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父系社会,那时只有男子才能读书,考取功名,所以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食不裹腹的年代,男子力气大更能做农活,那时想生男孩是为了让家里有生产力且不被别人欺负,这导致重男轻女的思想流传至今,这个思想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我出生于零零后,出生时正处于计划生育时期。因为我是一名女孩,所以六岁时我就有了一个弟弟,他的出生当然是合法的,因为他还未出生时这个家就已经在为他的出生忙前忙后,父母花了很大的代价为他办准生证,母亲从初中调到小学教书,父母为了生男孩甚至一度的去找药方……小小的我那时就明白原来人的出生时身上就价格的,而我是零元。
母亲虽然有工作,但父亲并没有。家里的存款并不能养活两个孩子,于是父亲出去开店,说好听点是开店其实就是打工,一年只有过年才能见面,那时起我就变成半留守儿童,其实和真正的留守儿童一样,因为妈妈根本没有精力用在我的身上,她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
更过分的是我那时感受不到关心也就罢了,我收到了更多是恶意。亲戚里有不少人在我前说:"你爸妈有小弟弟就不爱你了。″说:"从现在开始家里就没有一个地方是你的,等你出嫁了都是你弟弟的。″还有:"现在家里经济团难,你要懂事点,能省一点是一点,不要乱花钱。″
或许没有弟弟我也是家人捧在手心里的独生女,而有了弟弟后我只能要被迫变成一个懂事的姐姐。我想六岁的孩子无法真正的懂事,于是她只能假装变的懂事,假装不喜欢花钱,假装能愿谅做错事但由于年纪小所以不能计较的弟弟……小小的我将自已的感受变成笫二位。
有段时间我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家人不要我,一直到十岁左右我开始反抗家人,我经常在家与父母争辨,那时候或许仅仅想得到父母对我的关心。但是对外人我变的唯唯诺诺,变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
当然在外人看来我的父母很爱我,确实他们算不上不合格的父母,但我总觉得他们本质上是重男轻女,因为这个问题我已经和他们吵了很多回架,最终的结果是我父亲逢人就说他新买的县城的房子是给我的,而背地里常念道要在大城市里给我弟弟买房子,其实我知道在他的心里我和弟弟的份量不一样。
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他给不给我房子,我仅仅在乎的是他是否能平等的看待我与弟弟,哪怕我明知一碗水是端不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