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一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你发现即使在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在明知道有些事还是无能为力,还是会努力争取的时候。前面的两次成长每个人早晚都会遇到,第三次需要自己主动的学会成长。
这个社会是主动的社会,没有谁会逼迫你去读书、去学习、去成长,只有你自己去改变自己,才能去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自己生存的环境,自己那些血脉相连的亲属,这是我们的命,我们无法篡改。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和谁在一起,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是积极的人还是消极的人,这取决于你自己。
知乎高赞,为什么我们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生活的苦使人麻痹,学习的苦使人清醒。
生活的苦是被动的,只需要你等待它的来临,然后去忍受它,最终你习惯它。而学习的苦,是主动的,它需要你忍受生活的苦之外,还要去去寻找痛苦,让会你逐渐的清醒。
我们大部分人都停留在成长的第二个阶段,去等待生活之苦的来临,然后习惯它。
然后,这个世界终究是动态的,你所有不曾料想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你承担那些命中似乎早已注定的代价。
所以,我们还是要去学习、去奋斗、去主动的成长。
曾经我们认为铁饭碗的国企再改革的浪潮中,成千上万的家庭下岗在就业。曾经我们看到门庭若市的银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逐渐变得门可罗雀。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它无情的碾压着潮流中的我们,是奋起直追还是泯然于众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在富士康有这么一个女孩,她酷爱学习,因家庭贫困无奈辍学,选择了外出打工。然而在打工的同时,她扔念念不忘的去读书,于是在富士康开启了她的自考自旅。
每天从流水线上下班之后,她便开始了自学之路,宿舍的嘈杂,工作一天的疲惫,都没有阻止她学习的欲望,最终她自考专科,自考本科,跳出了流水线的生活。
也许她的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富大贵,然而就如杨澜所说:“我们坚持学习是为了,就算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我们主动的学习、去改变,不是为了让自己得到的更多,而是在时代的潮流中翻出自己的浪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