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1 月 9 日,苹果 iPhone 正式发布。
2017 年 1 月 9 日,微信小程序姗姗来迟。
如果说苹果 iPhone 颠覆了移动互联网的硬件生态,那么小程序将改变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入口?
但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就入了张小龙的“彀”了,他之所以这么急着对标乔布斯确实有取巧之嫌。
相较于网络上的一片“歌舞升平”,对于微信小程序的未来我却没那么乐观;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万一微信小程序真的改变了流量入口,顺利从软件生态滋生出自己的硬件产业并且变成BAT之首把AB都踢出了局……
或许那个时候我们用一部“微信”手机就能链接整个世界,一个腾讯账号就能开启万物互联;可是腾讯真的安全吗(连阿里巴巴专门做大数据安全的支付宝都是漏洞百出,腾讯这个社交帝国就更不行了)?再者,用户万一被盗号、删号,又或者是被腾讯爸爸一言不合就封号,又该怎么办?
好吧!也许真的是峰少想多了,只有腾讯的未来,动不动就提醒你充值开挂镶钻点赞的“游戏人生”时代,想想,就有些可怕!
题外话就这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卸下小程序PM2.5的浓妆,一起来看看它的素颜和内脏。
小程序的本质——微信钱包2.0
作为峰少的粉丝,其实峰少早在去年12月28号就写过一篇《微信小程序,榨干微信最后的想象力》的文章,当然你没看过也关系。
峰少在这里再科普一遍。
作为微信的深度用户,从13年就开始挂号的峰少也算是见证了微信从0到估值8000亿的“裂变”;只是身在其中总有些言不由衷;不过最遗憾的还是那时候没有“微信思维”,不管是公众号还是朋友圈,峰少像大多数人那样总是后知后觉,以至于现在号不容易等来了小程序,却发现它又是一个“巨坑”。
张小龙说:“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
可是小程序如果不是基于微信这个个人工作生活注意力黑洞的话,张小龙还会这么傲娇么?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微信原本就是张小龙一手缔造妥协马化腾之后的产物。
其实微信的老用户应该不难发现:不管张小龙把小程序说得有多高大上,自媒体又把小程序吹得有多白富美,它们依旧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小程序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核心,都是围绕着用户付费来的,整个来说就是微信钱包的升级版。
而且微信有了小程序之后,小程序的确可以用完即走,但是微信你还离得开么?
小程序的过去——百度轻应用
其实小程序是什么东西?腾讯官方还有那些抢着追热点的自媒体都做了不少功课也做了不少预测;而且在一片“歌功颂德”之中,小程序几乎就是补完微信社交支付生态的最后一块“补天石”。
但结果真的会有那么好么?殊不知这一次小程序的创意又不是腾讯原生的。
当然啦!也许你们会说腾讯最强大的实力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可走,不管是腾讯帝国的开国元勋“QQ”,还是腾讯的国士无双“微信”,他们都或多或少有着其它人的影子,只是在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特色化之中腾讯逐渐找到了感觉和自信。
而这一次微信小程序的Copy对象就是2013年就上线的百度轻应用(兴许小程序团队里面还有不少Qplus计划中的元老);而且紧随百度之后,小米、360、UC等也加入了战局。
虽然百度轻应用在将近1年后就选择悄无声息的死亡,其它的轻应用平台也没有掀起波澜;我们可以理解是时机不成熟,是百度基因的缺陷,百度缺少用户粘性产品,但是轻应用模式在微信就一定能行得通么?
我们要知道腾讯早在百度轻应用时期为了反击对手也基于QQ生态出了一款Qplus(Q+ = Facebook + App Store),但是同样自然死亡没有掀起半点波折。
那么腾讯2年之后再一次基于微信平台重启“轻应用”计划,是因为时机终于成熟了吗?不见得,从腾讯喜欢藏着掖着一鸣惊人的个性来看,2015年3次曝光小程序本来就不正常,而且这一次选在1月9号向乔布斯致敬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张小龙要对标乔布斯的“造物”计划开启小程序的“造神”时代。
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了张小龙的“不自信”,如果真的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背书和“话题效应”吗?
连张小龙都没自信,小程序未来堪忧!
小程序的今生——梦想照进现实
在这里峰少浏览过大约33篇以上的小程序文章,不管是官方的“使用说明”,还是野史的“想象力”释放,总之小程序大概有以下几个优点:
1.小程序有可能会打破当下固化的App环境,有可能基于微信生态产生黑马
2.基于马云所提到的新零售电商,小程序线上线下的组合拳更加高效
3.小程序最大的价值就是基于H5+Web的小程序可以节省空间
4.因为小程序的标准化,程序员终于可以获得解放了
……
当然关于小程序的想象力应该还远不止这些,但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确实也没多少,因为小程序本身就是作为一款“APP替代”产品出现,它没有绝对的可替代性;而且以上的想象力照到现实还是会打折的:
1.小程序本身生态基于微信,对于新平台环境因该是先拉一批、打一批,捧一批,最后就是大统一,然后考虑手续费或者广告服务费之类的问题;而且腾讯在“增值服务”方面玩的那叫一个溜;
所以在一群“低频”应用中,最初的黑马应该是有着腾讯的放纵机遇的缘故;
2.其实所谓的新零售电商,早在几年前陌陌就14年7月份玩过到店通(9月正式上线),只是在14年底12月就放弃了到店通,由淘宝推广取代;不可否认这一次陌陌O2O转型失败是因为它摆脱不了社交属性;
那同样是基于微信社交属性的小程序O2O仅仅只是因为它比陌陌多了六倍的用户小额支付习惯就能一方通行么?要知道这和支付宝口碑没有本质区别?
3.至于小程序能够节省空间,这就太虚伪了;就像微信现在占用将近1G的空间,谁会卸载,而小程序的出现将进一步提高微信缓存的上限;而且小程序取代的是低频应用,它们是不可能占据太大空间的,而且随时卸载安装也不太麻烦;
再说现在的手机内存不是越来越大了么?就像人们不再担心流量问题,内存也将不会成为问题。
4.说到程序员获得解放这件事,确实,小程序的标准化简易化,确实减少了很多程序员的工作量,但贪图一时轻松的程序员面临的却是一个公司程序员要不了那么多被解雇的风险。
所以你还觉得小程序人畜无害么!
小程序的未来——未来不属于小程序
峰少不知道小程序还有多久的未来,又或许是微信这一艘注意力经济航母还能风靡多久?毕竟就像是纸媒、门户网站和APP都有着自己的生存期限的。
但我知道的是:未来一定不是小程序的时代,顶多只能延续微信的生命;至于它是否有可能昙花一现,现在不就是么?但它能够延续多久,就看腾讯能够炒作这个概念多久了;毕竟时间不等人,人工智能也不是吃素的。
究其根本:小程序只是微信钱包的“豪华版”套餐,是微信正大光明用来圈钱的入口;同时也是智能手机后APP时代最后的想象力,是微信这个生态“黔驴技穷”之后滋生出的“一次性”产品;而它目前所有的好消息度来源于想象力。
这些年来,微信通过不停的迭代,从2011年最开始的1.0版本到现在的6.5版本,已经从最初的几十兆逐渐逼近了几百兆甚至上千兆;虽然这些年的更新的确出了像是摇一摇和微信红包这样让用户上瘾的功能体验、也有诸如订阅号、朋友圈这样改变用户生活习惯的交流方式,更有微信零钱理财通等改变了大家支付习惯的钱包入口;而小程序似乎就是微信下半场想象力的释放;但是在智能手机、手机APP生态就要被淘汰的当下,小程序是否能够抢滩登陆依旧是个问题?
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小程序虽然有点张小龙,但它真的一点也不马化腾、也不腾讯,所以小程序在腾讯体系中更像是一款满足张小龙私欲的“玩票产品”,而马化腾就站在一边看戏。
而且就算是在微信小生态中小程序“用完即走”的设计理念也有悖于微信作为注意力“黑洞”的定位,完全就是一群及格线上学生中的“怪胎”。
可以说微信没有小程序一样火的不行,可小程序没了微信就一定会死;而且小程序就算是有了微信也不一定能够活下来,毕竟微信的所作所为几乎就不曾在意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是我们就是离不开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