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5后的一代青年干部,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考到体制内稳定,是的,这是一个优点,但进入工作后依然抱着只求舒适的态度,那就像温水里的“青蛙”。
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如果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就意味着一成不变,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人会变得颓废、不知上进,所以我们要跳出舒适圈,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
坚持学习,往往是适应环境的最佳途径。青年干部的学习不能只是单纯的看书本,要用好“三真”:在“真学”上要下功夫,厚实的理论功底,能让你更好的“吃透”政策;在“真懂”上花力气,面对工作上的千头万绪,年轻干部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在田间地头里调查实情,千家万户里沟通民情,用实践练出真学问;在“真用”上做文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群众负责,虚心向群众学习,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要有韧劲,往往是干成事的标准。基层工作是繁琐细碎的,不论是基层治理,还是乡村振兴,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任务很重,要干的大事难事很多,要学会竹子的品质——韧性。这个韧性是“巧思”,是“拙力”。”“巧思”指的是要有结合实际的谋划,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毅力和韧劲,要有“水滴穿石”的韧劲,抓日常、抓持久,勤耕不辍,才无愧于时代赋予青年干部的使命。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在这个时代中我们更要有这样清醒的判断警示,让自己不成为温水中的“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