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不是相貌丑俊,不是地位高低,不是境遇顺逆,而在于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最终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归根结底,决定一个人人生轨迹的是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即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相对稳定而又持久的思维方式或价值取向。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人生如戏,价值观既是编剧,也是导演。爱恨情仇,冷暖悲喜,世态百相,秋草浮云,你怎样看世界,就会得到怎样的世界。
老百姓常说:"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活鱼逆流而上,死鱼随波逐流",表层意思是说,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由其本事大小而决定。如果从价值观的角度看,却蕴含着另外一层更为深刻的道理——命由天定,运由己生。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却可以经由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吃肉还是吃屎,顺流还是逆流,皆由价值观决定作出相应的选择。有什么样儿的价值观,便有什么样儿的命运。
人生的路,无论荆棘满途,还是一帆风顺,终归是要向前延伸的,至于朝那个方向走以及以何种方式行走,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旅途中兜里没钱不怕,但不能失了气节与尊严,实在不济学点营生的本事,能养家糊口也不丢人。倘若自觉天资愚钝学不来,那就选择坚守底线——做人厚道。生活中常见一种人,没什么能耐却成天做不切实际的奢望和幻想,不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去争取幸福生活,而是靠小聪明投机取巧营私谋利,待人接物总带着极强的功利欲望,甚至不惜暗箭伤人,自己不行,还不须人家好;抑或私下里摇唇鼓舌搬弄是非,即使对有恩于自己的上司、同事和朋友,也总管不住自个儿那张多事的嘴,时不时也要抖落几句不是心里才感舒适……这个叫心术不正,是价值取向出了问题。
有句话叫做"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做人做事唯有厚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敞明亮。一个人本事不大不要紧,但一定要心存诚善。一要仁厚,二不害人。佛家有言:无智无德亦无所得。心存机巧,为人不实,终归一无所获,当然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不久前偶尔读到一篇题为《躲不开的恶意:为何总有人见不得你好》的文章,其中一段话颇耐人寻味:"当看见其他人占用或展示资源时,会从本能里泛起恶意。因为骨子里对资源的极度焦虑和饥渴,导致'环境基底敌意'太高,所以本能地习惯用恶意揣测他人的动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见不得别人好"的人的行为特征。因为自己身无所长,难有建树,便动起了歪心思,打起了坏主意去损害他人。价值取向邪恶,行为自然下流,做人不厚道,栽跟头是早晚的事。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也正因为有父母、师长、同事、好友等人的帮助,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孤立于社会之外而生存,所以生而为人要懂得感恩。与此同时,还必须明白一件事,一生当中除了父母,没有谁有义务一定要对你好,帮你并非欠你,是因为他(她)心地善良。旅途中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上苍的恩赐,如果有幸遇到贵人扶持,一定要倍加珍惜,记得报恩。报父母养育之恩,抱师长教导之恩,抱众生成就之恩……俗语讲"有恩不报非君子",是说知恩图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反之,不是人,是渣。三国时有个叫"吕布"的,因其势利好色,忘恩负义,所以为人不齿,被人嘲讽为"三姓家奴"。吕布那会儿还是颇有些本事的,号称"三国第一猛将",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可就是人品太差,德行不好,前脚刚认干爹,后脚便害干爹,反反复复一路坑爹,直至臭名远扬哪儿也混不下去,临了落个众叛亲离,城破被俘,终被处死的下场。能耐大,人品糙,不得善终。没本事,心底污,更要不得。所以《国语· 周语》讲:"以怨报德,不仁。"
价值观于每个人而言,并非虚不可及,作为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它伴随并支配着一个人一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
人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中痴迷太久,难免会忘记来时的本心;于名利场中沉陷太深,终究会遭遇"价值"二字的逼问。所谓"不忘初心,方能始终"。心怀感恩、诚实有爱、信守诺言、仁厚待人,才是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唯一能带走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丢弃了这些,即使家财万贯,锦衣玉食,心里也是空唠唠的。千万别把日子过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