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诺兰的《盗梦空间》,虽然此前已看了很多遍,对剧情也烂熟于心,但这次看还是有一些新的体悟。也许是经历和际遇的改变,使得心境随着而改变。
以前看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惊叹剧情的严谨、构思的精巧,人物情节经得起推敲。但这次看,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场心灵救赎之旅。一场对盗梦者柯布和被盗梦者费雪的心灵救赎。
【柯布的故事】
柯布遭受了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困境,心理愧悔,身体时刻都有逮捕的危险。他不能回家和孩子团聚,只能亡命天涯地逃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在于柯布的妻子。妻子自杀前希望柯布和自己一起离开,所以妻子跟自己的律师说若是自己自杀后柯布还活着,那柯布就是杀害妻子的凶手,到时律师就可以让警察逮捕柯布。
那是不是柯布妻子与柯布有血海深仇,才会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决定?
也不是。
事实上柯布和他的妻子感情很好,彼此情投意合,算得上伉俪情深。夫妻俩都是造梦者,当初一起建造梦境,梦中建了很多别墅,在现实世界中他们只能选择一种住房,但在梦境中却可以都要。所以,梦里的生活确实肆意快乐,柯布和妻子刚开始像上帝一样,掌控着梦境中的一切。
但是渐渐地,柯布觉得要离开了,毕竟这是梦,不是现实。但妻子却坚决不同意,执意要留在梦里,并把自己的图腾锁了起来,图腾在电影中是辨别梦境和现实的工具。
两人意见出现分歧,但离开却是必然,柯布找到妻子的图腾并悄悄改变了它,也就是在妻子的大脑里植入了一个“这不是真实世界”的意念。最终,妻子决定和柯布一起离开梦境。离开梦境的方式是死亡,即在梦中死亡就会回到现实世界。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柯布和妻子回到了现实世界,可是“这不是真实世界”的意念依然留在妻子脑海中,这使得妻子精神失常,怀疑周围的一切,觉得要离开这里。但是妻子太爱柯布了(柯布自己说的),执意要和柯布一起离开,所以就告诉自己的律师若自己自杀后柯布还活着,那就起诉逮捕他。
所以,后来妻子自杀了,柯布带着对妻子的愧悔,对孩子的思念,开始逃亡天涯。
【放下我执,及时止损】
柯布对妻子充满了愧悔,这使得妻子在柯布的脑海里形成了很强的投射,每次柯布去盗取别人的梦境,妻子都会出现并给柯布捣乱,这也多次导致柯布盗梦不成功。当然妻子的目的很简单,希望柯布留下来,永远陪自己。
妻子已经离世,不可能还有意识,那为什么还能捣乱柯布的梦境呢?
原因在于柯布。柯布不想让妻子离开,把自己关于妻子的所有记忆编制成梦,这样就算现实中再也见不到妻子。但在梦里他们还是在一起的。
所以,从此柯布做梦,会一遍遍地重复和妻子曾经相处的点点滴滴。一遍遍重复,一遍遍强化,但是现实却永远不会改变。
这是柯布不切实际的期望。期望妻子还在身边,期望妻子从未离开。尽管知道结果已经没法改变,却还是一次次地欺骗自己,梦醒之后,心碎无痕。
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中无法自拔,不断地纠结和自责,这是非常严重的内耗。
幸运的是,女造梦师了解了柯布内心深处的痛苦,最终,在女造梦师的帮助下,柯布摆脱了过去,与自己和解,内心获得了久违的平静和幸福。
所以,看了柯布的经历,最大的感慨是:及时止损,不要内耗,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否则期望越高,失望越深。
【行动起来,改变现实】
电影中的梦境是建立在现实上的,当然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改,但梦终究是梦,如果现实没有改变,那梦境怎么变都没用。
比如柯布离家前想再看看两个孩子的脸,但在离开的瞬间孩子两个孩子被外婆叫走,跑出了自己的视野,最终这一幕成为柯布的遗憾。尽管之后在很多次梦境中都出现了两个孩子的背影,但柯布终究没法看到孩子的脸。
所以,梦做的天花乱坠都没用,重要的还是要行动起来,改变现实。
【积极情绪,强烈动机】
积极的情绪更容易激发强烈的动机,这种动机会更持久,更真实,更有力。
电影中柯布的盗梦对象是费雪,一个石油大亨的儿子,目的是在费雪大脑植入一个“我要拆散我父亲的公司”的意念。但怎样让这个意念在费雪脑中自然形成,同时还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呢?
当初柯布的团队商议了两种意念,一种是消极的,一种的积极的。最后选用积极的意念,即“我父亲不希望我继承他的衣钵,而希望我去创立一番天地。”
但植入意念还需要结合植入对象的具体情况,费雪最意难平的是父亲临终前只对自己说了一个词——失望。最终,在柯布团队的改造下,费雪在梦中在此见到父亲,父亲说“我失望的,是因为你想成为另一个我,但其实我希望你成为你自己。”最终,费雪与父亲达成了和解,也获得了新的启示。
除了柯布外,费雪也是一个被救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