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这样的话“唯读书与跑步不可辜负”,“身体和灵魂都要在路上”,忽然觉得自己终于时髦了一回。跑步这一年多坚持的还算不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而读书,说来惭愧,以前,也是个号称“爱看书”的人,可说实话,真没好好看,只在有大量的整块儿时间的时候才看看,实在说不上是真正的“爱书人 ”。
尤其是这两年,自媒体的崛起,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有各种推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时间都刷微信了,每天吸收一些碎片文化,一天算下来,时间都浪费了,却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
其实碎片文化,也是一种文化,所谓开卷有益,即便是看一些短文,也应该比什么都不看要有收获,可为什么我看了这么多文章,却觉得脑袋里面什么都没留下?思来想去,我觉得是我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首先,我关注的公众号太多,而大部分的公众号每天的推送都是跟风,比如王宝强离婚、舒琪结婚....基本上出现这样的事情,各大公众号都会发表一番看法,而这些内容相似的推送,即使只点开扫一眼,也会占据大量的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我狠心取关了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公众号,只固定看一些高质量的推送。
其次,即便是一些好的文章,我看过也就看过,当时觉得文字优美,观点独特,可看过根本记不住多少。哎,这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节奏啊,可是我多么希望过目不忘,看过的都记住。我想起了小时候,语文老师都会让我们摘抄,看过好的句子,都抄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于是我每次看书的时候,看到自己觉得有营养的东西,都会先截屏,然后抽时间打在WORD文档里面,打印出来,平时没事的时候翻了看看,好的句子多读、甚至背下来。
第三、看书贵质不贵量。在看文章时,看到引用的一些历史典故、古诗古文,不懂的,不是跳过去,而是到度娘上面查找出来了解清楚,这样就会拓宽积累很多知识,懂得意思了,下次自己写文章时,就知道可以引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可能看的进度会很慢,可是看到的都吸收了。
第四、看一些真正的文学作品。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定是有其可取之处,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定是有其过人之处。名著除了文字优美,格局大是共同特点,看多了思维自然开阔了,好的作品对人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五、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东西,短短的几个字,可以概括出大量的内容。能够经过时间洗礼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得起考验的。我一直都很喜欢,可是读不懂啊,整块时间看那些又很枯燥,怎么办?我一般是一段古文先看一两遍,有个模糊的印象,然后下载到手机里面,路上无聊的时候听。比如我最近在听《孙子兵法》计篇,每次跑步的时候反复听这一篇,之前看过大概的释意,但记不住,听了N遍之后,忽然就理解了原文每句对应的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果然是真的。
第六、坚持坚持坚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前面说过,以前所谓的“爱看书”只是有闲散时间了才看,现在我真正把看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每天都要看,而且每天看了都要有所收获。
经过这样几个月的坚持,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面宽了,文学素养提升了不少(和自己以前相比),一些词语典故的使用不敢说信手拈来,在平时说话时总会随口就“卖弄”自己知道的句子了(这个真的不是故意卖弄,只是我这半瓶子还做不到不显山露水)。
学习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贵在始终坚持,不须一次用尽洪荒之力,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