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培训时,我习惯在上课间隙瞻仰休息厅两侧墙面上悬挂的会计名人堂资料。
每一名大师,都是历史的传承。畅游于一处处人生路标间,我不由自主地,也想做一名大写的会计人。
庆幸的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根据对11位会计大师的采访口述材料整理形成了《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给了我如获至宝的感动。
一字不落,一气呵成。全书用大师们原汁原味的语言讲述了作为一名会计人朴实的一生。
沿着一条路,走到底,即便荆棘丛生、风雨兼程。
与会计结缘
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十字路口,但选择哪条路,有时候真的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包括职业的选择。
大师们也是如此,能谋生、好就业、熟人引荐,让他们与会计结缘。荣誉的起点,也许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是各种“不确定性”相互交织的过程。缘分,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战胜了另外一种“不确定性”。
所以,没必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只需要干好自己的事,剩下的就是顺其自然,交给“缘分”。
职业的选择也是如此,与什么工作结缘是自己人生轨迹的一部分,没必要过分感慨,也没必要过多地评价,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这份工作,多干一些对得起这份工作的事。
成长,需要一段寂寞时光
每一名会计大师的成长,都是从打好基本功开始的,特别是在上学的时候。
据陈安怀老先生回忆,上世纪40年代初他在重庆立信会计学校就读时,都已经可以用全英文记账、编报表了,珠算也练的很不错,他们毕业后立马就能上岗展开工作,虽然他们只是专科生。
想想已工作多年的自己,我不禁心生钦佩,更惭愧的无地自容。
基本功固然重要,但扎实的基本功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都要经历“寂寞时光”的锻造。
所谓的寂寞时光,就是自己与自己相处、专注于做好一件事的时光。
余秋雨在《借我一生》第二卷第八章“半山失踪”中描述的他在半山老楼里那一段“与世隔绝、与书为伴”的日子。
其中他写到,“山下的食堂也尽量不去了,买一些最便宜的干粮充饥。发现半山有一处山溪清洌,散步时总带个杯子到那里喝个够。这是因为,看书一投入,连下山、上山的时间都舍不得了”。
正是因为他真正的投入、真正的专注,从内心里摒弃一切干扰,才让他在这段时间里收获了半山老楼里的图书精华。
我想,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需要有这么一段寂寞的时光,体会自己蜕变后的喜悦和成长。
与良师益友为伴
潘序伦老先生不仅是我国会计事业的奠基人,还是伟大的会计教育家,其中,陈安怀、余盛钧老先生就是他的学生。
陈安怀老先生回忆说:“我能吃这样的苦,是受到潘序伦的影响。潘序伦非常勤奋,在他很忙的时候也还在读从美国带回来的英文书,工作上也很努力,忘我地工作”。
余盛钧老先生也提到了潘序伦老师对他的影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潘序伦老师第一课就跟我们讲‘天助自助者’。做人首先要自助,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要看自己努力不努力,自己是不是帮助自己,是不是真的用功,如果你真的用功,天会助你,天就指的社会,你自己都不努力,社会就无从帮助你”。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老师和朋友的影响。大到价值理念,小到行为习惯,都有可能趋同。
与良师益友为伴,并不是说我们与人交往要带有选择性和功利性,而是说,我们要多发现他人的长处,积众长于己身。
By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