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岁华晴影》】
如何读书?如果仅仅是把书从头到尾地认一遍,那有什么意思呢?
但这恰恰是我们很多人的读书方法,一遍过后,记忆不留分毫……
著名诗词家缪鉞著有一首诗评价周汝昌先生:“读书似水能寻脉,谈艺从今恐鲜欢。”
确实,周汝昌先生向来谦逊,但对于读书能“寻脉”这一评价却并不推辞。也是,对于一位红学大家,读书本来就是他的看家本领!
先生在书中谈及“读书寻脉”,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从一本书来看时,要理会其间的首尾章法,起伏呼应,萦回曲折,放收擒纵,开合跌宕……此为行文赏笔,明义识旨的必由之路,书中有脉,隐显无常,含露不定——是以贵在能寻,方不迷惘。”
原谅我的整段摘抄,先生的这段读书总结凝炼入理,无可指摘。
通过首尾章法,相互呼应,作者挖的“坑”,留出的线索,有明有暗,有实有虚。把这些线索掌握了,脉络理解了,才算能读懂。
比如读《百年孤独》这本书,很多人会被其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跨越绕晕,如果按照线索来寻就会清晰很多。
例如以马贡多镇从无到有再到消失的历史循环;七代人从担心生猪尾巴孩子开始,到最后一代生下猪尾巴孩子结束的循环。
找到线索,方能寻到脉络。
“二是从多部书之间的传承演化关系而寻其脉络,识其意旨。”
先生用的是他最擅长的《红楼梦》举例,从“去脉”《红楼梦》的衍生之作到“来龙”烈女的来由。
这就是独属于经典的特征,有来源依据,也有后人效仿。
对我们后学读书之人而言,晓得了多部书之间的脉络,就可以寻脉而上,把一本书读成一个系列,才算把这本经典是嚼出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