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留学这一两年开始,生活里突然出现了很多“没打过的怪”,要找喜欢的工作,交新的朋友,租房子,跟金发碧眼的外国价值观相处,跟全新的世界say hi,说自己是单枪匹马也不为过。生活时而充实,时而闲散,常常困惑,难得清醒。
刚开始两个月住外国人家里,后来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找了兼职就自己出来住了。从homestay搬出来的前一天,在洗衣房跟donna(女主人)聊天,我记得那几天特别忙,我们虽然在一个家里生活,但是也差不多一个多星期彼此没见到面,她很疑惑地问我那几天在干什么,我说在忙新工作啊学习啊朋友啊什么的,她摊摊手说:“yeah, anyway, life is busy." 语气听起来像是“life suppose to be busy”. 后来常常在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想起这句话 “人生本来就很匆忙”, 好像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长大了的世界就该是这样,而剩下的,在于你要怎么去平衡它。
太忙或太闲的时候,都极容易丢失信心,有时会怀疑自己失掉了掌控生活的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时候我会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洗床单被套,吸地板,给衣柜来个大清除,买鲜花,窝在沙发角落里看两部宫崎骏的动画,或做一盘烤面包,等待面粉发酵的过程里喝一杯酒,傍晚再去跑步,酣畅淋漓地出一身汗,再泡个热水澡。把乱糟糟整理清楚,把暖洋洋放进胃里。
那时候觉得,做工作狂真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放弃生活品质,不要自己做饭,吃外卖跟微波炉的速食品,对付着过日子,不动脑去思考,做一个couch potato 真是过瘾又轻松;而要在匆忙的人生里倔强地坚持享受生活,守住生活品质,才是难处跟真谛所在。
这里的人总是在下班之后去酒吧喝一两杯酒,或者去健身房跑步,也有在火车上看书的。想来,每天醒着的时候,都有做一些除了“工作+谋生”以外的事儿,才能算没有丢失自我和生活吧。
后来在摸索的路上,慢慢爱上了烘焙,大概也是始于一个吃货的基本属性,烘焙的过程会让我忘记很多当下的不快,可能在头几分钟里,眉毛还是会惯性地皱起来,可是打发鸡蛋清的时候,把面糊装进裱花袋的时候,海绵蛋糕在烤箱里上了焦黄的颜色,屋子里弥漫着奶香味儿的时候,悄悄就放任自己轻松愉快起来。
有时还会买各种颜色的蔬菜,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闲下来就鼓捣各种菜谱。最近悉尼总是在周末下雨,天会黑乎乎地一整日,把外面的世界氤氲地烟雾缭绕,像一幕带着乡愁的水墨画,所有出去玩的计划也都被打乱。可是我居然并没有讨厌这样的天气,而是安安心心地开了火,把莲藕切成厚块,跟洗好的排骨一起炒香,加水没过食材,咕噜咕噜煲一个下午,晚餐时莲藕已经吸饱了肉汁,变得绵软而甜腻,再下两把劲道手擀面,就这样,心甘情愿一整天被困在一个充满浓浓甜汤味儿的房子里。
当然,混乱的时候,睡觉也很重要。最好一整天都在做自己喜欢的小事儿,到晚上泡完澡已经睡意盎然,做一个在草原上起飞的梦,也或者一夜无梦,都是在给第二天积攒力量。
然后隔天的清晨,重新打起精神,以“大人”的角色,跟其他“大人”一起保护世界。
不幸的是,也有些时候,问题大到做那些放松的小事儿根本缓解不了,那时我会想到生死,似乎是故意要把自己的难题,置于生死长河之中,才能对比而显现出它的微不足道。“我有一天会死”这件事莫明能催生我极大的勇气,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活着越来越不容易,意外越来越多,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的时代,它能让我意识到活着的可贵,也让我不想将就地活着。
要不要主动约他出来吃饭呢?约吧,活一次而已,有什么可害怕的。
要不要减肥呢,当然要减,活一辈子没瘦过,太悲惨了吧。
要不要把辞掉这个憋屈的工作?为什么不呢,去他的自私小人!
那些想做而不敢做,或因为懒惰而一拖再拖的事儿,在想到有一天可能会带着它们消失于这个世界的时候,心里就会蹭地一下行动力满格。
可是也常常会忘,仔细想一想,生活里的很多糟心事儿,拖延症晚期,胆小没勇气,没有行动力,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都是因为忘了“有一天,我会死”,这是直白而又有力的警钟,让我时刻记着要去过想过的那种生活,要潇洒地为自己活一次。
混乱的时候,能安慰我们的,大概除了靠近自己喜欢的一切小事儿,就只剩下一杯勇气了,喝了它,去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即便是只有短暂的一两个小时。想纹一个YOLO( 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活一次)在手上,时刻能看见的地方。提醒我要向死而生,要用力而有朝气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