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敲下这个标题之前,我认真地查了网络,才想起来这句话是随园主人袁枚的话,出自《黄生借书说》。我在初中时读过这篇文章。
那篇文章说了什么内容,我已经完全忘记,头脑中只记得这句话,而且完全与文章关联不起来。
现在想想小学、初中课本中对我到现在还产生影响的话,估计“书非借不能读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句。最近头脑中总是回旋着这句话,而且间隔越来越小。我想还是记上几句话吧。
“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只知道字面的意思: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认认真真地)读的。我之所以记下了这句话,因为我是从生活的体验中再次验证了这句话,所以这句话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到我的记忆深处了。
家里有很多书,一些学生时代买的名著,还有工作期间单位发的购书券买的书,还有自己因为喜爱而买的书,情况不一,反正家中堆了不少的书,都是一些没有打开过的书,上面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每次都下定决心一定开始看,把它们都“消灭”了,仿佛它们的存在就是对我的一种羞辱。其中还包括爱人常常提到的《鲁迅全集》,我每次买书,她都会问起,《鲁迅全集》读了吗?没有,全都没有,不知道打开一本书,尤其是放在家里的书,怎么会如此的艰难呢?
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地也在读书,读的都是图书馆的书,也就是借的书。说来也奇怪,寄居在滁城十年有余,每一次搬家都是在靠近图书馆,而且是离图书馆越来越近。滁城新建地图书馆外形现代,藏书丰富,是一个我非常向往的地方,我有一天甚至突发奇想:我能不能调到图书馆工作呢?这一想法时时会在我的意识里冒出来,可惜,一直没想出好的实施办法,只好作罢。
我现在还是在图书馆借书看。图书馆早上9点开门,我早早赶到,也和学生们一起往里面挤,好感受一下孩子们的青春气息。二楼社会科学借阅室,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玻璃窗外温暖的阳光,一排排高过头顶的书架,一方方洁净的书桌,书桌上台灯的灯光温暖,能照进心底里。好喜欢这样的环境,我喜欢的书都在架上,每一本我都想阅读,小心翼翼地取下来,摩挲再摩挲,然后再小心地插回远处,再换另外一本……
最终,我挑选了几本自己盼望、期待已久的书乐颠颠地回家了,然后挤出时间像蚕吃桑叶样慢慢地咀嚼,慢慢地享受。
然而,家中买的书还没有读,还在一摞一摞地堆在一边,对不起,我暂时还不能“临幸”你们,我又有新的“爱妃”了。没办法,古人不也是这么说的吗?书非借不能读也--再等等,再等等,我一定抽出时间来,好好地亲近你们,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