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描述,每日三千字以下统称为“千字文”。
一般都是电子输出,因为有字数统计,打字也方便快捷。偶尔也会线上线下分工,电子输出2000字,日记本继续1000字。因为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每天写倒没什么困难,但是一量化到三千字就不是一回事了。
经常情况是,绞尽脑汁,才七八百字。于是便再看几篇文章,看点书,补充素材,再对文章概要加以复述,谈谈自己的看法,联想一些案例,东拼西凑完成千字文。慢慢的,也总结了一些技巧。
在一些边角料的时间,思考问题的时候,就把思考的主题写在一张空白纸上,像列菜单一样一字排开。等到千字文没有可写的时候,随便一个话题都可以几百字。渐渐的,又开始对千字文加以格式化,每日必写的分几个模块——学习总结,事件时间开销,每日梦想清单,生活感悟。
通过每日千字文,我也重新认识了日记。
--我记日记经历了几个阶段:
⒈为记录生活而记录,一般都是鸡毛蒜皮,情感天地,头四年都是如此,文字大概500左右。
⒉为发泄心情,倾诉内心不快而记录,这是最近一年半,文字大概1000左右。
⒊记录新知,分析时间,反省一天而记录,这是最近半年,文字大概1300左右。
以上总结,也是开始每日三千字后才注意到的。在这之前,我很少数字数,基本都是写多少算多少。没有硬性字数、格式要求,无欲无求,自然日记也对我无为而治。
对日记有怎样的全新认识?
有时候拖延,没能在关机前完成千字文,我就要求自己在日记本上补。相对于键盘输出,手写效率太低。曾经,我把这两种输出方式做了个对比,键盘输出就相当于在水里游泳,自由舒展,文字的输出速度能跟上思考的速度。手写相当于公路上步行,有时候脑袋里蹦出多个问题的思考,但受限制于物理输出道具的限制,总是在一个想法还没表达清楚,其他的想法就像浪潮一般退却了。
但手写也有好处,键盘输出就像与朋友微信聊天,虽然亲切,却总是隔着距离;而手写输出就像与老朋友面对面交流,一笔一划,情真意切,它也听的安静认真。这一点也是我每日千字文后的感触,感受到日记本的生命力!
写千字文前,对日记应用认识:
我写日记开始于大学失恋的时候,那时候是我人生挺痛苦的时期,想跟女朋友解释,安慰、道歉、说话。可是打电话人家不接,心里越寻思越着急,想找朋友聊聊,但感情的事情很不方便。于是,便在女朋友送我的一个本子上,写对她想说的话,回忆我们之间过去的美好,自己此时的痛苦。刚开始,本子随身,无时无刻,想说就写。后来,一天一记,渐渐的一周一记,断断续续,开始养成一天一记录。
在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之前,心里一有点事,总是爱讲与人听,希望得到朋友的共情。但是这是一种很受限制的交流方式,首先对方不一定有时间,再者对方不一定理解你,不一定认真听。但是日记本就不一样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话语,内心深处的秘密,难以启齿的愧疚,统统无所谓,TA会每一件都认真倾听,保守你的秘密。
在写千字文之前,日记一直是用来情感发泄与记录琐碎的。
写千字文之后,对日记感触:
第一感触就是,日记仿佛有了生命,而且是成为了一个可以与我互动的家伙。总是在我手写内心抱怨的时候,安慰我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让我的心情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烦恼愤怒的时候,给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建议,抚平我的心伤。
偶尔TA也说话,与我聊天,我也乐意,一改平日总是晚上才记日记,而是一有事情,就写给TA听。 这一点,或许也是受《安妮日记》启发,给日记本起了个名字的一些原因,总是TA具有了很多情感。又或者,我对TA倾注了感情,吸引力法则让TA给了我回馈?
写作定三千字有意义吗?写的多就好?
写的多不一定都写的好,但是写的多一定代表你思考的多。每天思考三千字的距离,相对于不思考的人,我就活得更加充实,这一辈子也就过得相对更长,从思考的距离这个角度看每天三千字。
好处:
1.锻炼复述能力、记忆能力。每次在读完文章后,都要把主要概况复述下来,不断阅读。
2.将会让你变得对事物敏感,生活处处皆文章。锻炼万象眼,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带着固有的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