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有三则热点抢眼:一是著名主持人李咏英年逝世,于是掀起了身体要健康的热潮;二是重庆一大桥发生公交车掉到江中事件,媒体讨伐事件发生时造成车祸的私家女车主,谁知两天后警方通报,私家女车主是正常行驶,无违规行为,于是几大媒体指出恶意攻击女车主的不良心里,要求公开道歉,引起了心理健康的热议;三是崔永元教授痛批方舟子之流,以险恶用心,利用互联网,肆意抹黑社会人士,吹捧转基因绝对安全,吸引公众热论同时,对社会环境健康的呼声越来越高。
从这些事件中,“健康”的意识流不断冲刷着社会各个角落,让大家的健康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有趣的是,你要问到大家,怎样才算“健康”,得到回答内容五花八门:
有说:“没病,就是健康!”这个认识几乎是绝大部分人的答案。不过,再追问一下,什么是“病”,就不好说了。有人认为到医院治疗了,就是得病了;有人认为体检查到什么问题了,就是得病了;有人认为病有身病和心病……反正结论不一样,这样定义出的健康太宽泛了。
有说:“能吃,能喝,就是健康”。这也有相当人员能接受的认识。他们认为有病的人表现在日常中,是不能正常生活的,所以凡能正常生活的就没事儿。其实想一想,许多人的病从发现到加重是有一段过程的,不是一有病就不能吃、不能喝的。所以简单靠生活经验判断有失公允。
纵观全球对健康的评价也很有学问。在东方养生观中指出健康是“阴阳平衡”,但什么是“阴阳”,怎样平衡把西方人搞得迷三倒四的。于是西方科学家通过医学临床和社会研究总结了健康的特征,大约有三十多条,比如:走路快,吃饭香,睡眠质量高……归纳起来就是: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加上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从上述成果中,发现一下清晰准确地说出健康是什么样还真不容易。那让我们理理认识:
首先,健康是动态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健康标准是不同的。小时候是成长期,要求活动性的指标多,年经大了是稳定期,要求正常范围的标准多了。所以因为是动态的,所以用一个标准来界定就单薄了,用一堆标准来界定又复杂得无所适从了。故从这里把共性的拿出来就好说了,可以明白健康就是保持生命在不同阶段的正常良好运行。这就是说不论什么年龄,什么性别,生命体征正常运行,并运行良好就是健康。比如老年人行走坐卧能自理,言谈举止能交流就是健康的。所以正常良好运行态就是健康态。
其次,健康是分层的。我们知道一类人是身残志不残。身残对于健全人来讲是不健康的,但按上段说的标准,其伤残躯体能有其范围内的正常运行,这部分是健康的。所以说健康的样子不在于是否健全,而在于人体现有部分能否运行良好。更何况还有心理上的健全更重要。有人身体健全,但祸害社会,空有好身体也没人说他健康。老人有句话“千夫所指,不病也死”,就是说这类人一时正常,但早晚定出毛病。所以不只是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并能适应社会生活,所以健康从这个角度讲,是分层的。因此健康的样子又可以这样形容:不论生命以何种方式运行,都能保持正常良好的状态,就是健康。
总之,生命正常运行是健康最美丽的样子,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如何保持生命正常运行。用什么方法或模式保持生命正常运行是我们一生努力的事儿,请问各位是否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