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日】奥野宣之著
记录打动人心的内容。
这句话摘自这本书。一直想给自己的读书笔记贴个标签定个调调什么的,发现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
今天终于能够将一个月前开始的这本书继续下去了,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感觉有很多富有启示的建议,每一次收获启示都能感受到心弦的拨动,顾不上自己的文笔多么粗糙,仅把自己的感受作个标记。
这本书围绕着人与书如何发生关系逐步展开,层层深入,先给大家讲如何选书,然后介绍如何读书,再讲如何作笔记,最后讲如何提高。
本书为我解答的第一个疑惑就是“书究竟是应该一本一本看呢,还是该几本同时看呢?”可能也会有人有类似的疑惑,反正我心中对此常怀着大大的不确定。自己不止一次在教育类的相关书籍中看到,家长常要求孩子把书一本看完后再开始第二本,而且字里行间显示出比较推崇这种做法。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防止养成半途而废的习惯。我初次看到也不禁后背冒汗,心想自己没看完的书肯定是比看完的书要多,想要给孩子做个言传身教的好榜样还要先让自己成长起来,改变这个坏习惯,书要一本一本看。但回头想想有些书确实是晦涩读不下去,看到封面就提不起那个兴趣,为了不半途而废又必须硬着头皮肯,为了一本书,耽误了一片森林似乎也有失偏颇。带着疑惑,我突然看到了书中这样一张插图:读书的五个步骤对应了五个圈,分别是“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每个圈里都画了若干本书,有的书甚至还在两个圈之间,代表了读者同时在读很多本书在读,且每本书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作者对这种做法美其名曰“爱书之人大都喜欢同时阅读几本书”。我一下子释然了,原来读书本来就可以是多线程的。
接下来自己感到特别有收获的内容集中在第三章“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成精神财富”。多么有吸引力的标题啊!
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笔记不是写上看着都会令人打瞌睡的文字,而是用平易近人的、简单的语句做记录,因为“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看到这里我很开心,因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渣渣的作文水平啦!只要坚持写就可以了。我耳边隐隐响起了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那句台词“run,run,keep running”
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笔记会让我们的阅读不知不觉更有效。因为为了写笔记我们要总结提炼了;因为为了写笔记我们不知不觉会把关键段落多看三五遍了。因为有了写作输出,输入的知识记忆更深刻了。这些是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惊讶的是,自己似乎才刚刚认真地意识到这一点……
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笔记要针对自己。所谓针对自己,就是写对自己重要的事,写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句话,“因为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作者在描述如何控制阅读速度是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想更有效地骑自行车,就要掌握窍门,根据路面的倾斜角度更换大小不同的齿轮。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速齿轮认真品读,而在较容易的部分就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这样的读书方法不仅不易造成疲劳,还能有效地缩短读书时间。
本段借用书中的话做个小结,“只有把读书笔记控制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而“把读书笔记坚持下去才是写读书笔记最基本的要求”。
我明白了,以后我可以更欢乐地,没头没脑地,没有负罪感的想写到哪就写到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