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绘画
回顾世界史,大约从1500年起,意大利的政治形势趋于简化。
由于处在邻国统治下,或者由于西班牙和法国等其他国家的存在,15世纪意大利诸侯国家的数量有所减少。
因此,这也使得曾经被各个家族王朝培育的、以碎片化形式为艺术家提供保护的艺术的发展,变得集中起来,达到非同寻常的鼎盛,出现了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
在15世纪,曾经一度辉煌的帕多瓦或乌尔比诺等城市黯然失色。
同时,伦巴第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尽管事实上米兰公国在15世纪末期是孕育古典主义的先驱,但1499年法国人的到来结束了斯福尔扎家族对艺术家的保护。
且,自1526年起,米兰公国、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一样,成为卡洛斯五世帝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不过,威尼斯共和国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权力。
威尼斯的公侯们在意大利东北部、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海岸,以及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上保持着统治地位,尽管其在与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中失去了地中海的海权控制,并失去对新商路的控制;在美洲和西印度群岛被发现后,这些新航路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掌控。
而热那亚共和国先是被法国统治,后来处于奥地利帝国统治下,在政治和银行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曼图亚、费拉拉和摩德纳等小国,在16世纪仍然是重要的艺术中心,凸显了帕尔马画派的地位。
佛罗伦萨虽然放弃了在15世纪所担当的先锋性作用,但它仍然是孕育16世纪新古典主义和矫饰主义话语的重要中心。
1494年,美第奇家族在这座城市被推翻,1512年重新掌权。
此外,该家族的两个成员还担任了教皇:教宗利奥十世和克莱门特七世。
且,从那时起,随着锡耶纳于1555年被吞并,佛罗伦萨成为受到卡洛琳诺帝国和法国保护的托斯卡纳大公国的首都。
但是在整个16世纪,都是教皇统治了艺术创作。
并且,教皇宣称拥有意大利的政治领导地位,并将其政治和军事活动与艺术的雄心壮志联系在一起,使自己成为16世纪的主要赞助人。
因而,从这个世纪初开始,尤里乌斯二世【尤里乌斯二世,又译为犹利二世、儒略二世、朱利叶斯二世。】和美第奇教皇,使得曾经因为教都迁往阿维尼翁而衰败的罗马,重新成为欧洲重要的文化中心。
在16世纪的前20年中,15世纪的经验主要是佛罗伦萨的经验,在“古典文艺复兴”的名义下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几乎仅局限于罗马。
但是,从1520年也就是拉斐尔去世这一年开始,古典文艺复兴在理论和实践发展方面所追求的普遍有效性,被矫饰主义打破。
作为古典主义的巨匠们,着实解决了15世纪的技法问题之后,到了16世纪,意大利绘画的关注重点更多是内容。
且,第一次文艺复兴时 期与16世纪之间的最大区别是新的世界观和人类观,这无疑对1492年美洲的发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本主义以人类为中心的模式使人类成为宇宙的中心和普遍的尺度,并将其应用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之中。
因此,画家们使用壮观、宏伟、精确的模式,推动着将人作为新美学的中心。
并且,杰出的、个性的艺术家参与了对这种“大矫饰”的定义,他们主导了三大主要艺术领域:建筑、雕塑和绘画。
在16世纪的前10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都在佛罗伦萨,但历史、经济和政治环境导致他们前往罗马,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此前已经设法吸引伯拉孟特到罗马来扩建梵蒂冈宫并建造圣佩德罗的新大教堂。
因为,当时四个伟大的巨匠巩固了古典主义话语,并将艺术之都的地位转移到了永恒之城。
与此同时,在威尼斯也出现了另一种古典主义,由于提香【提香,即蒂齐亚诺·韦切利奥(TizianoVecelli或Tiziano Vecellio,1488或1490-157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英语系国家常称呼为提香(Titian),在中国也多译为提香。】等艺术家的推动,该派古典主义享受着更加宽阔的历史遗产。
并且,这种古典主义有着相同的理想,却以另一种风格得到巩固。
纵观世界绘画史,又或者回顾整个文艺复兴时期,不难发现,这个时期是古典主义的孕育最佳温床。
15世纪初,米兰市享有深厚的哥特式艺术文化。
一直到斯福尔扎家族击败维斯康蒂家族并于1450年上台后,新的文艺复兴形式才被引进来。
新王室立即开始发展一项广泛的、可以给其带来声望的文化计划。
在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支持下,莫罗、伯拉孟特和达·芬奇超越了15世纪的原则,使米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先锋的中心。
达·芬奇(1452一1519年)曾在委罗基奥位于佛罗伦萨的工作坊中接受训练,他以其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推动他不断进行艺术试验的渴望,完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原型。
他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他对于15世纪各种研究的把握,并使古典话语元素成为一个规范整体的组成部分。
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狂热的绘画者,还是一位作家,他是在专题性著作中从理论上定义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第一人。
达·芬奇参与绘制了他的老师安德烈·委罗基奥的绘画作品《基督受洗》(1472-1475年),描绘了左边的金发天使和风景。
且,理想的天使形象和朦胧的风景,与委罗基奥坚硬且单调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时期(1478-1483年)的第一批作品中,例如《吉尼芙拉·德本奇肖像》(约 1481年)和《持康乃馨的圣母》,展现了出众的明暗对比,使体积感更趋圆满。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持康乃馨的圣母》(1478-1480 年,现藏于慕尼黑老美术馆),画中所运用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
这些作品的镇定表达与《圣杰罗姆》(约1482年)中同代人痛苦的脸,以及《贤士的崇拜》中人物的示意性手势和令人惊奇的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这幅作品,由于他离开米兰而未完成,构图的金字塔形视角和因遥远而模糊的氛围显得格外明显。
在达·芬奇的第一个米兰时期,他创作了绘画历史上两幅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定义了古典主义话语:《岩间圣母》(1483一1486年)和 《最后的晚餐》(1495-1497年)。
画作中,严格平衡的构成、空中视角和理想化的模型,成为一种产生巨大反响的话语规范。
在《岩间圣母》中,他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晕涂法”,稀释了轮廓直到与氛围融为一体。
通过这种新技法,他使圣母、婴儿耶稣、圣约翰和美丽的天使的脸都变得圆润。
且,所有图像均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放置,其顶点是左上角的百合花,一条曲线经此穿过,继续沿着手的方向延伸。
它突出了圣母双手尊贵的透视效果,以及通过远方迷人洞穴过滤而来的神秘阳光。
达·芬奇著名的《最后的晚餐》是为多米尼加圣玛利亚感恩修道院的餐厅创作的,伯拉孟特也在那里工作。
因为是绘制于墙壁的绘画作品,再加上蛋彩画材料、潮湿和修复不利等因素,该壁画已经受损。
这幅壁画显示了人物形象“伟大矫饰”的胜利,以及在严格透视空间中成行的排列。
正面和背景的双重照明映衬在画中众多门徒的脸上和手上,达·芬奇对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描绘了当门徒们得知在他们之间有一个叛徒时手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同样的精确度也体现在《音乐家肖像》和三位女性的肖像中:《有发带的女士》《抱银貂的女子》和《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约1490年)。
在这些肖像画中,由“晕涂法”限定的精细半身像,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异常醒目。
当伦巴第于1499年落入法国人手中时,达·芬奇和伯拉孟特逃离了米兰。
伯拉孟特去了罗马,达·芬奇则回到了佛罗伦萨,他之前没有去过威尼斯和曼图亚。
1494年驱逐美第奇家族后成立的索德里尼共和政府,委托他为议会大厅绘制壁画《安加里之战》,与米开朗基罗负责的另一幅壁画《卡西纳战役》成为姊妹篇。
他在同一时期创作了绘画史上评论最多和最神秘的女性肖像画:《乔康达》(1503-1505年)【《乔康达》是这幅画意大利语(LGioconda)的名称,中文又译为《焦孔达》等,即广为人知的(蒙娜丽莎)。】。
且,瓦萨里认为画中人是弗朗切斯科·德尔·乔康多的妻子蒙娜丽莎,也有人认为画中人是其他模特。
画中表现了这位女士的半身像,她双唇露出微笑,双手搭在扶手椅的把手上,在远处的风景映衬下非常突出。
而“晕涂法”稀释了色彩,并获得潮湿而蒸汽弥漫的氛围效果。
达·芬奇于1514年到达罗马,但逗留时间不长。
1517年他前往法国为弗朗索瓦一世提供服务,并随身带去《蒙娜丽莎》和《圣安妮》(约1508一1510年),以及同样也是大师级作品的《施洗者圣约翰》(1513一1516年)。
他于1519年死于克洛吕塞城堡,但他的画作没有消亡,而是被他的门徒们传播开来,并作为当时最知名艺术家的风格表现出来。
现在,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1503-1505年,藏于巴黎罗浮宫博物馆),这可以称得上是达,芬奇最著名的画作,他带给艺术界的创新就像这位女士脸上的微笑一样简单。
《维特鲁威人》 (1492年,藏于威尼斯学院)。《推特鲁威人》。又译为《维特鲁威人比例研究》《卡侬比例》《男子比例》《人体比例图》等。
《岩间圣母》(约1506年,藏于伦敦家美术馆)。
《施洗者圣约翰》(1513-1516年,藏于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PS:部分资料来自世界绘画史和美术史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