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银行工作多年,时常与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打交道,对企业家有些了解,也一直关注这个群体。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写了一篇题为《企业家的企业与企业的企业家》的文章,读后感触较深:这是我近几年看到的对企业家格局理解最具洞见性的文章。
“企业家的企业”指的是:企业是企业家的家产、私人物品;“企业的企业家”是指企业家臣服于企业,把企业视为社会公器,让自己的生命服务于企业的使命。
一,格局把握难
人们总说“小成靠能力、大成靠格局”。那么,究竟什么是一位商业领导者应该有的格局?
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四川企业家牟其中,他当年干的都是飞机易货、发射卫星、开发满洲里这样的大事,他甚至还向中央献策,将喜马拉雅山脉炸开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暖湿气流改变大西北的干燥气候。格局大不大?但最后,冒进大胆却给他带来了16年的牢狱之苦。
我见过的追求“大格局”的人,最后消失也快。多年前,一位北京的装修连锁企业的老板,他满脸兴奋地地说:一定要有大战略、大格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企业还是那样,甚至从他公司离职创业的人都纷纷超越了他。
人们一谈到“格局”就和“大”联系在一起,似乎只有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才配得上这两个字。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活着就要改变世界!乔布斯改变了世界,所以被“封神”,但如果把乔布斯的经念歪了,就会变成“神经病”。看来,格局越小的企业家,自我越自大,企业本质上只是他们赚钱的工具;格局越大的企业家,自我越小,他们把自己奉献给企业,对名利反而视而不见。
二,企业是社会的服务者
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企业的行动对于社会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当管理者由于他所具备的特殊能力而拥有了职权时,就应该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服务者,我们办企业,首要价值是满足社会上的某种需求,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大,满足需求的效率越高,企业得到的社会认同就会越多。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常是拿钞票来进行投票的,以表达对企业的认同与否。
真正有格局的领导者能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他们把企业视为公器,对企业经营充满敬畏之心;他们顺从规律做事情,不敢把自己个人的欲望和权力意志强加给企业,也绝不敢把企业当作自己扬名立万的舞台。
《道德经》告诉我们,领导权就是服务权,要保持谦卑。想取得天下领导权以施展个人抱负的,离失败不会远。“天下”是神圣的公器,任何人都无法操控,也不能加以把持。越想有一番作为越容易失败,越想紧紧抓住越容易失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引领之时也有跟随之时,有发展缓慢时期也有发展迅猛时期,有强大之日也有弱小之日,有稳固也会走向瓦解。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不走极端,避免过分和奢侈,减少骄纵和傲慢。几千年前的忠告,我国的企业家们应该走得更顺才对。
三,“大小”把握在乎企业家的心
从字面上看,“格局”是一种空间感。对空间中“大与小”的理解,才是格局感的实质。把自己看的过于伟大,总想改天换地的、成为首富的,其实格局很小;把客户满意和员工成长看的很大,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看的很重的,才真有大格局。
空间通常有限,此大彼小、此小彼大,这就是辩证法。把客户需求和社会责任看的越来越大,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直到“无我”境界,才能成就“大我”的格局。这就是心的力量。
古人历来有奸商,儒商之分,做企业,诚信第一,做企业家,多读书为要。最近苏州一位姓蒋的企业家,读书,写书,体味经商之道,且不论是否成功,能不能做大,只是其言行,己有儒商之气场,值得学习了。
(本文有部分网上内容,如认为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