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阅读第四天,仍然在努力体会地理学的“浪漫”,但隐隐感觉到段先生谈到地理学的“浪漫”与我们通常理解的“浪漫”似乎不同。另外今天的阅读中段先生带领我们回顾了人类对山的认识过程。
2.山
(1)17世纪诞生了杰出的天才开普勒和牛顿。但那个时代的科学也是用来为上帝辩护的。上帝造出山峦丘陵,使水可以以溪水和河流的形式尽量流向更广袤的土地;土地,当然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至于海洋,它必须足够巨大以产生足够的水汽继而成云,才能保证雨水滋养土地。
(2)直到18世纪,高山还使很多人感到恐惧,因为人们实在对它们知之甚少。人们觉得那里是土匪出没的地方。此外,高山也被认为是女巫的住所,人们会把高地狂躁的天气视为这种观念的证据。
(3)山的概念在基督教盛行的欧洲又是如何?首先,圣山是献给圣母玛利亚的。第二,“高”与“低”的区别在阿索斯圣山并不适用。第三,部分是因为圣山与圣母的关联,部分是因为当地保存良好的原始森林,阿索斯圣山还可被看作一座被海洋包围的花园——它显得更加亲切而非令人生畏。第四,阿索斯山上的神圣之旅是根据来自尼撒的圣人格雷戈里所制定的三个步骤进行的:净化灵魂,摒弃自我;启迪灵魂,恭随圣灵;尔后与上帝合一。这些步骤与地理学具有相关性:步入一片月光闪烁的沙漠,登上云雾缭绕的山峰,尔后隐入深邃厚重的浓云。这条朝圣的路线并不是从黑暗到光明,或从谷底到山峰,而是几乎相反的——随着人之灵魂的上升,他就得以更深入地洞穿神性,而阿索斯圣山的黑暗和神秘就越发神圣。
(4)除了这些神学或是类科学的解释之外,还包括如下几个重要因素:18世纪人口增长导致农民向山腰斜坡上迁移,使得山不再那么可怕;道路系统得到大幅改进;对冰川的科研兴趣的增长;纯净的高山空气被视为有益健康;逐渐出现的对“崇高”的审美需求。
(5)最后两个因素受到了两极化价值中高与低、身体与灵魂的影响。山上有纯净的空气,而低地的空气则浓密而不那么纯粹。那些在浓密的空气中长期生活的低地居民,常被认为是懒惰而嗜睡的,因为他们的血管在高压下会收缩。为了克服这种情况,自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人们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美国的落基山上建立了各式的疗养院。人们获得健康是物质的收益,而善于思考的住客也会在精神层面有所领悟。毕竟,他们在山间疗养时不得不将生意的烦恼置于脑后,亦不能——即使他们渴求——放任欲望之躯随意行动。他们仍然警觉而清醒的思想,在逃离日常束缚之后唤起了高邈的想象。有时,他们或许甚至将置身山间疗养院的虚弱躯体视作获得美学与精神方面满足的契机。
(6)18世纪渐渐流行被称作“崇高”的美学概念,登山逐渐变成一种时尚。早期的登山者是一些穿着得体,其后跟随着众多侍从的贵族;那时,登山是一项需要有序的组织与充足的资金的事业。在那之后的19世纪中,年轻的知识分子成了登山的主力。他们登山多是出于一些自身的原因,譬如想体验山地阴森神秘的美,或是体验身处险境的刺激,或是只想临近死亡。
(7)叔本华用毕生可能的时间登山,他尤其喜欢在日出时登山。“那是狂喜的瞬间,他会把这些记在他的旅行笔记中。在他之下,一切皆在黑暗中沉睡,而他却已沐浴在阳光中。在他与这尊贵的天堂之躯私会时,脚下的山谷却仍笼罩在虚无中。在这里,在他的高度,他亦能从宇宙中寻觅欢愉。
(8)欣迎挑战,留下记录,驾驭危机,邂逅超脱于现世的美丽,当人类都在虚妄中沉睡时,立于众人之上、浸于朝阳之中——这正是19世纪乃至20世纪人们挑战高山的一些主要原因。
(9)登山具有更显著的象征意义——那个到达巅峰、骑跨峰塔之人,显然比他未及顶峰的懦弱同党们杰出得多。
【打卡人】昝玉姬
【打卡始于】2023年8月28日
【日精进打卡第261天】2025年1月19日
【今日读书】
【书名】《浪漫地理学》
【用时】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