了!”等等恶毒的语言,像剑一样刺伤儿子心。有的家长对孩子甚至拳打脚踢。这样的做法大大地加剧了男孩失败的情感体验,沉重地打击了男孩的成就欲。慢慢地,一个问题男孩就诞生了。当你想挽救一个意志濒临崩溃的男人的时候要比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男孩困难的多的多。
2.要正确对待儿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本身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在许多家长的眼里,学习成绩被当做追求的第一目标,张口闭口都是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考试好---奖励,考试不好 ---惩罚,甚至打骂。很多孩子一听到学习就紧张,甚至产生了厌烦、恐惧、逆反心理反应。孩子们没有快乐的童年,不能看动画片,不能上网,不能玩耍,不能游戏。(我家儿子班里有几个同学,最喜欢到我家来玩,因为我家里能看电视,能上网,回家给家长说:我到何佰潼家看书了或做手工了。有时我想:我们的孩子真是过着苦行僧的生活,还比不上人家和尚呢,少林寺的和尚都能看电视,上网)。过去出现厌学情况一般到青春期,在小学高年级或升入中学后,而现在有些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就开始厌学了。这些情况,男孩发生的比例要比女孩多。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儿子很多次地给她说:“妈妈,我最多活到20岁,说不定活不到 20岁,就被学习累死了。”我的儿子也多次给我说他好想快点长大,长大就不用上学了。我问过儿子的几个同学“喜欢上学吗?”没有一个说喜欢的。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啊!
是的,现在应试教育在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要孩子们从分数和名次的压力中摆脱出来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家长要端正观念,采取正确的方法来面对这个问题,孩子的压力就小一点,孩子的成长空间就大一点。
美国著名的学能专家梅尔.列文教授在《破茧而出,发现孩子的先天优势》中说:“一个孩子在小学赢得众多的表彰,绝不能保证他在23岁时事业顺畅。而有时某些让你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备受困惑的特征,到他成年后却可能转化成他的骄傲。语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爱做白日梦,是注意力不足的缺陷,但也许是创造性思维的早期表现,令他将来有望成为作家或音乐制作人。某个孩子理解语言有困难,这迫使他很少用话语思考,而促成他的视觉思维和空间思维,注定他20年后成为设计核工厂的工程师。所以尽管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兴许预示着他未来的事业与众不同。因为成人生活为不同思维提供机会比孩童生活多。”
近年来,有国内以“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有关研究进展说明:90%左右的家长培养孩子是失败的。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弄清孩子的遗传天赋,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大人的心愿去培养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最后花了很多钱,收效却甚微,甚至培养失败。最可怕的是浪费了孩子的本应有的天赋,这不只是学校教育的损失,也更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家长首先要坦然地接受孩子的学习成绩。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那我们就要无条件的爱他,不管考的成绩好还是不好,我们首先要以坦然平和的心态接受他,这样我们就会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教育孩子,会理解孩子考试不好的心情,会实事求是地善待孩子,就会自觉地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然后,我们要独具慧眼发现和发展儿子的特长。梅尔.列文告诉我们说:“父母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宝藏,来引发他隐藏的才能。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成功是能够实践自己的长处,而不是被强迫去做适合别人的事。”人的能力存在类型差异,有的孩子学习不好,但却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人总是有强项和弱项的,于其担心孩子的缺点不如发挥孩子特长,在孩子的特长上下功夫培养,使孩子的强项得到长足的发展,孩子就有望成才!
做男孩的父母的路很长。
<b>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b><h2 style="color:red">在孩子面前,别丢了做为父母的尊严</h2>
在孩子面前,别丢了做为父母的尊严“孩子不高兴了,就会来骂我,有时还会来打我,我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前来咨询的母亲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在这样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出现孩子对父母做出不孝的事,并不少见。想想看,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就是皇帝,有那么多人围着他转。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想使唤谁就有人给他使唤,他不想见到谁,谁就会消失。被成为这样的孩子,是孩子愿意的吗?说到底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做为榜样的尊严。
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母亲,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他们都会尽力去满足。父母都是来自于农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里工作,他们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中长大,能够填补他们内心里的遗憾。正是这份遗憾,他们对于孩子是百依百顺,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只要孩子想得到的,都会给他。物质上的不断满足,他们却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缺乏,以至于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尊重父母,甚至于去骂或打父母发泄情绪上的不满。这样的孩子是可怜的,这样的父母是可悲的,因为父母的尊严缺失而导致孩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偏执的性格。
自从孩子呱呱落地,来到这个陌生而又精彩的世界,他所能看到的,能听到的,能感觉到的都是来自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他们就像父母的反面镜子,只不过这块镜子所反射出来的却往往让父母觉得不可思议,当很多父母面对如此“霸道”的孩子时,他们渐渐地失去了在孩子面前的尊严,他们一味地去讨好孩子,哄孩子,甚至骗孩子,去印证孩子眼中所谓的“好父母”的形象,可这样的“形象”,却让孩子在完全畸形的环境中长大,甚至形成一些更为畸形的性格。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差孩子,造成孩子好与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育的差别。好孩子都是出自善教父母之手,差孩子都是问题父母的产物。做为一个成功的父母,并不是在物质上能给予孩子更多的,而在于能否给孩子当好一面“镜子”,让孩子看到一切善的因,结良的果,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良好的品质而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质。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在孩子面前,重新拾回自己的尊严,让孩子崇拜你们,以你们为榜样,以有这样的好父母而感到自豪,让他们去体会人世间最美好、最可贵的家庭生活。
<h2 style="color:red">父母怎样培养男孩的探索行为?</h2>
建议一:呵护男孩的好奇心,满足他的探索欲
男孩出于好奇心搞破坏,妈妈要郑重对待。男孩因好奇痴迷于某种破坏时,妈妈不要过多干涉,只需给予支持,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就行了。
陈源无意间走进了妈妈的书房,对里面各色的颜料产生了兴趣。妈妈是一名美术老师,书房里常备着颜料、画笔。陈源好奇地用水把颜料化开,然后就兴奋地拿起了画笔。他觉得从书房到客厅的白墙壁不错,就开始得意地在上面画了起来。
晚上,妈妈一走进屋,就被这面“花墙”激怒了,但她忍住了,没批评男孩。第二天,妈妈买了一套儿童绘画用具给他。陈源喜出望外,从此他就在这些用具上挥洒兴趣了。
如果妈妈没有送给陈源一套儿童绘画用具,而是给了他一顿打骂,那就是错误地扼杀了男孩的“破坏能力”。男孩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常反映出他对某些事物更为敏感,这正是发掘男孩天赋的好时机。
建议二:不姑息男孩的故意破坏行为
男孩出于愤怒、撒娇,故意砸、摔物品的行为,属于故意破坏,这不同于探索心理,是男孩恶劣品质的表现。妈妈此时千万别姑息,要让男孩为破坏承担责任。
夏鑫吃晚饭时,发现妈妈没有为他做“糖醋鱼”,脸色马上就变了。他问妈妈:“为什么没有做?”妈妈解释说:“下班太晚了,鱼卖完了。”夏鑫又问:“那你怎么不早说啊,害我空欢喜了。”妈妈说:“不是怕你不高兴吗?”夏鑫嚷道:“你现在说,我更生气。”就“砰”的一声把碗扔到了地上。
这是他第三次砸碗了,妈妈不想再原谅他了。妈妈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低声说:“要不赶快吃饭,要是不吃,你就饿肚子吧。这个碗的钱从你下星期的零花钱里扣。”
从那之后,夏鑫就主动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破坏大王”如果是在恶意破坏,妈妈一定不能纵容他,让他养成骄纵的坏脾气。妈妈在弄清他破坏的原因后,一旦发现他是恶意破坏,就要让他承担后果。男孩可以选择自己把东西修好,或者购买新物品偿还。
建议三:发掘男孩破坏行为后面的天赋
男孩的破坏性后面,隐藏着许多天赋,例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妈妈要善于观察他的破坏,从中发现男孩的天赋,然后通过正确引导,让男孩的特殊才能展现出来。
陈同不喜欢汽车、手枪这类男孩喜欢的玩具,他只喜欢玩积木。有一天,他把妈妈的女式皮箱给报废了:他用小刀把皮箱挖成了一个个小洞,说:“我在给小兔子建一个卧室和客厅。”
妈妈没有批评他,反而给他买了许多介绍建筑的图书。妈妈给他买了复杂的建筑积木,有时间就和他玩搭房子比赛。陈同的积木建筑搭建得别有风格,又快又好。陈同对建筑的兴趣日益浓厚,没事就琢磨,当一名建筑师成了陈同的理想。
不反对男孩探索性的破坏应该是妈妈的教育起点,终点是挖掘男孩破坏背后潜藏的天赋。男孩毕竟还小,他无法察觉出自己破坏行为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妈妈要做男孩特殊才能的发现者,并为男孩提供条件,将他的天赋引导出来,变成他的特长。<h2 style="color:#F7DA61">父母必读:男孩与女孩的养育区别</h2>
女孩篇
·小淑女
你的小女儿可能像传统意义上的女孩子一样,喜欢玩娃娃,喜欢穿粉色的公主裙,成为一个主流的“小淑女”,那么也不要小觑她的这种本能爱好。鼓励她尽情地展现女孩子的小魅力吧!和她—起做游戏,比如和她一起选择漂亮的衣服,给她做头发,让小姑娘因为自己的美貌而欢喜、让她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赞扬她:“宝贝穿上这件衣服可真漂亮啊!”“多漂亮的头发啊!”她会非常喜欢这种关注的目光。
·过家家
跟男孩子相反,女孩子大多喜欢安静温柔的游戏,过家家是她们的最爱。她们喜欢布置一个自己想像中的家,自己当妈妈,安排一个男孩子当爸爸,一个玩具娃娃就是他们的孩子。“小妈妈”模仿自己的妈妈喂孩子吃饭、给孩子换衣服、哄孩子睡觉、给孩子打针……在过家家这个游戏里,女孩子永远是主角,安排好所有的情节,然后乐在其中;而男孩子则是永远的配角,在女孩子的指点下笨手笨脚,时不时还遭到她的埋怨。
·我的玩具
女孩子的玩具柜里最主要的角色就是娃娃,娃娃可以说是女孩子的最爱。大名鼎鼎的芭比娃娃可以说是全世界女宝宝都想拥有的“公主”,还有走粉色路线的Kiity猫,可能是男孩子想都不会想,而女孩子却想疯了的可爱形象。这些形象可能就因为其代表着可爱、美丽,而博得女宝宝的欢心的。
·我的衣服
对于新生儿来说,男女宝宝衣服的样式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颜色上就大不相同了。通常父母会给女宝宝选择嫩粉、嫩黄或乳白色的衣服,衣服上的图案也多为漂亮的小花、扇动着翅膀的蝴蝶、白云朵红太阳等等。等宝宝度过婴儿期,可以走走逛逛的时候,小女孩的衣服更是像春天的花朵般五彩缤纷,粉粉嫩嫩的荷叶袖上衣、翩然若飞的小裙子、镶着蕾丝花边的小背包……女孩子们的世界总是这样多彩。
爸妈应该
·少一点限制
父母们总是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含蓄一些,温柔一点,这样才像个淑女,所以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给自己的女儿设下重重限制,你有没有说过“小女孩就应该干净一点,不要把裤子弄脏了!”或者“爬格子不是女孩子做的,不要去了!”之类的话?
记住,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她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想要打扮成牛仔?可以!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总是不断地告诫她,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那么等她长大了,肯定是个胆小鬼,不敢去尝试任何事情。
·多一些鼓励
男孩子的世界充满动作,喜欢探索新奇,女孩子与其不同的是,她们关注的更多是人,因此相比较来说,女孩子的心思更为细腻。她会很重视父母的看法,同时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要在这方面对她进行鼓励与保护。
·多一些运动
女孩子同样需要健康的身体,看似粗鲁、大强度的游戏对于女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强健体魄的好方法,所以不要过分地保护这些花骨朵。攀爬、跑跳都是提高协调能力的好方法。当然,游戏中安全还是第一位的,如果女飞人想从五层台阶“飞”下去,不要告诉她“不行”,可以对她说:“看起来有点高啊,我们先从两个台阶开始,你是最棒的,一定能行!”让她感觉到你对她的能力是有信心的!
8大绝招培养新好女孩
1、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老公负担起一部分照顾女儿的工作,带着女儿去看他老爸在足球场上的飒爽英姿。爸爸的粗犷和坚强会给女儿一个好的榜样。
2、如果带女儿去游乐场,要注意观察她喜欢哪种玩具。如果是家里没有的,你要考虑买一个,来满足她的新兴趣。
3、如果女儿不喜欢体能游戏,可能是因为胆小,不要强迫她,或者你可以拉着她的手,让她在感觉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尝试。
4、如果女儿喜欢,要抽出时间和她—起玩女孩子的游戏。例如,给她编小辫,如果你放心,也可以让她来给你做造型。
5、鼓励女儿结交不同的玩伴,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多接触不同个性的孩子,对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如果女儿对踢球、玩枪等一些男性化的游戏感兴趣的话,也要鼓励她去做,有个性的女孩子才有魅力嘛!
7、女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要不断地鼓励女儿挖掘自己的自信心,不管她取得多小的成绩,都要表扬她。如果她遇到了难题不要立刻去帮忙,先让她自己去尝试,让她意识到靠自己也能够成功,提升自信心。
8、并不是只有温柔可人的邻家女孩才能称之为女孩子。现代的女孩子也不再需要三从四德、笑不露齿,她可以有个性、倔强、争强好胜,甚至像男孩子—样淘气且坚强。
男孩篇
·淘气包
科学家发现,男性荷尔蒙让男孩动个不停,他们的世界充满动作,喜欢探索新奇,因此往往被爱称为“淘气包”。在爸爸妈妈的眼里,他们是整天烦躁不安、坐立不宁的臭小子们,没有女孩子来得乖巧可爱。
男孩子一般都很“闹腾”,不用担心,先随他去,让他先跑够了,玩够了,释放出体内所有的能量,然后和他一起玩一些安静游戏,比如一起画画、看书,你会发现,疯跑一阵子之后,他更容易进入安静的状态,这个时候一定要避免一切干扰,比如电视,把周围的玩具都先清扫出去,只留你们两个人就够了,这种安静可是来之不易的!
·英雄情结
男孩子更喜欢那些可以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的英雄形象,比如提到警察叔叔,男孩子常常流露出崇拜的表情。所以男孩子们比较喜欢打打杀杀的游戏,他们拿着各种我们看来危险万分的玩具在小小的房间里面跑来跑去,无视于爸爸妈妈的大惊失色,玩得不亦乐乎,而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也成为他们的经典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满足自己的“英雄情结”。
·我的玩具
因为有了天生的“英雄情结”,所以男孩子们对那些造型奇特、能让他们动起来的玩具情有独钟。看过动画片以后,奥特曼成为他们必买的玩具,有哪个男孩子没有几个不同造型的奥特曼?
·我的衣服
相比较而言,男孩子的衣服比女孩子的衣服简单得多,从小到大可选择的颜色以男子汉气十足的蓝色为主。小BABY时就是粉蓝色或者白色,等到渐渐长大后,深深浅浅的蓝仍是主色调,当然绿色、红色、白色等五彩的调子也会常常跳上男孩子的衣服,但蓝色是属于男孩子的,好像成了人们约定俗成的“规矩”,被爸爸妈妈们默默地遵守着。男孩们衣服的图案多集中为小老虎、小狮子等大型动物,或者足球、机器人等物品。别看他们的年纪小,可男孩子们从穿衣打扮上就表现得阳刚气十足。
爸妈知道
1、异性装扮要不得
有些爸爸妈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喜欢把男宝宝穿上女孩的装扮。专家认为,这样做是无益干宝宝的性格及个性的塑造的。“男扮女装”会让男孩子的性格过于阴柔,同时也会让其他的男孩子不愿意接触这样穿着的男孩,从而造成男宝宝长大后变成“娘娘腔”。
2、照顾男孩的自尊心
男孩子更加要面子,有种不服输的劲头,所以较强的本体感和自信心会有助于男孩子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鼓励他,让他自己决定要吃什么,穿什么;表扬他的好行为,不要因为他淘气而批评他。就算他表现得让人不满意,也不能太直接地伤害他,可以对他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现在可能累了,我为你感到骄傲。”而不是大声地斥责他:“你今天真是太差了,太让我失望了!”
3、赋予更多的情感
一般来说,家长对儿子的教育总是比女儿要严厉得多。研究表明,父母给予女婴的关注和呵护远远比男婴要多。孩子慢慢学会走了,女宝宝一摔跤,很快就会被扶起来,安慰一番;而我们总是希望男孩子要坚强一点,从哪摔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被爱护,因此对男孩子要公平一点,不要吝啬你的亲吻和拥抱,他们同样需要的。
8大妙计培养新好男孩
1、让儿子自由地释放出所有的情感。以前男孩子如果表现出胆小、羞涩,都会被嘲笑,现在不要嘲笑他,让他大胆发泄。
2、和儿子探讨事情。这会帮助他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男孩子在这两种能力上,往往会被同龄的女孩子甩在后面。
3、给予儿子亲吻和拥抱。不要觉得这只是女孩子的专利,不要害怕这样会让男孩子变得娘娘腔,你的亲吻和拥抱,无形中会把浓浓的爱传递给他,让他感觉到受重视。
4、如果他喜欢玩那些抱在手里的玩具和娃娃——很好,培养那种安静斯文的气质。如果他不喜欢,不要强迫,随他自己,愿意玩什么就玩什么,不要控制。
5、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情感。看到儿子不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你会有什么表现?是不是很容易就会发火,然后大声地喊他的名字?事实上,你的生气掩盖不了你的恐惧。如果你对他表现出你的真实情感,他反而会学着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不要掩藏,告诉他你看不到他,真的很害怕。
6、明确规则,让他有章可循。在相同的环境中,男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不安全,产生恐惧感。他们急切地想要知道周围环境的潜在规则是什么,自己会不会得到公正的对待。
7、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男孩子却往往表现出一种冷淡,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从小就应该和孩子一起,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爱交朋友的好习惯,让他对学习、社交产生一种期望。
8、教导儿子不要抢东西。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你要先问儿子,什么玩具是他可以和朋友一起玩的,什么玩具是不能让别人碰的,然后把要独享的玩具藏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h2 style="color:black">如何更好的做两个男孩的父母?</h2>
现在由于二胎的开放,家里有两个孩子也很正常,尤其是两个男孩,父母为了孩子各自成家立业以后,两兄弟能不能和睦相处一直担忧着,下面我给各位家长说说我的看法和做法。1.首先要让孩子小时候有个快乐的童年,两个孩子要同等对待,不要让他们各自产生嫉妒心里。
2.趁着孩子对人生不太成熟的心里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互敬互爱、互相团结,懂得谦让别人,长大之后就会有好的品质,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会融洽。
3.告诉他们,做哥哥的要有当哥的样子,要勇于担当,知道照顾和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懂得感恩,要懂得拥护和爱戴自己的哥哥。
4.遇到困难要多和兄弟商量商量,互相学习,谁对就听谁的,这样不仅增加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还会促进兄弟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5.多带两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兄弟俩互相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默契心里。
6.家长的一举一动时刻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在处理自己兄弟朋友之间的事情时,要掌握分寸,如果孩子在身边,不该说的就不要说。
很简单,公平对待,教育好是第一关键,我家三个孩子,我哥,我姐,我,家里很穷,我老爸说没钱也毕业让我们读大学,我老爸干石匠,小时候为了交学费愁的很,我第一次考高中没考上,我说不想上了,他说不上就逼我去烧砖,我一听,烧砖很辛苦,我还是回学校继续复读考上了,后来上了大专,我哥本科,我姐是实在学不进去初中数学一直考0分,没办法才不上了,我跟我哥家里是没钱,但是上完大学我们自己挣,我哥一个月现在1万8工资不多,至少首付付了,老婆娶了,我也不考老爸老妈,我自己也做生意,我跟我哥说爸妈你们别出去打工了,我们已经上完大学可以自立,可是老爸说我还没娶媳妇,坚持出去,我说我自己赚钱自己解决不用你在操心,只要家里人在家健康没什么病,我在外面和我哥就能赚到钱
这问题很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们农民最怕父母一碗水端不平,其实想想,只有父母从小给孩子做榜样让他们从小就不争不抢长大后心正别太自私。不要因为金钱,利益伤了一家人的和气。我老公自已,没人和我们争家产,我们也没有家产。如若他兄弟俩,我认为吃亏的会是我!斗不过自已的良心!将心比心如若懂得感恩的人他不会太为难自已的同胞兄弟,现在要做的是父母别偏心,我有一双儿女,买东西都一样,所有吃的都平分。一块糖也一人一半。现在形成习惯,有好吃的都会留给对方。我不希望以后他们因为利益伤了亲情<h2 style="color:#F7DA61">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四个挑战</h2>
与养育女孩相比,养育男孩带给父母的挑战要大得多。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这样写道:“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
的确,这个天生带有“Y”性染色体的小家伙,自出生以后就会给父母带来无穷的教育困惑:
男孩喜欢冒险,登高、爬树等是他的强项,他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冒险”举动而伤痕累累;
男孩天生是个倔脾气,父母说东他偏往西,父母越说不可以他越是想尝试,父母越是严格控制他越叛逆;
男孩虽然事事粗心,但却有着一颗敏感的心灵,父母的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男孩很难自我控制,对诱惑的免疫力低下,外界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使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
因此,多次领教过男孩这些“伟大特性”的父母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上天让小男孩出生,难道就是为了给父母制造麻烦不成?
其实不然。喜欢“制造麻烦”,往往是男孩体内过多的荷尔蒙睾丸素在起作用。睾丸素在赋予男孩男子汉特性的同时,也会带给男孩不安定的个性——坐不住、好斗、喜欢冒险、与同伴竞争、给老师捣
乱……而这些不安定的个性,也恰恰是男孩更富探索欲、创造欲、领导欲的最直接体现。
这也就是说,只要父母引导得当、教育得当,善于将男孩的个性弊端转变为一种成功的优势,每个男孩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卓尔不群的男子汉!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用在教育男孩方面,也十分适用。如果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给男孩正确的引导,男孩体内过多的睾丸素就会促使这些小“捣蛋鬼”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那么,把男孩培养成了不起的男子汉,做父母的应该注意哪些日常细节呢?
本书从分析男孩的性别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针对男孩生活、学习、理财、个性培养、能力培养以及危险禁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男孩的家长总结了100个教育细节。每个细节中,都分析了男孩某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给家长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概括来说,本书给家有男孩的父母们提出了这样一个教育男孩的四原则:
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原则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
很显然,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
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男孩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
原则三:别让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们所说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很多父母特别宠爱男孩,所以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
很多父母很有钱,所以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
很多父母很有能力,所以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
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
父母的过度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想用“奢侈消费”的方式去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从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学习;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原则四:男孩的成功个性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
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
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
……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
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
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
在此,希望每位阅读此书的家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儿子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为荣!
<h2 style="color:#333333">育儿,我们走错的路</h2>
不知何时,兴起了一股“国际风”,只要提起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就下意识的认为是糟粕,而只要是国际化的东西,就一定是先进的理念,一定科学。殊不知,矫枉过正也是另一种迷信。育儿路上,你是不是也这样迷信过?
到底要不要夸孩子?
美国提倡鼓励式教育。他们的一项心理学调查曾提出:在孩子成长期,父母给予的肯定要达到5000次以上,才可能使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把5000次夸奖进行分解,把60%的夸奖集中在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生头5年里,意味着每天要对学龄前儿童夸奖3次。在鼓励式教育的影响下,美国孩子一向都是看起来自信满满。
相比之下,我们的民族性格偏于内敛,涉及到育儿,也多采取谦逊的方式进行。对于小孩子过于强调道德层面的谦逊,很容易压抑孩子的自我发展。尤其在这样一个日益国际化、竞争化的时代,过于打压孩子的自我,同时也就意味着限制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于是,有些育儿觉悟的年轻父母,乍一接触国外的鼓励式教育,就开始大力追捧。
孩子做得好,他们也简单一句“你真棒”;孩子做得不好,为了鼓励孩子,又是一句泛泛的“你真的很棒”。
但是若干年后,美国教育界发现,这样“鼓励”出来的孩子,并非脚踏实地地自信,反倒自信得有些盲目,并且不堪一击。
最后,美国教育界的学者们才纷纷发声:鼓励孩子也是有技巧的。
比如,鼓励不可不切实际。孩子没有某方面的天赋,不要夸大其词地吹捧,而应客观告诉孩子具体好在哪里,哪一个行为做得棒。最好是尽力为孩子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帮他们体验成就感,然后再具体地夸孩子,并把他的付出与他的成就绑定在一起。
到底要不要分床睡?
欧美国家提倡父母从小和孩子分床睡,认为这样可以保证孩子安全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在我国,孩子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都是和父母亲同睡。
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0-3岁)和父母同睡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得更好,而安全感的建立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这点上看,我国传统的育儿方法倒是更胜一筹了。
国外的育儿方式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毕竟社会环境差别很大,如果只是不加分辨全盘引进,还可能引起水土不服。
选洋早教还是土著早教?
随着父母对育儿的重视,早期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词。为孩子选择一家早教机构,也是很多父母自然而然的一项选择。于是,在选择国外洋品牌,还是本土品牌之间,很多父母也产生了困惑。
其实早教机构在整个早期教育过程中,就是扮演了一个辅助、引导的角色。不要妄图把孩子扔给早教机构就万事大吉。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并且能够为孩子营造出一个有同伴的社会化氛围,完全可以不上早教。
而父母如果要选择早教机构,没必要一定要选择洋早教,只要坚持下面这3个原则就好了:第一,距离要近;第二,育儿理念要科学;第三,早教课程要能够将父母纳入其中。<h2 style="color:red">父母对男孩的第一项金钱教育</h2>
男孩最初遇到的金钱问题,体现为购买东西的欲望。从刚刚会走开始,他就会要这要那——吃的、玩的,等等。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
因此,父母对男孩进行的第一项金钱教育,就应当是——告诉他,钱是怎么来的!
如果此时,父母对孩子不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眼中,父母就会成为无限提款机,他们甚至会对父母说:“没钱,就去银行取啊!”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会像变戏法一样拿出钱来……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仅会缺少赚取金钱的能力,更会严重缺乏感恩的心态,一味向父母索取,而不知回报。
每个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在没有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带领你的男孩一同去“消费”!
小明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决定带他一道去交学费。在交学费的路上,小明像很多小朋友一样,他歪着脑袋问父母:“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交给幼儿园呢?”
爸爸妈妈于是顺着问题,给他讲上学要交的这些钱主要是用于支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用于买玩具、学习用品,用于买饮料、水果,还用于给小朋友修建玩耍的场所。同时,爸爸妈妈又给他讲,这些钱是他们工作得来的,跟幼儿园的教师一样,他们只有通过工作才能获取金钱。
虽然只是交学费路上的简单对话,却可以让幼小的孩子明白了这样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为什么交钱才能上幼儿园;二、让孩子意识到,钱是一种货物之间等价交换的中介,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得到的东西,并不是凭空就有的。
给父母的建议:
男孩的特性之一,就是自控力不强。于是,很多男孩在无形中就养成了花钱随便和爱跟别人攀比的不良习惯。
一位父亲就曾沉痛地反思道:
一次,家里发生了意外事件,财产几乎损失精光。就在我和孩子的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儿子却对我说:“爸,明天是我们班长的生日,他和我特好,给我300块钱,我请他到卡拉OK包厢过生日。”
儿子的话,使我惊愕。区区小孩,竟然要拿钱给同学包包厢过生日?儿子的消费观念,令我担忧。我说:“儿子,咱家最近出了意外,你是知道的,爸爸哪有钱给你请同学过生日?再说,同学过生日,你为何非要请他到那种场所消费?”儿子不以为然:“我知道你最近没钱,可300块总拿得出吧。再说,请班长过生日,我是想让别的同学看看,我们哥们多酷多帅。”
听着儿子理直气壮的回答,我只有哀叹不已!
面对家庭困境,儿子不仅不闻不问,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跟父亲要钱去消费。想必故事中的父亲此时一定会悔恨不已,后悔自己之前的无度给予,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生活中,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贪图虚荣、讲究排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良的消费习惯,其根源就在于,孩子并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的道理。
因为不知道金钱的获取是需要付出辛劳的,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珍惜;因为不清楚父母为这个家庭承担着多大压力,所以孩子学会了不理解;因为不了解生活残酷与现实的一面,所以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
所以,身为父母,就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珍惜并尊重大人为此付出的劳动,进而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
方法一: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
父母每天都会对自己的男孩说:“儿子,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每到月末,父母也都会拿回为数不少的工资。孩子尚且稚嫩的思维,还不能明白“工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他们对工资最直接的感受只能是,爸爸妈妈用工资为自己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所以工资是个好东西。于是,大多数孩子都会将目光聚焦在金钱之上,而忽略了父母在工作中的辛劳付出。
所以,不管孩子的年龄有多大,父母最应做的一项理财教育就是——带儿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
一天,儿子对我说:“我们同学都骑××牌电动车,不到2000块,爸你也给我买一辆吧,要不我那老土的自行车太没面子了。”听完儿子的话,我惊诧无语,怎么在儿子的口中,钱就像大风刮来似的呢!妻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劳动强度特别大,我决定带儿子到妻子打工的工厂,让儿子感受一下妈妈挣钱的辛苦。
到了工厂,我问:“妈妈工作苦不苦?”儿子没说话,只是点点头,看得出他有所感受。我又问儿子,你妈一天挣20几块钱,你却一张口就要一辆上千元的豪华电动车,妈妈要干多少天这样劳累的活,才够买你要的那辆电动车?儿子虽然不说话,但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只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工作是多么辛苦,他才会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明确地知道金钱是从何而来的。正如某位哲人所说的:“要让你的孩子知道,你付出了代价,才拥有了现在的生活。”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即便是一些金钱无忧的家长,也应当在生活中施行这一教育方法。要知道,即使你可以让孩子永远远离缺少金钱的烦恼,但再多的金钱都不能给予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看到你的付出是汗水、是辛劳,而非单纯的金钱,才会更加地敬你、爱你!
方法二:让不谙世事的男孩体味到你的辛苦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你顽皮的孩子很可能会缠着你陪他玩。此时,你会怎样回答他?
“妈妈(爸爸)很累,自己玩去!”
“妈妈(爸爸)很累,因为妈妈(爸爸)想在六一儿童节为你实现一个心愿。所以,妈妈(爸爸)要辛苦地工作赚钱。你能给妈妈(爸爸)捶捶背吗?”
很显然,前一种回答实在很糟糕,因为你忽略了孩子的心情,他多么想念一天没见面的妈妈(爸爸),多么想在你的身边撒撒娇啊,但是你打碎了孩子的梦想。
后一种回答则一举两得,你不仅告诉了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能陪他玩,而且告诉了孩子,妈妈(爸爸)赚钱很辛苦,让孩子体会到你的辛苦,为你捶捶背、揉揉腰。这样,既告诉了孩子挣钱不易,要体会大人的艰辛,而且密切了孩子和你之间的感情。
方法三:让男孩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男孩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钢琴,他也想要,于是整天缠着妈妈说这件事。聪明的母亲没有立刻满足他,她不想让儿子成为呼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小皇帝”。在她确认了儿子对学习钢琴的确有兴趣后,她认真地告诉儿子:“钢琴很贵,要用掉好多好多的钱,妈妈要认真地工作一段时间,把钱攒够后才能给你买,你得等一等。”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儿子一直记着妈妈的话,当他再次向妈妈提到这件事时,母亲故意面露难色,十分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钢琴实在是太贵了,妈妈还没有攒够钱,你能不能再等一等呢?”儿子虽然有点儿失望,但还是答应了妈妈的请求。
到了向儿子履行诺言的时候了,妈妈拿出3万元钱,故意叫工作人员将它们换成每张10元面额的,然后将一大堆钱带回家摆在儿子面前,告诉他要花这么多钱才能买到一架钢琴。孩子看到面前的这么多钱,惊讶得张大了嘴。
就这样,儿子通过妈妈的苦心,理解了一架钢琴的价值,他不仅很自觉地爱护这架钢琴,并且非常认真地学习钢琴,因为这是妈妈辛苦工作很长时间,用“很多很多”的钱买来的。
这位母亲是聪明的。对于孩子来说,买一件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没有概念的。但当一大堆具体的钱放在他的眼前,他就会突然醒悟,原来要购买的这个东西如此珍贵。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学会了懂得珍惜,更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h2 style="color:blue">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父母各自承担什么角色</h2>
今天读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非常好。这篇文章将男孩子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从0岁到18岁的发育特点、父母各自该承担怎样角色、培养孩子时该注意的问题都列了出来,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又具有操作性。文章略长,建议父母多花几分钟阅读,会对你家的宝贝帮助很大。
当今,普遍而言,女孩子们比男孩学习更有动力,成绩更好,工作努力,而很多男孩子学习差,没有目标,和人关系处理不好,卷入打架争端。研究发现,15岁以后男孩因为各种原因(如意外、暴力、自杀等)早死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三倍。但如果男孩子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
温柔幼年
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主要是妈妈的宝宝。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发展特点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时候会和孩子玩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比如抛高,举高,骑肩上等,这些是母亲一般不会做的。
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开始慢慢出现,女孩子比男孩更会认脸,触觉更敏锐。而男孩子生长的更快,从2、3岁开始玩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空间,喜欢使用物品,喜欢把积木搭高,而女孩子喜欢比较低的搭积木。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弥补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缺乏安全感。所以母亲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休息好,才能做好抚育孩子这项重要的工作。母亲也需要被照顾,她才能照顾好孩子。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是温和的,也照料他,给他读书,在他生病时照顾他。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那种孩子很多,班级很大的托儿所或幼儿园特别不适合小男孩。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的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的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总结:六岁之前,男孩和女孩没有根本的区别。母亲可以是主要的抚育者,但父亲也可以承担这个角色。重要的是有一两个关键的人爱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会一生都有内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脑会获得亲密交流的技能,喜爱学习和互动。
第二个阶段(6-14岁)
学习男性的一面
大概在6岁左右,男孩会有一个大的转变,他开始模仿超人、蝙蝠侠等这类的男性英雄的动作,喜欢挥枪舞棒,制造一大堆的噪声(和麻烦),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很粘父亲,如果父亲缺位,那么他会粘身边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学习,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亲的注意和关怀,很多男孩开始出现行为问题,如打架、具有攻击性、在学校不服管教等。
父母的作用
1)母亲
虽然男孩开始粘爸爸,但不意味着母亲就不重要了。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坚毅顽强,其实能够勇于面对内心情感,有温柔、爱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母亲应该让男孩知道她一直会支持他爱他,男孩还可以和母亲很亲密,保持柔软的内心。有的父亲抱怨儿子和妈妈太亲了,其实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儿子的互动太少。如果父亲怀着抱怨的态度或者对儿子期待太高,只会把儿子推得更远。
如果母亲为了让男孩坚强,突然疏离他。男孩为了压抑悲伤,会关闭自己原本和母亲相通的一面:爱意和温柔,因为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亲的回应。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往往人际关系僵硬,感情单调。所以母亲们,不论你的儿子是五岁还是十五岁,你都可以多多拥抱他。
2)父亲
虽然6-14岁的男孩依然依恋妈妈,但他的兴趣已经改变了,他更加专注于男性角色能够给予他的东西。相比母亲,他们更注意父亲说的话,更愿意向父亲学习。
6-14岁这短短几年是父亲影响儿子的最宝贵的时机,父亲这段时间应该花更多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如果父亲缺位,那么男孩会转向寻找其他能够教导他的男性。很可惜在当今的学校里男教师越来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长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学校中会有男孩的小团体甚至帮派。没有年长、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导,这些同龄人的团体在混乱中探寻方向,接触如暴力、过早的对性的认识、吸烟等不良影响。
父亲这时需要真正承担父亲的角色,深入儿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长,在人际关系、品格力量、家庭婚姻、价值导向等方面做儿子的模范,成为儿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间的桥梁。下面一些基本的为父之道,可以供工作繁忙的父亲一些参考:
1.挤出时间
这是做父亲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一周工作50-60小时,你很难成为好父亲。如果你的儿子在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是你的责任。父亲应该拿出时间和儿子玩耍欢笑、教导儿子。
2.表达你的感情
男孩子喜欢拥抱、玩耍、摔跤,但父亲们也通过读书、讲故事、并坐聊天、和听音乐等安静一点的活动和儿子建立感情联系,要真诚的夸赞孩子的聪慧、努力或者创意。有些爸爸害怕这些会让儿子娘娘腔,但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同性恋因为缺乏父爱而寻找与其他男性的亲密感情。
3.放松一点
不要仅仅出于压力或者责任感去和儿子在一起。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选择你们两个人都喜欢的活动,不要把和亲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降低对儿子的压力,逐步教会孩子你的技能,和孩子一起体会体育运动、远足、种植等等活动的快乐。
4.也要做严父
有些父亲喜欢做轻松的慈父,把难做的部分如管教孩子、分担家务、监督作业、为孩子做出选择等交给妻子。有些妻子半开玩笑的说:我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不要让你的妻子陷入这样的境地,不仅仅做孩子的朋友,还要和妻子分担养育和引导孩子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地方
6-14岁的男孩会面临幼儿期没有碰过的问题,如霸凌、歧视、同龄人和社会过早带来的性信息等,需要父母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的表征。比如在学校受到霸凌的男孩会有不想上学、缺乏同学朋友、零花钱丢失等现象。而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男孩在这段时间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好抢先一步,其实男孩如果晚一年上学,才会和女孩同学旗鼓相当,才能比较自信顺利的学习和适应学校生活。
总结:男孩6-14岁是父亲为之奠定男性基础的宝贵时期,再忙的父亲在这几年也应该挤出时间多关注儿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夏夜散步、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一起打球、拍拍儿子的肩膀告诉他他很棒。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滋养男孩,伴随他的成长。
第三个阶段(14岁-成年)
成年的定义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从14岁到成年的过程顺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学习,多发展课外特长,进入理想的大学,然后找到体面工作。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包括我自己。
但直到最近这两年,在面临职业、家庭、环境的很多变化时,在失败和尝试、辛苦和快乐中,我才明白:我以前的自尊、骄傲、对自身身份的确认很大程度来自于我的技能、学位和工作,我的安全感来自于和家人、丈夫的关系,我对别人的判断更多基于他的学位和职业,我从未真正关注过我社会阶层之外的人,我也从未真正后悔过自己的过失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我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自给自足的心灵,如果爱只保留给自己,如果总是沾沾自喜的点数一些物质的收获,我离成年还远。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则、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有不役与外物的能力、有对朋友和家人的爱。这样的成年人能面对家庭的矛盾、处理自身健康的问题、面对经济环境的改变和职场技能更替的挑战,他对自身的认同、和家人的关系和幸福感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轻易改变。
所以在孩子14岁到成年的这段时间,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名牌大学,而是如何培养他成年,我们要做的应该与男孩的前面两个发展阶段相反:继续爱他,但要后退一步,让他接触外界的优秀的人,给他更广阔的视野,给他帮助别人的机会,给他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经验。
男孩在14岁到成年期间的发展特点
Donand Jeanne Elium 在Raising A Son书中很好的描述了男孩在青春期的特点:
1.思考
男孩在这段时间里发育的重心其实在于他的头脑。可以说青春期是男孩开始思考的年纪,他开始抽象思维,开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他身边的世界。青春期的男孩经常说这样的话:“我父母总是说他们支持我,但他们不让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爱我爸爸,但他说话会有种族歧视”、“我妈妈人很好,但她总是让别人左右她”等等。他开始有沉默独处的时候,用来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义。父母们这时要相信我们在他幼年奠定的基础,要信任他。
2.多变
青春期的男孩是多变的,容易情绪化。为了探索自我,他会尝试不同的行为方式,他可能会一时很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时又忧郁害羞。一会像个学究型,一会像个嬉皮士。父母们有时会很不喜欢他的一些言行,比如染头发、带耳环、批判别人等,但只要我们记得一点,就可以平静的对待他,与他沟通.他的行为不是针对我们的,不是故意让我们难堪生气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或者通过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们接纳。
3.从否定到肯定
Between Form and Freedom一书指出,青春期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从13岁到16岁左右(大概就是高中阶段),男孩子们带着美好的希翼去探索世界,他们期待发现真善美,但却失望的发现丑陋、不公和人性的缺点,他们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态度,他们对事情的批判会毫不留情、犀利准确。但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大概是进入大学后),男孩们从希望破灭到接受现实,希望改变现实中的不公,开始期待新生活。
4.精力旺盛
这段时间里,男孩的荷尔蒙会是幼年期的800倍,身体飞速发育,很多男孩整天坐立不安,打球跑步等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所有的男孩这时都应该有体育活动,父母们应该帮助他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虽然篮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或适合团体运动,内向一点的孩子可以练习游泳、自行车、摔跤等个体运动。
父母的角色
1.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男孩的荷尔蒙和身体发育推动男孩进入成年人的角色,他们渴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互动,希望能够追随激情和梦想。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只是给了男孩们更多的课业。那些让父母恐惧的事情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荣和实现英雄梦的途径,他们看着广漠的社会,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随的人。
2.建立沟通的基础
父母要做的不是关注于男孩这时让你烦恼的表面问题,如染发、肥腿裤等。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去发现男孩内心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们抱怨的话里,理解他们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总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着他其实需要你的支持和认可?“我恨你!”是否是表达他感到受伤?“我找什么样的女朋友不关你的事”是否意味着“我需要隐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3.避免过度养育
现代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成功,他们为孩子聘请昂贵的私教,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和比赛,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学里推,帮助孩子选择研究生学院,甚至帮助孩子投递简历。这种over parenting不仅限制孩子成为独立的人,而且人为的把孩子的发展划定了一个框框,限制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象力,甚至导致孩子抑郁和焦虑。2011年田纳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来自富裕家庭的青春期孩子的抑郁和焦虑比例和在监狱中的少年犯接近。这应该警醒我们过度关注的家长们。
4.迈向成年
我们无论怎样希望孩子避免犯错误,或者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把他们扶起来,让他们重新振作,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去感受悲伤、失望和痛苦。而不经过弯路和错误,男孩无法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习得勇气和坚持。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接受更多优秀的成年人的辅导(Mentoring),迈向成年(Initiation)。
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的年龄,举行小小的仪式,宣布他将成年,告诉他成年人的责任和对他的期许,讨论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性、交友问题、饮酒等。另一重要部分是为他寻找一位或几位Mentor,比如一位体育教练、教会的领袖、叔伯等。Mentor愿意关注他成长、愿意辅导引领他、给他提出挑战、关心他不要犯致命错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家庭结成Mentoring小组,爸爸们或者叔叔们会定期带男孩们去远足野营,分享成长的经验,讨论一些问题,回答男孩们的疑问,每一个男孩都会有一个男人代表他、捍卫他、提升他。
总结:在14岁到成年的阶段,男孩渐渐脱离家庭,渴望成为更好更独立的人。我们父母需要把视线超越上大学这个门槛,关注成年的真正意义,为他寻求可以辅导引领他的优秀成年人,给他独立发展的空间和经验。
做为男孩的父母,你们的路还很长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一位3岁左右的男孩子说出下面这些话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这是我家,该怎么做由我说了算!”“这...
- 当今,普遍而言,女孩子们比男孩学习更有动力,成绩更好,工作努力,而很多男孩子学习差,没有目标,和人关系处理不好,卷...
- 说实在对于儿童拐卖,寻亲这种话题我几乎不会关注,因为我一直觉得除了对人贩子感到憎恨以及对被拐家庭的怜悯之外,没有任...
- 前两天,看了一档亲子谈话节目,节目中一个儿子谈到他的心理阴影,说小时候母亲有很多不尊重他的行为,让他非常不快乐。 ...
- “帅帅,你们班有没有你喜欢的女同学?”与其说是“开门见山”,不如说是“试探”。闺蜜在一次和儿子聊天的过程,提出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