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是大多数人经常忽略的第一步。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投资移民文案兼销售。经常碰到客户咨询相关的美国投资移民项目。
不同的客户问题五花八门,但是听多了之后,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方说了很多的疑惑,其实背后都有共性的需求。
比如美国的某个投资项目商业模式的问题,还有收益产出比问题,雇佣员工人数够不够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背后,他们真正的需求是:项目最后能不能持续创造收益并拿到绿卡。抓住了这个根本需求,再回答客户的问题,就会抓到问题的核心,解决他们对项目的疑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分析问题的方法, 是采用了作者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方法:隐藏偏差和成因偏差。这是在和客户交往过程中,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通过挖掘对方需求,来一一分析并满足对方的需求 。
同时我销售的产品是一个商业性质的投资项目,分析项目的过程就是分析美国商业活动的过程,这里又用到了”成因偏差“的方法,他们的一些需求也是商业活动中最关键的地方:收益和止损。
同时又是个移民项目,必须要达到美国开设这个投资移民政策的需求,即达到创造足够的雇佣人数这个条件才能拿到绿卡,分析项目能否达到既定的雇佣人数条件,是需要通过专家的商业模式数据来提供证据的。
通过分析问题的关键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澄清问题的本质,能有效解决复杂的问题。
孙圈圈提到的问题清单,按照“理解偏差”、“隐藏偏差”、“成因偏差”和“高解决高关键”二维矩阵来把问题进行了分类。
二、问题的分类本质是什么
但是,生活中的问题非常复杂,孙圈圈的问题分类并不足以全部概括。关于问题解决方法论,不得不提到易仁永澄的PKS模型,我有病,你有药,你该给么?我该吃么?这篇文章提到了PKS模型的分析方法,可以和孙圈圈本章提到的澄清问题的方法进行互补,圈圈对问题的澄清非常的详细,而易仁永澄直接从本质上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此模型的最难点在于能否找到问题的本质原因,如果一上来就事论事,直接给方案,会容易导致更多的问题。
比如说我前一段时间建立了一个社群,想分享得到APP上的叨叨魏专栏给一部分小伙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玩转这个社群,然后我接着分析,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除了分享专栏内容外,还能怎么玩?
这个问题算是我自己给自己的任务,我要分析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社群?目的是什么?澄清目的是为了澄清背后的动机,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发的。
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分为自我期待,问题导向,兴趣导向,自我和他人要求。
把动机归类好后,可以根据动机分类把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搞清楚动机来源,可以分清哪些动机更重要,进而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
搞社群是由自我期待引来的,确定了动机后,接下来我要想:如果要做这件事,和我的目标有没有关系,是更重要的事情吗?若遇到障碍,我有没有持续的动力继续做下去,我有哪些资源去持续行动......
澄清目的,就是澄清了动机,动机是深层的原因,问题出现一般都是忘记了自己当初的动机,围绕动机解决问题,反而会更接近本质,更能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用易仁永澄的话说,就是“目的越清晰手段就越精准。目的的清晰是高效能的基础。”
本章的独立思考部分,参考了《学会提问》这本书的内容。
想了解的童鞋,可以详细看看《学会提问》,此文就不详细撰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