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正乐也,君子之器;
琴,亦传情,万物之音皆得抒。
这里的琴,当然指的是古代的七弦琴,现在我们称为古琴。因古琴有九德之说,象征正德,所以古人将它视为君子之器。
古琴九德最早出自明代蒋克谦《琴书大全·琴制》,九德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芬。明朝万历三十七年杨伦撰辑的《琴谱合璧》中说:“蓄琴者,欲其九德具备,无收庸材”。古琴九德也与贤人九德(指古代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德)相辅相成,后世对贤人九德之说解释较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记载的: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邢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白虎通义》中说“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这也正是古代贤人多擅抚琴之故。
天地悠悠,怆然泣下
春秋著名的音乐家孔子—孔仲尼,提到孔子,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思想成就。然而他的音乐成就与教育思想一样,对后世影响深远。相传他曾向卫国乐官师襄学琴,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这样一位能鼓瑟、吹笙、击磬、喜唱歌的妙人,最终成就了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理论。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时任鲁国大司寇一职,总领国政。齐人畏惧,遂献舞姬给鲁国君,使鲁国君疏远孔子。后孔子无奈离开鲁国,唱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或许孔子也想过安稳平静度过余生,只是壮志难酬何所寄,回望鲁国却又被龟山遮挡,所以作《龟山操》,歌词中说没有斧头没有斧柄,能拿龟山怎么样呢?那一刻的回眸,他的眼底和心里,该是有何等的悲凉,又是否抱有一丝希望?后来孔子辗转多国,都没有得到重用,就想到晋国去见赵简子,却听说他将曾经利用从政的窦和舜华杀害,知道赵简子也非善类,于是返回乡野。作《陬操》表示哀叹,歌词说:“秋水深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和,归来归来归为期。”
沧海桑田,这世间风云变幻,即便是面对相同的风景,我们亦不能体会当年孔子的情与哀。幸好他还能与琴为友,在思量与彷徨间,以琴和之,聊作慰藉。
不知君有几多愁,惟愿琴声可解忧。
凤求凰
《礼记·乐记》中有“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之句,意思是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
而在岁月的长河中,以音乐表达感情并成为佳话的,最著名的怕是那首《凤求凰》。
《凤求凰·琴歌》 王实甫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司马相如,字长卿,二十几岁时为汉景帝的武骑常侍。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因缘际会得以追随梁王,并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志趣相投的文士,后为梁王著《子虚赋》,景帝去世后得到武帝刘彻赏识,封为郎,这是后话。
司马相如少时不得志,刘武去世后便辞官回到成都,只是家徒四壁,生活清贫。司马相如一向与临邛令王吉交情甚好,又得王吉邀请,于是便在临邛都亭住下,王吉对司马相如恭敬有礼,时常拜访。当地首富卓王孙听闻,有意结交,于是宴请王与司马二人。正是这样的巧合,才有了凤求其凰的传奇开端。
卓王孙有女,名卓文君,曾有人形容文君貌美“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文君精通音律,善弹琴,文采斐然,这样的可人儿,怎不令君子好逑。
那日宴饮,文君虽躲于帘后,却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只惊鸿一瞥,已足以让司马相如情根深种。席间他抚绿绮琴,作《凤求凰》。
《凤求凰》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
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
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思使余悲。
“泠泠七弦上,知音凭绿绮”,这样炽热的情谊,卓文君自是懂的。那琴、那人、那曲、那情,如藤蔓一般缠绕在心头,终是开花结果。
那把篆有“桐梓合精”的绿绮琴,也算是做了红娘。那日后,时间的消磨、生活的窘迫,一双人、一把琴,辗转风波中也必能寻得安乐,在落魄时、在饥寒后也不觉寂寞。
那是他们的爱情,更是琴音做乐。
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时期,有一位被人尊为“琴仙”的著名琴师,他就是伯牙。荀况的《劝学》中写到:“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见伯牙琴技高超。
伯牙幼时开始跟随老师学琴,为使伯牙领悟音乐真谛,他的老师成连曾带他四处领略自然风光,据说还到东海的蓬莱山寻找仙师。许是这般真诚好学感动上苍,又许是某种不知名的因素让伯牙豁然开朗,总之自那以后,伯牙的琴声妙不可言。
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是巧合,却又像是受到了神秘力量的牵引。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本该与家人团聚的节日,两人却在汉阳江口结识。彼时伯牙正在月下弹奏瑶琴,只因过于投入,才在突然看到江边站立聆听的钟子期时,心中一惊失手拨断了琴弦。这便是初遇,也隐隐为别离埋下了遗憾的伏笔。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伯牙没有想到,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能读懂他指下之音。那天夜晚,他们弹琴、聊天、饮酒,结为兄弟,并相约明年月圆之夜再相聚。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而至,久久不见钟子期,后经打听才知钟子期已去世,并留遗言要将坟墓修在江边,希望能在这一天听到伯牙的琴声。
钟子期如愿以偿,伯牙在他的墓前弹奏了那首《高山流水》,曲罢他断弦毁琴,悲痛万分。从此世上再无人懂他的音,知他的情,任凭你婉转悠扬、高亢激昂,任凭你雨萧风吟、山高水长,此间绝唱,在无人与他共享。
《悼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粉.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琴,可断。
情,难舍。
雾已散,风轻扬,回望沧桑,是谁在烟云处琴声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