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的历史长河中,万事万物都在一架隐形的天平上湮灭、浮现,比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文化的缓慢步伐,物质欲望的膨胀和精神求知的懈怠。
以及,被高楼围困的安逸和被自然滋养的野性,光线带来的希望和沉浸在黑暗里的思考 。
日本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从住吉的长屋开始,便寻求与自然共生的平衡。
住吉长屋的设计,安藤忠雄采用了清水混凝土墙,筑起一个除了出口之外完全封闭的独立空间,并将原本就狭窄的空间划出三分之一作为中庭,隔断了房间之间的联系。
住吉长屋的落成,引发众多争议,人们对于完全使用清水混凝土墙且没有用隔热材料的不理解,认为中庭占用了生活空间是多么的浪费,甚至下雨天上厕所还要撑伞走过没有扶手的楼梯!
这似乎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有诸多不便的。
安藤忠雄却提出「在这里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反问。
他认为,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
从小在日本传统长屋生活成长的安藤忠雄,那段等待夏日的晚风,在夕阳景象里沉醉畅想的童年时光,对他而言是深刻温暖又意义非凡的。就像对于中国现在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居住在与自然格格不入的公寓楼里,内心多少都渴望着回归植物围绕的庭院生活吧!
在自然之中,光与暗的对抗和交融是美妙的,是震慑心灵的。而久久暴露在光明中的现代人,却似乎很久都不能体会黑暗的力量了。
安藤忠雄擅长利用建筑之光唤醒对光与暗麻木的灵魂,特别是融入宗教力量之时。
在「光之教堂」里,光线透过十字窗雕刻出「光之十字」悬浮在黑暗之中,光束倾泻流淌至脚下。
向着光之十字走去,每一步的临近都像是对心灵的叩击!
哪怕是不信教的人,也能感受到这神圣的庄严。仿佛正一步步走向神,而自己也超脱澄澈了。
教堂的四面没有任何装饰,只有极简的清水混凝土墙。室内也只放着祭坛和长椅,安藤忠雄认为廉价且有粗糙质感的材料比较理想,便用了工地现场施工脚架所用的杉木板来做。
内部的地板从后方朝着正面的祭坛以阶梯状逐渐下降,这是设计精华的所在之处,安藤忠雄的原话说:「我很在意人人平等,在梵蒂冈,教堂是高高在上的,牧师站的比观众高,而我希望光之教堂中牧师与观众人人平等。」
在这所教堂的施工中期,因资金紧缺使得迟迟做不到屋顶那部分,安藤忠雄便提出「教堂并非一般的建筑,而是让人们聚集与祈祷的场所,即便没有屋顶,雨天撑伞来做礼拜,对于心灵的沟通交流应该不构成任何的妨碍。」
最后虽然因为委托施工的信徒业主们的坚持,和施工老板对建筑的热情执着,硬是把屋顶盖上了,可不得不说,安藤忠雄在建筑中注入的意志和精神,是越过建筑表面更值得分析和探索的。
光之教堂,水之教堂和风之教堂被称为安藤忠雄的「教堂三部曲」。用带有他个人色彩的箱形建筑,装满了虔诚的信徒们的祷告,成为他们心灵寄托的空间。
安藤忠雄的成长中,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建筑学习,完全是对建筑的兴趣和执着而进行疯狂的自学。
柯布西埃是对安藤忠雄建筑学习中影响最深的人,因为柯布也是没有受过任何建筑专业的正规教育,不在乎旁人的眼光,一路靠自己艰苦而大胆地学习,这种精神给了安藤忠雄很大的勇气。
安藤忠雄把「盖住宅」作为建筑的始点,也是初学者了解建筑最直接的方式,他说在人生中最后一件事,一定是盖住宅。
安藤忠雄本人没有宗教信仰,却设计过为数不少的宗教建筑。但与自然的共存,与都市的对抗,对建筑理念从一而终的坚持,不正是他的信仰吗?因而能对宗教有了独到的见解,利用自然的风、光、雨、水,四季的转变,创造一个又一个有他精神烙印的空间。
「追随多数,必然迷失自己。只能不怕孤独,继续自己想做的。」安藤忠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