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很残酷,但这就是坚持的意义,它是世界规则的体现,也是人性使然
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小编以前也总是被错过的机会所牵绊,总是沉浸于过去的悲伤与叹息中迟迟不肯继续前进。
正如小时候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的那句话:“当下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当时能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关键时刻才幡然醒悟。
但最好的学习时间已经过去,我们无法再像小时候那样可以无忧无虑的单纯学习了,并且应时代的要求,有些事只能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会像游戏一样输了可以重新来过。
这个世界虽然很残酷很现实,但它对待每一个人却是公平的,我们所遭遇的一切挫折与困难,大多数人也都会经历。
因为人性是相通的,我们不想做的一切,也是他人极力逃避的事情。尤其是人性的陋习,会让我们失去长远的眼光,会让我们为了眼前的苟且而不顾一切。
自己似乎就在做着相似的事情,明明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但却总是做出错误的选择。这样写下去真的有意义吗?总是停留在一个角度,去看待分析问题,是在搞独门研究吗?只是这到底是研究?还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长达一年的专题写作,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甚至与想象中的样子相去甚远。以前觉得是自己坚持的不够久,写的不够好,所以才导致如今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
因为不管做什么事情,人与机器的差别并不大,就像一辆没有汽油的车,不论车子本身多么豪华与想去远方,都会因为没油而中断一切幻想。而人更是如此,没有持续动力输入的坚持真的很难持久。
因为坚持是那种不见到效果很难体现价值的事情,哪怕我们坚持努力到百分之九十九,只差百分之一没有坚持下来。那么那百分之九十九坚持的价值有可能会是一文不值。
很现实,很残酷!但这就是坚持的意义,它是世界规则的体现,也是人性使然。好像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在不断的相互冲击,都试图彻底碾压对方。但双方又都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总是一次次地又再次站起来。
以前对意志力坚强的人有种神一样存在的感觉,认为自己一介凡人所有的做不到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随着自己一次次的突破自我,慢慢发现原来做到曾经难以置信的事情,并非是神一般的存在,而是一次次蜕变后的真我展现。
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难是一定的,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难是肯定的,因为假如我们想要简单的获得,那么获得的就会非常简单。另一种意思是难是一定程度的,它就像杯口的高度,当水超过杯口的高度时,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
正如逆水行舟的人生一样,很少有人能在起点位置就知道正确的做法,因为不论我们如何选择,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不论是逆流而上,还是随波逐流,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很难感受到处境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因此会给我们造成一种不论如何选择都是一样的错觉,尤其是逆流而上需要忍受的孤独与迟迟看不到效果的痛苦煎熬,而与之相比较下的随波逐流,反而会让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感觉很舒服。
而这是依赖外部控制的结果,所以会引发我们想要寻求捷径,但人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言,那些所谓的捷径到头来有可能会成为人生最长的弯路。
所以说唯有想办法更变控制点,让自己从外控者转变为内控者,把外部因素的诱惑转移到内部行为的选择上。而我们能不能获得进步,增长自己的能力,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主动做出策略性的行为选择,来抵制舒适带来的诱惑!
是的,我们最难放下的就是对轻而易举得到的舒适,会误以为生活就是如此的轻松简单,直到某一天当我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无力。
真的不曾想到曾经那些举手就能获得的美好,原来需要付出的代价会这么大。而我们之所以没有感受到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那么是不是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过好这一生呢?真的不一定,因为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三,人性总是忽略事物的真实价值,而做出符合人性需求但却违背规则的事情
这个过程看似一步之遥,但也可能会让我们一辈子都走不完。就如我们能否坚持做一件事,其实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最难的就是下定决心行动的那一刻,如果我们没能扛住人性的各种蛊惑与诱惑,那么放弃就是唯一的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无路可走的缘由,正如生活不会询问我们需要什么一样,它只会为我们提供选择,是我们的选择让自己别无选择!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为什么到自己这里就没有了路?
那是因为我们并未真正的走到山前,无路可走的感受就像望山跑马一样,一切都是自我臆断的假象。有句话说的很好:“真正折磨你的不是任何人的绝情,而是你一直心存幻想的期待!”
我们看不见路的原因也是如此,我们对所求之事太过在意,那种迫切想要得到的心理,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强大的压力。
而一次次的未得到,犹如一锤锤在重击我们的精神防线,但所有的要得到,都是等价交换的结果。而人性的陋习总是让我们高估自己一年里能够做到的事情,但却低估自己十年里能够做到的事情。
人性总是想要自己一步登天,但又不想付出登天的代价。这就像是去超市购物,想要不花钱买东西一样,关键是超市的保安可不会答应。而这也是人性对难以岂止事物的妄想,因为一切都未知的,所以不论自己怎么想都不为过。
就像一个电影里的桥段,主持人问男主角假如他有一千万愿意捐给最需要的人不?男主角没有犹豫就说了他愿意,接着主持人又问他如果有一个亿还愿意全部都捐了吗?男主角依然说愿意,而当主持人问他是否愿意把自己唯一的一辆车捐出来时,男主角还是毫不犹豫的说了句“不愿意”。
主持人费解的询问男主角这是为什么?男主角说是因为他真的有一辆车。而这也是人性的体现,毕竟人性非常厌恶失去,尤其是自己仅有或好不容易得到的事物。
说这个故事就是想要表明人性对于不曾获得,或不是自己的事物的价值判断容易出现失衡。会受内心欲望的驱使,而忽略事物的真实价值。以至于我们总是做出符合人性需求但却违背规则的事情。
而一切违背规则的行为,很难得到支持,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如泡沫般,很快就会自我破灭。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们能够学到的、做到的事情慢慢做好,然后耐心的等待着它们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正如时间虽然不语,但却会给我们想要的一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