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选择”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名词,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逆向选择问题来自买者和卖者有关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在旧车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道。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买者也不傻,尽管他们不能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愿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会退出市场。接下来的演绎是,由于上等车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会退出市场;演绎的最后结果是:市场上成了破烂车的展览馆。
有意思的是,职场上“逆向选择”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公司中或者单位上,能力强、效率高的职工总是很快完成工作,打卡下班,而能力不足者完成相同工作内容耗时更长,甚至需要加班加点。讽刺的是,在上级眼中,会觉得早早完成工作的人态度不端,工作耗时长的人工作更辛苦,更具有奉献精神,于是会优先考虑提拔任用。强能力者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大多选择辞职,最后的结果就跟上述“逆向选择”的结果一样,剩下“劣质品”。
在这种环境下,“摸鱼”成了一种需要修炼的艺术。对于强能力者而言,如果想适应这种环境,那就得故意降低自己的效率,一天的事情分成三天来做,而且还要认真学习低能力者口嗨的能力,“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要多在领导面前有意无意表现自己的辛苦,这个度也得掌握好。所以也许演技比能力重要?
有些低能力者反而自信心爆棚,觉得全世界自己最牛,其他人都是傻逼。基础的办公软件操作都不会,换算个单位还想一个一个单元格敲数据,当然“辛苦”死了。但是只需要会讨领导欢心,就这一点就足够“驱逐”强能力者了。
当然,聪明的领导会识别出“优质品”与“劣等品”,但一般的领导怎么来识别一个人的价值,可能最直接的就是看这个人工作的时长了,工作时长越长越有贡献,简单粗暴。如果不想当“演员”,跟对领导太重要了,宁愿工作辛苦一点,也比整天被周围那些普信的家伙恶心来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