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了,父亲遵循清明节赶早不赶晚的规矩,昨天就去罗山给太爷爷太奶奶上坟了。
如今我们住在平桥,驾车前往仅仅半个多小时就到了。
当年去投奔的那家姓余,兄弟七人,算是大户,村里也没人敢欺负,爷爷这才安稳的住下,并受到额外的照顾。
爷爷在世时,曾多次嘱咐,老李家世世代代不能忘了余家的恩情,父亲他们也都照做了。
后来,余家的老人陆续百年,如今只剩六爷和七爷在世,每年父亲他们也都会代表爷爷去看望,给他们现金,带一些礼物,他们有任何问题,都会不遗余力的帮忙解决。
奶奶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当年他们对我们家人有救命的恩情,如今有能力,自然要常记在心,常思回报。
想起,电视剧《大染坊》里的陈寿亭(侯勇演),当年做乞丐时,锁子叔可怜他,经常救济他,后来寿亭发达后,把锁子叔老两口当亲爹亲娘孝敬,不仅好吃好喝供着,还请了专人伺候他。
除了锁子叔之外,陈寿亭做乞丐时,有个苗家大少爷给过他一个大白馒头,陈寿亭发达后,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去给其拜年,并带厚礼。苗家在山东是出了名的工业家,因感知陈寿亭是知恩图报之人,在陈之后的事业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另外,救了陈寿亭性命的周家人,陈寿亭更是尽心尽力给其养老送终,尽心尽力操持着周家的生意,并做大了周家染坊的买卖。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要想成就什么事业,首先做人要过关,这也是所谓的做事先做人。
说到这里,我想起知恩图报的典故了: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
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现如今人们多趋利性,人情看的比纸还薄,重利轻义也逐渐成为社会常态。
住在居民楼里三年,往往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
曾经有句诗:“远亲不如近邻“。现如今,远亲不如近亲,近邻不如近亲。
有的时候,少点势利,少点冰冷,多点人情,多点感恩,做人与做事都方便的多。
本文作者,大地行者,QQ|微信:1058210252,欢迎加我为好友。
我现在有两个公开QQ群。
一个是主做新疆大枣核桃的批发的,称为代理群274816606,工厂在信阳,对我的产品感兴趣的欢迎加入,确定做代理后,我会抽出时间培训。
另一个群是读书交流群245558014,群内上传有大量电子书,喜欢读书的、喜欢交朋友的,欢迎加入到群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