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让我想到职场里有个同事不太成熟的做法:
“你能先让我做完这项工作再布置其它任务吗?”
那时候我的内心扑通了一下,原来进入职场多年的老油条有时候也会忽略“时间管理意识”。
我认为时间管理是将自己可支配时间的效用达到合理化、高效化。不是说将时间利用时长不断延长至24小时,或将时间利用到极致,而是在适度的时间长度里做对的事情。
01 每日计划To Do List
每日的To Do List可以运用PDCA模型将你要做的事情罗列下来,这是第一步:
Plan计划,最终目标是什么,你打算完成什么任务;
Do执行,如何拆解大任务,分步骤执行;
Check检查,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核查目标的完成度;
Action修正,检查后,发现没有达成目标或者偏离方向,如何修正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时候List里的每一事项Plan都是平等的,第二步我们要给每一件事附加客观价值:“时间维度”和“重要维度”,也就是“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得出每件事在时间和重要两个维度的价值。
通常来说,我们完成事项的顺序是首先“重要且紧急”,然后到“不重要但紧急”,再到“重要不紧急”,最后是“不重要不紧急”。
第四步,每件事在“时间维度”和“重要维度”具有不同的价值之后,我们还需要做“主观预判”:即我完成这件事要多长时间,也是对每件事“难易程度”的判断。
而且,预判完成时间不仅仅只是执行所需要的时间,还要将检查和改造所需要的时间算进去。因为很多时候,修改比做还要花时间。
预判完成时间=执行时间+检查和改进时间。
最后一步,根据事项的“目标完成时间”来“倒推时间”,我们可以得到每个事项的“最迟开始时间”。
最迟开始时间=目标完成时间-预判完成时间-不可预计时间(约30min-1h)。
这样子,我们可制作好我们的To Do List(下图为参考)。
心中便可有数:一分清轻重缓急;二占用时间及分配;三明晰DDL。
02 每次只做一件事
每次只做一件事。
每次只做一件事。
每次只做一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时间不够用,总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专注在「一件事」上。
例如,很多时候,我们会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打开手机微信,发现没有人给你发信息,然后顺手点开朋友圈,刷一下最新的几条朋友圈,然后看到别人的朋友圈可能又会花上十几秒猜想他人的生活......
我们习惯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打开手机看一看。被各种信息和诱惑包围,处于信息接收的焦虑中,我们的时间变得更不够用了。
其实离开社交软件一两个小时,根本不会错过什么信息,别把自己想得那么重要。尽量减少社交软件的信息打扰,保证自己做事思路的畅通和清晰。
除了社交软件的分心,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打断你专心做一件事。例如,突然其他同事需要你帮忙做某件事。
发生这种情况不要马上扔下手头工作,着手去做。要询问清楚协助事项的目标、内容、时间节点等,了解这件事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再将它安排进自己的计划表中,有计划、有节奏地一件件事项解决。
被临时任务支配的恐惧是源于我们时间任务管理能力,还有我们的抗压能力不足。
每次只做一件事,不被社交软件和临时任务打扰,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每项任务。专注一件事的效率是最高的,也会让我们更加投入其中,收获更深。
俗话说,事情总会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一件地被解决的。
所以,写文的时候就不要听歌!(我没有)
03 制定SOP,投资你的时间
所谓SOP,是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 ,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意思是,使日常工作操作步骤变得流程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减少部分工作沟通的成本、工作流程试错成本。
例如:制定采购流程SOP,将整一条采购流程的采取步骤、人员沟通、注意事项等细节进行细化和量化,每位员工都可以学习SOP并按照其进行操作。
用你的时间去制定工作SOP,虽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但是长期来说,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被节约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充裕的时间调节。
投资你的时间,节约出更多时间来。
04 碎片化时间也利用起来
其实碎片化的时间加起来还是蛮多的,例如:坐车坐地铁上班的时候,平时吃完午饭刷手机的时候,敷面膜的时候,甚至洗澡的时候......
以前我可能都会用来玩手机、刷淘宝、刷B站,现在偶尔也会,但也会用来看看新闻、资讯,学学英文,或者用来回复工作事宜,甚至用来思考问题。
特别是洗澡的时候特别适合思考问题,建议大家可以试试(偷笑)。
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学习的时候要注意:
信息不等于知识,接收不等于内化。
我们每天都在接收很多信息,但信息不一定就是有用的信息,更不等于知识,接收更不等于内化。仅仅停留在信息和知识接收的层面即“是什么”,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融入自己的理解,很容易一知半解,也会很容易掉入思维陷阱里,如稻草人谬误、滑坡谬误等。
当你不仅停留在「是什么」,而去思考「为什么」,很多情况下你自然明白「怎么办」。
碎片化时间利用好了,时间不算很富裕,但也足够啦。
最后,送上一句话: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