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商业投资,最终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但这个获得过程大多是非直线或者短期,而可能是多变的、曲折的、长期的。这里涉及很多方面客观因素,但主观因素,就是我们的战略取向,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在不同阶段,分别追求什么。在传统行业,可能我们更加追求利润,资产收益率,又或者现金流。在互联网新经济的思维,中短期可能会更加注重市场占有率,流量规模等。在不同的投资预期和战略的基础下,便会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商业模式。
在各行业中,不动产是一个资本重,技术及产业协同要求较高的行业,因为不动产的基础载体属性很强,不论我们从事什么产业,总得在一个不动产建筑物里进行,就算露天体育场也不例外,居住属性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对于不动产这个行业,我们是无法绕开的。
近年有很多关于不动产(房地产行业)的描述:“白银时代”,“活下去”,都是市场逐步转变的体现,尤其在2020年的疫情打击下,多家大型房企转型、债务爆雷,引入战略投资以补充资本等行为,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高周转、高杠杆,野蛮生长的时代正在远去。
首先看看不动产的投资收益的路径,从变现方式来看,不动产可分为两种类型:销售,运营。
销售,通过销售收益来赚取利润,产品以住宅,商业(公寓、办公、商铺等)为主,拿地后快速建设、快速销售,快速速实现正现金流,再投入下一个项目,这是常见的高周转模式。风险在于销售过程中的产品类型/定位、市场及政策环境。这种模式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从土地红利到管理红利,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行业龙头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运营,通过持续运营赚取租金收益或者其他经营收益,以租赁公寓/办公、大型商场、商业街区/商铺、文旅街区、物流/产业园等,类型较为多样化。由于在土地规划或现实状况已经对功能及销售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导致在投资前期就必须要充分考虑项目需要如何定位,是大型综合体,还是邻里中心,主题文化商业?应该配置什么功能,对应什么商业业态,导入什么产业,市场运营培育期,招商运营实施计划,预期的经营收益和运营成本是多少。一系列的问题,加上投资周期长,流动性较低,整个投资模型面对多种可能性及不确定性,尤其是现金流的波动。这对会我们的投资决策带来一定的难度和考验,甚至会把整个企业拖垮。
国内也出现了成熟的可复制产业线项目,不论是商业类还是产业类,经营也是相当稳健和成功。但大部分不动产项目,基于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区位特征,不同市场需求,不同规划要求,也只能进行个案分析处理。这就显得在项目定位和产品规划方面进行把控的重要性,不同产品功能组合,运营计划预期,对应不同的运营收益、现金流,及最终的不动产资产价值,进而影响整个投资的成败。
毕竟项目盖了也不一定能产生经营收益,经营风险会越来越高。
近几年都常说一句话: 以前是一铺养三代,现在是三代养一铺。而这个“铺”可以小至几十平方,大至几十万、上百万平方米。未有足够的投资预期和运营支撑下,还是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