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我的心里曾经有过你。这个你,指的就是前任。
《摆渡人》这部电影,讲的便是和前任分手后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借用管春(金城武饰)道明了态度:前任永远指的是那一个具体的人,这份感情一直未曾改变。
引用一句泰戈尔的诗:在我和你的海岸之间,爱是汹涌的海洋。一旦海岸消失,这份爱便迷失在汹涌的海洋之中,无法靠岸。摆渡人的工作,就是让这份爱靠岸。
整部电影的风格显得夸张又炫目,而且用了许多象征的表现手法,比起电影来说更像是漫画的风格。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建议你看一下美国电影《罪恶之城》,影片中将这种风格运用到淋漓尽致,保证不会令你失望。
《摆渡人》里大部分的场景都是选在了酒吧里。故事里是一群失意的人,对于失意的人来说,酒吧是一个沉沦的好地方。
我们总说酒精能使人麻痹,能使人忘掉一切不快的事情。
其实不然,一份令人沉沦的感情,必定是埋藏在心灵最深处,时刻刺痛你心里最敏感脆弱的地方。酒精令人迷醉,却也使人痛苦,浑身灼热,大脑痛苦不堪,泪水不知觉的上涌,这种酒精带来的生理反应,其实和你午夜梦回,辗转反侧的思念另一个人时是十分相似的。
越是难以忘记的感情,越适合用来佐酒。酒精能迅速的敲开你内心脆弱的入口,令你下坠,使你沉沦。
深陷沉沦,往往难以自拔,会逐渐失去在生活中前行的力量。他们需要一位摆渡人,指引他们渡过沉沦之海。
小玉(杨颖饰)想要帮助自己的朋友马力(陈奕迅饰)摆脱失恋的阴影,重新站起来。陈末(梁朝伟饰)是一位摆渡人,教会她怎么去做一名摆渡人。
摆渡人最大的原则是感同身受。对很多人来说,无法走出来的原因在于无法倾述,感情找不到突破的出口。
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共情疗法,可以迅速的和患者建立起纽带,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到达症结点,输送心灵的能量。但是弊端也很明显,一旦治疗结束,患者可能会要求这份共情继续存在,对于治疗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
电影里用了一个小故事来表现这种疗法。陈末将错误的感情比作冰块,让患者紧紧握住,周围的人也紧紧抱着冰块,一同体会这种感觉。
握住冰块的手,冰到痛了,本该放手。不愿放手,只因痴心难改。
放手之后,才发现原来剩下的,只有手掌残余的痛感。
电影的主线是围绕马力(陈奕迅)、江洁(熊黛林饰)和小玉三人之间展开的。
马力和江洁两人的爱情长跑未能到达尽头,在现实面前败退下来。
两个人的价值观不一致,分开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深陷其中的马力,很难接受这个结果。
马力在电影里演唱的歌曲叫做《让我留在你身边》,歌词写道:最渺小的我,有着大大的梦想。
他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只唱自己的歌,期待着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听众。
喜欢马力的小玉,成为了他的摆渡人,帮他重新振作起来。
小玉对于马力的感情,始终是一份憧憬,一份不求回报的爱。在小玉看来,马力始终是那个用歌声陪伴自己孤寂童年的男神。
所以当她试图唤起马力这份回忆,令他想起自己曾经的闪耀时,陈末点醒了她,那只是你心中的马力,现在的马力,需要的是他的听众。只有听众,能够让他用歌声倾述自己的感情,才能让他重新站起来。
憧憬本身,就代表了遥远的距离。
小玉自己也明白,当马力重新开始歌唱的时候,自己离他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电影里讲述起陈末和何木子的故事时,反复的响起《喜欢你》和《十年》的旋律。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我们是曾经那么的喜欢。十年的确很长,可是这份喜欢,又何曾减少过。
摆渡人陈末,能够将沉沦的人带到彼岸,可是自己在这十年里,恐怕仍未找到对岸的位置。
所以每当蔡琴的《渡口》音乐响起,他便呼吸紧张,心跳加速,想起何木子,无法自拔。
陈末说,他努力的向何木子靠近,但是始终感觉他们之间有着距离。后来才知道,距离何木子最近的地方,路程最远。
这段距离,既有何木子作为王牌酒保,观察沉沦之人的经历,又有她面对死亡时的恐惧。
患上绝症的陈末,之所以走上摆渡人这条路,恐怕也是为了想了解何木子更多一些。
渡人,也是为了渡自己。陈末说彼岸的世界鸟语花香,充满光明。
在黑塞的名著《悉达多》里,佛祖悉达多在得道之前,曾做过一名渡人过河的渔夫,在奔腾不息的河流旁长久的思考人生,感悟道:任何体验如果未达到极致并且终归寂灭,都会重新出现,悲哀总会回归。
心中的百转千回,终究会汇成一股向前的河流,带你抵达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