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本镇的最南边偏远的村庄里,距离镇中心大概是12里路。路是柏油路,还算平坦顺畅,由南到北都有往返县城的小中巴车,我们可以坐开往县城的小中巴,中途下车去镇上赶集。
在我小时候的那个年代,花几毛钱坐车去本镇赶集的人是人们心里不当日子过的人,是二流子。要知道几毛钱车费可以换盐吃的忘记时间。
平日里,村里人基本不去本镇赶集,他们大都去邻镇的小集市赶集,可能是路程近一半的缘故,再说本镇卖的东西邻镇也有卖,有的东西价钱比本镇还便宜,人们当然舍远求近。
妈妈赶集是从村西头的窄田埂抄近路步行到邻镇,路程大约2.5公里,比起走大路拐弯又近了差不多一公里的样子。
邻镇逢单日子开集,一到开集日的大早,方圆十里的人们牵畜牲卖的,挑米挑菜卖的,各种各样的小买卖小摊贩汇集一起。这让歇息沉寂了一天的破陋小镇恢复了热闹,变得朝气蓬勃,生机无限。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我妈都会去邻镇赶集。哪怕妈妈整个七月不赶集,哪怕妈妈整个八月只赶一次集,妈妈也会特意选中秋节这天赶邻镇的集。
每每逢这样的上午,我都提早在村西头妈妈赶集回来必经路口等待。我的脑袋里想像着妈妈在小摊上的大箩筐里挑选月饼的样子,妈妈会按我说的挑,是我喜欢吃的花生仁瓜子仁的冰糖馅。甚至满怀期待的幻想,我们姐弟仨一定是每人一个。但是等到妈妈回来,待打开油纸包装的月饼,满心失望,两个月饼,要姐弟仨分才行。一个豆沙馅的月饼分两份,弟弟和爸爸分,爸爸用手指只掰了一点点送进嘴里象征性的尝尝,剩下的都给了弟弟。我和妈妈妹妹分一个花生冰糖馅,我递给妈妈的那份是小份,因为以往的惯例都是妈妈说,我不吃,这馅难吃,不爱吃。然后我把妈妈不吃的小份再掰均两份,我和妹妹各一份。
有一年中秋节,我们姐妹仨在村西头老槐树下等妈妈赶集回来。我那种等待的迫切心情,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妈妈临走说今年的日子比往年好过些,今年的月饼每人都有份。可是我们等到太阳正当顶,小伙伴们都回家吃中午饭,我饿得饥肠辘辘,弟弟妹妹都哭了,妈妈还是没回家。我突然紧张起来,担心妈妈会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
后来我的担心是多余,那天中午过了,妈妈才回到家。她愁容满面的把筐子上的毛巾揭开,几分歉意又有几分无奈地说,“今天忙大半天赶个空手集,哪个遭剁手的贼偷走了钱,什么都没买成。”
原来妈妈把10块钱零散钱装在巴掌大的小布袋里,她原本是把小布袋装在裤子口袋里的,但是觉得鼓浪浪的太扎眼,于是又把小布袋放竹筐子里用毛巾遮盖着。她挎着筐子从街南头走街北头,一路东瞧西瞅,就一会儿工夫,待买东西付钱时,发现筐子里的小布袋没见了。本想赶一次集不容易,又是中秋节。妈妈满街找村里熟人,想借点钱先把月饼买上,可是村里年老的人不赶集,年轻的人都骑着自行车早去早回了。妈妈找了满大街也没找到一个熟人,半熟不生的外村人她又不好意思张口,折腾大半天,妈妈只好拖着沉重的步子空着筐子回家了。
那天,我们姐弟仨半个月饼也没得吃。我很难过,我看见妈妈脸庞没一点笑容。妈妈也很难过,她怕自己搞丟钱爸爸会埋怨生气。
那时爸爸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邻镇的砖厂用架子车套上毛驴给乡人运送砖头到天擦黑才回家,一天的工钱五六块。虽然妈妈忙家里家外很辛苦,但是爸爸承担养家的责任,更加辛苦。爸爸的脾气暴躁,辛苦挣的两天工钱让妈妈搞丢了,爸爸会不会生气,会不会给妈妈吵架,着实让我担心害怕。
晚上的时候,爸爸收工回到家卸下毛驴,妈妈心情紧张地对爸爸说了钱丟的经过。
我没想到爸爸咧着嘴竟然笑了,他摆了摆手,说“丟了就丟了,佘财免灾,谁让你蠢的像这头驴!”
妈妈忍不住笑了,妈妈笑的样子很好看。那时妈妈留齐耳短发,很年轻。那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好看。
我想起很小很小的时候,妈妈讲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面有好多树,月亮不亮的时候是树遮挡的。每年中秋节晚上,为了让月亮发出更亮的光照射大地,月老会砍树,枝丫落谁家院子里,谁家就会发财,但是院里落树的人家必须是善良的,没做过坏事的,才能发财哦。
那个中秋节的晚上,我梦见自家院子从天上落下一棵树,树叶子变成好多钱,我买了好多月饼,爸爸妈妈开心的吃着月饼,我们家再也没把月饼一分为二。
初稿于2018年6月1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