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养成习惯了,走在路上看一本书,如果风景不好的话,就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灵,反正总不能让自己闲着。
应该是前年吧,其实我早就知道,在外面,尤其是车上,我是睡不着的,和别人交谈,又感觉很索然,因此带一本书,好让时间缩短。
很多人会误解,坐了高铁风驰电掣,几千里的路顷刻之间,哪有什么时间左顾右盼,可是我喜欢绿皮火车,喜欢那把形成拉长的感觉。
记得原来读唐诗宋词,每到行路难就会感慨万千,那时的人一直在路上,所以他们不像现在这样懒散,漫无目的的把自己折腾好多遍。
也许又要有人说我,你就是给省钱找一个借口,对于这样的批判我是不屑于质辩的,我们本来就不是一路的人。
我们可以看一看李白去长安,在想一想苏轼到开封,哪一个不是一年半载,在走走停停中把自己锤炼的钢铁一般。
古代的人行路时也是看书的,这也许就是精神的相通了,长路漫漫怎可以没有书香相伴,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我不喜欢一直提速的生活,人的心灵和思想都有一个极限,转眼之间千里之外,畅快是畅快,却没有了悠长和深远。
所以,静静地打开一本书,把自己埋进去,加上周边的无限拉长,需要一个真正懂生命的人,而不是那些追了时间就当做金钱的商家。
又要远行了,我给自己采购了一些书,记得上次去西安,我忘了带书,只好在路上买了一本杂志,去时看了一遍,回来的时候又看一遍。
这一次到天津,呆的时间更长,至少要带两本书吧,好让自己打发来来往往,还有那些不想交流的空闲。
也许我还要在天津购一本书的,这是我另外一个爱好,走到哪里先问有没有书店,就像上了绿皮车先把自己的书打开。
其实,就像农村很敬重知识一样,绿皮车上很敬重阅读的,每一次我都能看到,一两个读书的人,周围很静,即使旁边的人确实忍不住,也要小声交谈。
据我的观感,在同类多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就像一群教师都不读书,教师在外面总要捧一本书出来,环境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当然,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只是为了读的更好,是不会关注周围怎么样的,只要在路上,就不会浪费时间,与其让别人惊叹于自己的侃侃而谈,不如留一个如痴如醉的阅读出来。
能够战胜环境,而进行阅读,据说在高铁上也很普遍,只是我顾虑的是行程的缩短,而不是静静地品尝翻阅和思考。
如果把每一次远行都当做一次阅读,我相信车轮的快慢是另外一本书,转眼即逝和不急不缓,听说西方又很传统的行走。
我们不如给自己一次几天几夜的行程,奢侈一次折腾一下自己,下车以后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如果没有风尘仆仆,没有长途的跋涉,这一路也就是串个门的时间,只有泪流满面了。